本刊特稿 FEATURES 方案 7月初,为落实省领导关于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 备方面也很不平衡。特别是菏泽、聊城、德州、济宁 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农机局围绕解决粮食干燥与储存 等粮食主产 在粮食烘干与仓储方面,发展步子迟缓, 问题,与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座谈,到粮食主产市县 有的机械烘干还是空白。 调研,经过详细了解和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和 建议。 一3.机械研发生产滞后,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在粮食 烘干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方面,山东还处于起步阶 基本情况 段,全国烘干机械生产企业约500家,山东省不到l0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粮食干燥 家;目前50个厂家的159个烘干机型列入山东省农机 与储存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一是公路晒粮现象越来 购置补贴目录,其中没有一家是山东的产品,有很大 越少。今年直接入库的小麦已过半数。二是粮食烘干 的发展空间。 机械不断增加。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0个种粮大户 4.市场主体培育乏力,经营效益不明显日前从事 新购置39台 物类烘干机,全省拥有各类谷物烘干 粮食烘干业务的市场主体明显不足,日前全省农机合 机械728台,粮食烘f能力达5万吨/天。三是种粮 作社就有5000多家,但是从事粮食烘干业务的只有 大户对高效、方便、快捷的烘干机械需求越来越旺盛。 四是粮食仓储条件逐步改善。全省有效粮库仓容2165 150家左右。另外,由于烘干机械及附属设备的购置 和粮仓建设成本较高,而烘干机械有效运营时间短, 万吨,其中同有粮库仓容1123万吨。中储粮库、省属 利用率不高,投资回收慢,影响了农民投资购置粮食 粮库和粮食流通经营主体新建的粮食周转库,都配备 烘干机械和从事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有较先进的风干设备,粮食水分为13%~14%,甚至 5.政策不配套,用地难、融资难问题突出由于受 15%都可直接入库。但在粮食干燥与储存方面,还存 用地指标和用地规划的限制,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 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1.产后处理不科学,粮食损失较大据调查测算, 的粮食晾晒场地难以解决,烘干设备和粮仓的用地难 以审批。同时在粮食烘干与仓储方面的筹资更加闲难, 全省因晾晒不及时、晾晒不当、储存方式不合理等因 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直接制约了烘干机械的发展。 素,造成粮食虫害、鼠害、霉变、发芽,每年损失粮 食5%左右,约45亿斤。 二、建议及解决方案 为有效解决粮食晾晒难、储藏难问题,现提出如 2.重视程度不高,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全省从上 下对策建议及解决方案。 到下把工作重心和项目资金都放在了粮食的产前、产 中环节,普遍忽视粮食的产后处理特别是烘干问题。 1.努力扩大粮食适时晚收面积粮食适时晚收省工、 省时、省力,加之小麦、玉米收获时期降水量较少,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之间在推广烘干机械设 气候条件较有利于推广粮食适时晚收。为扩大粮食适 —_- 烹 ; . 聃C技HIN 二。 20 14 . 1 0 本刊特稿 F拦ATU R£S 时晚收面积,提出如下对策。 一划和整体设计,有效整合产学研、管推用等备方面社 是进一步保障收获机械供应目前,尽管全省小 会资源,选准路径,完善机制,加强技术研发攻关, 麦、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已经分别达到15.7万台、 尽快开发一批使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通用 8.4万台,但是还不能充分满足粮食晚收的需要。建议 机型。研发中,要从粮食烘干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 在目前购置机械补贴30%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到优先 收获与烘干相结合、分散烘干与集中烘干相结合、固 补贴、有购就补,扶持发展大喂入量的小麦收获机、 定烘干与移动烘干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能源条件、带扒皮切碎装置的玉米收获机,加快完成全省小麦、 不同粮食烘干方式,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自然光风、秸 玉米收获机的更新换代。 二是进一步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在三夏、三秋农机 化生产工作中,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科 学调度、合理配置收获机械资源,并根据天气变化和 小麦、玉米作物成熟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粮食适期晚 收的时间差,调节机械余缺。同时,开展省内跨区作 业和订单作业,以提高收获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充 分保证粮食适时晚收。 三是进一步加强粮食新品种培育育种科研单位要 加快培育中早熟且产量高的小麦、玉米新品种,要培 育生长期比济麦22等颖壳抱粒紧、不疏松、损失率 低、便于机械化收获的小麦新品种;培育出高产优质、 生长期短、抗倒伏、后期脱水陕的玉米新品种。 四是进一步促避农机农艺结合农业、农机部门要 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确定粮食最佳收播时间,掌握好粮 食收获时间节点和水分点,制定作业规范,统一种植 标准和收获模式,共同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促 进良种、良法、良机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为 粮食晚收夯实基础。 2.有效解决农民粮食晾晒问题建议从农村实际 情况出发,按照因地制宜、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和节 约耕地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农民无处晒粮难 题。引导农户利用自家院落、房顶、村中硬化的街道 等场地,或利用蓬布、篾席或塑料薄膜等工具或设施, 对收获后的粮食进行晾晒,其中玉米穗可采取场院晾 晒、同放风干等方式,待水分达到仓储要求后,利用 农闲时节分批脱粒入市。对于种粮大户,在不影响土 地产出的情况下,可利用承包地建设简易的晾晒场, 将耕地平整压实后晾晒、囤放粮食。粮食晾晒、囤放 完毕,再对晾晒场地进行耕起,错季种植相应的粮食 或蔬菜。 3.积极推进粮食烘干机械化 (1)进一步加大烘干设备研发力度要搞好统筹规 秆资源,减少烘干成本投入。对研发粮食烘干机械设 备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重点 倾斜;对致力于研发生产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的农机企 业,要在税收减免、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努力 培植山东省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生产龙头企业。 (2)积极开展烘干设备示范推广把粮食烘干纳入 全省农机创新示范工程,根据不同地区粮食种植情况 和经济状况,采用召开现场会和观摩会、举办培训班 等形式,推广适合本省粮食干燥需求的装备设施,满 足低温优质干燥、常规食用干燥和抗灾抢烘的多样化 需求;在每个粮食种植大县建立粮食烘干示范基地或 示范区,在每个粮食种植大乡(镇)建立若干区域性 粮食烘干服务中心,为全省提供一批可看、可学、可 复制的典型和样板。 (3)努力提高现有烘干设备利用率我们调查了解 到,中储粮山东分公司今年上马8台烘干能力为2500 吨/天的粮食烘干机械,这些烘干设施分布在临沂、 菏泽、聊城等粮食主产区,并且紧靠大型饲料厂以 烘干玉米为主,今年秋季就可投入运行;日照、临沂、 烟台、威海等地的花生产品出口企业以及潍坊、烟台 等地的果蔬产品加工企业,也都拥有相应的烘干机械, 有的可烘干粮食。地方政府要将社会各界拥有的各类 烘干机械登记造册,并制定应急预案,在粮食收获季 节遭遇连阴雨天气时,立即启动预案,充分发挥社会 烘干设备资源的战略储备作用。 (4)全面提高烘干设备购置和作业补贴进一步加 大粮食烘干机械补贴力度,提高烘干机械补贴比例, 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对烘干机械实行累加补贴,在补 贴主要粮食烘干机械的同时,把附属机械设备也纳入 补贴目录,拓展粮食烘干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同时, 探索实施机械烘干作业环节补贴。在鲁西、鲁南、鲁 北等主要粮食种植区、渤海粮仓及千亿斤粮食高产创 建和国家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中,实行粮食 2014.10 农机科技推广AGRICULTURE  ̄tNER ̄tNERYTECHNOLOGYEX]ENSIYTE HNOLOGYEXGENON ——一 本刊特稿 FEATURES 烘干作业环节补贴;国家财政 于支持农民合作社、 则,引导农户建设简易储粮仓、自然通风仓、彩钢板 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项目资金, 组合储粮仓等“小粮仓”,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建设 粮储存条件。力争到2020年,全省科学储粮农户达 要切块专门用于粮食烘干环节,引领带动粮食烘干T 小型粮食仓储设施,购置新型储粮装具,改善农民口 作。 (5)有效保障机械烘干建设用地国土部门要对符 到265万户。 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粮食烘干设备及库房用地,按照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要充分挖掘全省粮食 农用地标准及时审核解决;对属于建设用地的,采取 仓容潜力,整合利用现有的仓储资源,鼓励国有储粮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盘活农村闲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利用闲置的仓储资源,为周边种 置及低效用地等方式统筹解决,及时办理审核手续。 粮农户提供仓储服务。 城乡建设部门要将粮食烘干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 规划和乡村规划,给予优先考虑。 三是支持培育新的储粮经营主体通过出台优惠政 策,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其他社会资本、工商 (6)大力加强市场机制研究和主体培育坚持市场主 资本投资经营粮食储存业务;鼓励和支持粮食储备企 导,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研发推广资源 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经销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 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各地粮食种植面积和农 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实行粮食订单烘干和订单储 民需求,做好前期调查,搞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布 存,成为“粮食银行”,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加工、 点,探索粮食烘干最佳服务半径,减少粮食运输成本, 储存、销售的经营模式;县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粮食 防止一哄而上,造成烘干机械重复购置浪费。引导各 剧转库房,作为建设饲料厂糖厂等粮食吞吐大户的必 方搞好成本核算,让广大农民群众买得起用得起,让 备条件提出要求。 提供烘干服务的主体有钱赚,也让接受烘干服务的粮 农能接受、有积极性。 四是探索实施储粮专项补贴对农民合作礼、家庭 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烘储仓、自然通 风仓等初加工设施进行专项补贴,国家现代粮食物流 4.进一步改善粮食储存条件建议如] 一是改善农民口粮储存条件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 专项资金、国家千亿斤粮食仓储资金等向新型经营主 粮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共同出资”的原 体倾斜,提高民营粮食企业储存能力。■ (上接15页)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适合机械化作 业的栽培模式,以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优化机械作 大、效率低,严重影响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采用气吸马铃薯播种机的攻关研究。机械式播 种作业效低,气吸式效率高。机械式机组作业速度最 业路线。 5.加快土地合理流转,通过农田修整、地块合并 高为6km/h,气吸式播种可达到lOkm/h以上。另外, 等措施,为马铃薯田问作业提供基础条件。 6.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业和生产经营规模,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气吸式播种可解决马铃薯播种的重漏播、株距均匀性 等关键问题。若给机械式马铃薯播种机评分只能打 70~80分,而气吸式马铃薯播种机可达到90 99分, 7.大力开发和应用精准种植、精准施肥、精准喷 气吸式马铃薯播种机是将来发展趋势。 药技术与装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 少环境污染。 3.农机与农艺结合,进行小型马铃薯播种和收获 机械攻关,解决南方、西南等丘陵山地马铃薯机械化 8.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统一农业生产标准。推进 问题。 农艺、农机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路线。 9.研究借鉴国外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和作业路线。 四、马铃薯播种机械主要技术发展问题 4.以产学研技术联合为主体,大力发展农 传感 器等自动化技术装备,为大型联合马铃薯机械装备的 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5.采用机电、液压、气动等一体化技术和3s等 1.进行马铃薯种薯切块成套设备的研究。目前马铃 薯种植主要采用切块种植,人工切种费工时、劳动强度 遥感技术及系统。■ —二 氛 。 O技HIN 推R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