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的理论回顾和启示

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的理论回顾和启示

来源:尚车旅游网
现代经济信息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的理论回顾和启示金晶四川大学政治学院硕士610064,…………………………………………………………………………………………………………………………………………………………。、ii;摘要:本文通过对奥地利学派的介绍,回顾了其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在经济的大繁荣和大萧条上有独特见解,时于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影响。关键词: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经济危机;;;~….………………………………….…………………………………………..:……………………………………………………….……………..√,一.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概述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一般可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也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根据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指的是一段时间内所有市场和产品的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同时指出经济波动仅仅是指某些个别市场或产品的繁荣和萧条,这种繁荣和萧条是非普遍性的。所以,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有本质区别。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货币因素引起的。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此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成为普遍的形式。由于在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后果是,已经投入的成本很多是不可收回的,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与这些资源相配套的就业人员也将失业,经济将陷入萧条。三,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的反思和对中闷的肩示根据经济.『占|期理论,一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所以就必然能做出一些预测。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米塞斯和哈耶克都预测到了。在米塞斯和哈耶克他们看来,任何一个经济中判断经济是否过热。而主要应该看利率水平和信贷扩张。当今的奥地利学派拥护者。如彼得·席夫、威家、KrassmirPetrov等同样预测到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他们分析经济的理论框架来自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罗斯巴德认为美联储实行持续的低利率和信贷扩张政策,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产生了虚妄的繁荣假象,因为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扭曲了市场的价格机制,人们疯狂地借钱买房和进行投资,由此房地产泡沫和股票泡沫急剧膨胀。在这次危机中,有人直指根源是按揭的住房消费信贷,把危机的二,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发展历程1.奥派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矛头直指次级信用的住房抵押贷款。但是就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来看.贷款的对象无论是信用评级高的优质客户,还是评级低的次级客户,都发生了信用扩张,势必造成错误投资。投资银行又青睐房产项目,通过各种证券打包业务把风险分摊或者转移到其它保险公司及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当经济处于高涨时,高风险带来高利润。而当处于低落时,放贷居民还贷压力不断加强,最终导致房产市场不景气,造成巨大的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的资源浪费。为了应对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诸如数次降息,扩大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额等措施来确保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诸如固定资产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银行信贷资金投放量急速增加,但是并非全部进人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股市、房市等等问题。而一旦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调整金融政策收紧银根,我们就将面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链断裂,股市、房市泡沫破裂等等连锁反应(目前,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在诸如多晶硅等某些周定资产投资上存在盲目建设的情况,从而出台各种行业准人政策来限制某些项目的盲日建设),从而影响整个中国经济。因此,政府在对经济采取调控措施时,应该多考虑经济周期方面的因素,力争调整经济周期的长度,尽量缩短经济衰退期的时间,而不是试图否定经济周期或消灭经济周期,从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上力求达到平衡,才能真正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门格尔的高级财货理论、庞巴维克的资本利息论和维克塞尔货币和利率的关系等。门格尔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定义了“财货”的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需求品。门格尔进一步引出了归算思想,即高级财货的财货性质为低级财货所制约。再进一步,由高级财货的需求派生理论.是资本的迂回生产理论。庞巴维克吸收了门格尔的迂回生产理论。提出了资本与利息的理论。维克赛尔提出了两个利率概念,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当两种利率相一致时,经济达到一般均衡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积累过程理论”。2.米塞斯经济周期理论米塞斯借鉴了货币学派、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威克塞尔关于自然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区别,同时结合企业家的精神,展开对繁荣一萧条经济周期的研究,并认为其是通货膨胀性信贷扩张的必然产物。这种扩张人为地压低利率,不仅导致在消费商品上投资不足,而且也引起在高级别资本品上不恰当的投资过度.也就是所谓的“不恰当投资”。对此,米塞斯认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首先要停止货币扩张.但不必要急剧紧缩,不要人为控制工资、价格、消费或投资,让经济自动恢复正常状态。米塞斯进一步指出自由银行制度将会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3.哈耶克经济周期理论哈耶克认为,通过信贷市场向经济体系中注入新货币会降低利率水平.从而导致资源的错误时际配置。因为利率降低后,投资者获得资金的成本下降了.这会使人们增加投资。在资本报酬率较高、生产周期较短的投资项目的资金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把钱投入生产过程较长的新增项目.构成了一个繁荣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某些生产要素会供不应求,这些要素的价格就会上升,成本的上升会进一步增加信贷需求。如果此时投资者撤回投资,这样做的参考文献:【l】赵晓雷,中国的资本形成条件与货币政策效应【J】.管理世界改革2003。(9):25-35.【2】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M】.上海出版社200311.【3】张旭昆,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启示【J】.学术月刊1994,(3):45-48.一8一万方数据 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的理论回顾和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金晶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610064现代经济信息

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2009,(20)0次

1.赵晓雷 中国的资本形成条件与货币政策效应 2003(9)2.默里·罗斯巴德 美国大萧条 2003

3.张旭昆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启示 1994(3)

1.期刊论文 张鑫怿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中国集体经济2010(34)

文章的目的在于表明一种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奥地利经济周期理论是能正确解释周期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是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政府的直接干预不仅不会加快萧条结束的步伐,反而可能会延长萧条的时间.对于在面临萧条困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的更加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2.期刊论文 王姚瑶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本文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并从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同时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提出了若干建议.

3.期刊论文 刘辉.Liu Hui 哈耶克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比较分析 -中国外资2010(11)

新奥地利学派的奠基者哈耶克的一些思想对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在哈耶克思想早期,其在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方面有着杰出的思想贡献,虽然当时在与凯恩斯关于货币的论战中处于下风,但是如今看来,哈耶克关于货币和经济周期的思想意义重大,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哈耶克在货币理论和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并尝试与作为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马克思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奠基者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一些对比分析,希望可以从这三位经济学家的思想中寻找对货币和经济周期更深刻的认识.本文最后结合哈耶克等的观点对当下全球金融危机和一些经济现象做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有所启发.

4.期刊论文 陈东琪.Chen Dongqi 实施双稳健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从奥地利学派新信徒佩佐夫所谓\"中国大萧条预言\"谈起 -学术研究2005(4)

最近,奥地利学派新信徒佩佐夫依据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将美国1920年代与今天的中国经济进行比较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将会在2008-2009年间某个时刻发生一次大萧条.本文分析了这一预言的理论背景与特点,认为将今天的中国与80年前的美国作简单类比是不科学的.今天中国与当年美国,从表象上看是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佩佐夫关于\"中国政府没有办法避免萧条\"的观点,是用老眼光看新形势得出来的,预言更多的是猜测,是奥地利学派的学院式推理.中国政府是有办法避免萧条的.本文最后指出,双稳健政策可以为避免\"大萧条\"做出积极的贡献.

5.期刊论文 叶伟英 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现代商业2010(15)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主流经济学界都以凯恩斯主义来解释.然而奥地利学派却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干预.本文通过梳理奥地利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探讨经济危机发生的基本机制,同时结合本轮经济危机和我国实际获得有益借鉴和启示.

6.学位论文 冯建 我国目前PPI向CPI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2005

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尤其是部分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速度较快,而消费物价指数(CPI)比较平稳,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传导受阻,价格传导系数明显下降的现象,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价格传导系数约为23%,明显低于国外和我国历史情况。

出现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缓慢,消费品市场长期供过于求。而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在于,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根据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影响在整个经济中并不是同一的,新增的货币会使利率下降到低于“自然利率”的水平,由于资本品生产部门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更强,因此,货币会首先注入资本品生产部门,使得这些部门的投资增加,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经济体系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大量资源涌入资本品生产部门,经济原有的均衡和生产结构被破坏,随着货币供应的继续增加,价格上涨才会逐渐扩散到消费领域。但货币扩张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当货币停止扩张时,利率就会回升,使原先的投资出现亏损和资源闲置,经济陷入衰退和危机。在奥地利学派看来,我国价格传导系数下降就是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货币扩张后出现的早期症状。

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应尽快采取措施,适度降低货币供应增加速度,控制财政投资合理增长,加强对投资的引导,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居民收入,缓解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大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协调增长,逐步理顺价格传导机制。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第二章是价格传导有关的基本理论,主要介绍奥地利学派对货币供应影响价格传导系数的理论分析,第三章是PPI向CPI传导的实证分析,第四章是对价格传导的现实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结论和对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价格传导机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jjxx200920005.aspx

授权使用:上海交通大学(shjtdxip),授权号:4cb003a2-3eb3-4569-93c6-9eb6011409dc

下载时间:2011年3月3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