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金晶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610064现代经济信息
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2009,(20)0次
1.赵晓雷 中国的资本形成条件与货币政策效应 2003(9)2.默里·罗斯巴德 美国大萧条 2003
3.张旭昆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启示 1994(3)
1.期刊论文 张鑫怿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中国集体经济2010(34)
文章的目的在于表明一种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奥地利经济周期理论是能正确解释周期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是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政府的直接干预不仅不会加快萧条结束的步伐,反而可能会延长萧条的时间.对于在面临萧条困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的更加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2.期刊论文 王姚瑶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本文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并从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同时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提出了若干建议.
3.期刊论文 刘辉.Liu Hui 哈耶克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比较分析 -中国外资2010(11)
新奥地利学派的奠基者哈耶克的一些思想对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在哈耶克思想早期,其在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方面有着杰出的思想贡献,虽然当时在与凯恩斯关于货币的论战中处于下风,但是如今看来,哈耶克关于货币和经济周期的思想意义重大,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哈耶克在货币理论和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并尝试与作为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马克思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奠基者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一些对比分析,希望可以从这三位经济学家的思想中寻找对货币和经济周期更深刻的认识.本文最后结合哈耶克等的观点对当下全球金融危机和一些经济现象做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有所启发.
4.期刊论文 陈东琪.Chen Dongqi 实施双稳健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从奥地利学派新信徒佩佐夫所谓\"中国大萧条预言\"谈起 -学术研究2005(4)
最近,奥地利学派新信徒佩佐夫依据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将美国1920年代与今天的中国经济进行比较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将会在2008-2009年间某个时刻发生一次大萧条.本文分析了这一预言的理论背景与特点,认为将今天的中国与80年前的美国作简单类比是不科学的.今天中国与当年美国,从表象上看是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佩佐夫关于\"中国政府没有办法避免萧条\"的观点,是用老眼光看新形势得出来的,预言更多的是猜测,是奥地利学派的学院式推理.中国政府是有办法避免萧条的.本文最后指出,双稳健政策可以为避免\"大萧条\"做出积极的贡献.
5.期刊论文 叶伟英 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现代商业2010(15)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主流经济学界都以凯恩斯主义来解释.然而奥地利学派却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干预.本文通过梳理奥地利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探讨经济危机发生的基本机制,同时结合本轮经济危机和我国实际获得有益借鉴和启示.
6.学位论文 冯建 我国目前PPI向CPI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2005
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尤其是部分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速度较快,而消费物价指数(CPI)比较平稳,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传导受阻,价格传导系数明显下降的现象,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价格传导系数约为23%,明显低于国外和我国历史情况。
出现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缓慢,消费品市场长期供过于求。而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在于,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根据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影响在整个经济中并不是同一的,新增的货币会使利率下降到低于“自然利率”的水平,由于资本品生产部门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更强,因此,货币会首先注入资本品生产部门,使得这些部门的投资增加,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经济体系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大量资源涌入资本品生产部门,经济原有的均衡和生产结构被破坏,随着货币供应的继续增加,价格上涨才会逐渐扩散到消费领域。但货币扩张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当货币停止扩张时,利率就会回升,使原先的投资出现亏损和资源闲置,经济陷入衰退和危机。在奥地利学派看来,我国价格传导系数下降就是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货币扩张后出现的早期症状。
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应尽快采取措施,适度降低货币供应增加速度,控制财政投资合理增长,加强对投资的引导,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居民收入,缓解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大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协调增长,逐步理顺价格传导机制。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第二章是价格传导有关的基本理论,主要介绍奥地利学派对货币供应影响价格传导系数的理论分析,第三章是PPI向CPI传导的实证分析,第四章是对价格传导的现实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结论和对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价格传导机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jjxx200920005.aspx
授权使用:上海交通大学(shjtdxip),授权号:4cb003a2-3eb3-4569-93c6-9eb6011409dc
下载时间:2011年3月3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