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人员。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早教园、幼儿园,从事组织管理和教学、保育等岗位的工作。(三)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和素质
1、掌握有关学前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2、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关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需的音乐、美术、舞蹈、键盘、口语等幼儿老师五项基本功的专业基础知识。4、具有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的能力。
5、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键盘、口语、美术五项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掌握保教技能、演示技能、操作技能、音乐技能、绘画技能、制作技能等。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语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数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英语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计算机应用基础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5、德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道德情操,2
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6、体育与健康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7、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8、礼仪礼节
通过对生活礼仪、职业(工作)礼仪和社交礼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礼仪基本知识,掌握礼仪规范并能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及在各种礼仪场合表现得体,展示良好精神风貌。
9、普通话
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及语流中轻声、儿化、变调等的发音,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专业技能课程
10、学前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是幼教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对学前教育系统中的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各种教育措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使学生能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1、幼儿卫生与保健
本课程是幼教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3
12、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
本课程是幼儿保健与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立足于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将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相结合,侧重幼儿园活动实践的指导,以活动设计思想为主线,运用丰富的教改实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训练方式,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形成。
13、幼儿园活动教程
本课程是幼儿保健与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将学前教育传统的语言、计算、常识、体育、音乐、美术等六门分科教学法归于一门,跨越到广阔的活动领域。其任务是:拓宽专业面,使学生成为多面手,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开发综合智力,强化整体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14、键盘
本课程是幼儿保健与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其任务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健康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好钢(风)琴课程,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钢(风)琴演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为幼儿歌(乐)曲配弹伴奏的能力,以知识将来从事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及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要求。通过音乐艺术感染,陶高尚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热爱并献身幼教事业。
15、舞蹈
本课程是幼儿保健与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其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舞蹈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提高舞蹈表演与创编的实践能力,为今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育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美育性和实践性。
16、美术
是幼儿保健与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技能课,是向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幼儿保教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培养高尚情操和正确审美观念的形成,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7、音乐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音乐、歌唱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歌唱器官的构造和发声原理,掌握歌唱发声的运动规律,通过发声练习及歌曲演唱使学生逐渐掌握各项歌唱技能,不断提高演唱能力。渗透思想教育及美育,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道德观念,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意志和理念。使学生在音准、节奏、节拍,表现等方面得到培养,提高听觉判断、听觉记忆能力,做到正确视谱。使学生掌握简谱、五线谱,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培养音乐听觉判断、听觉记忆能力,做到音高准,节奏正确,节拍稳;能正确划拍,根据乐曲要求,把握速度、力度,有表现力的进行视唱。
18、幼儿语言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的教育方法、手段,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原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语言纲要,选择和运用幼儿语言教材,制订语言教学计划,并采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贯彻纲要的要求等等,以便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各年龄班的语言教育工作。
19、幼儿园实习指导
本课程是幼儿保健与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特点,以目标管理体系的原则为依据,以实习目标为准则,以实习任务为操作基本内容,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基础,指导实习。
20、学前教育课件制作
它是一门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应运于幼儿教学的学科,主要讲授幼儿教学课程中教学课件的制作。
21、幼儿园管理
讲授幼儿园管理的任务、内容和管理原则,幼儿园的目标管理,管理的职能与幼儿园的管理制度等。
(三)实习实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敬业精神与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
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两大类。课程实习是指导需要单独开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包含在课程教学中的技能课程。综合实习是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安排在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学技能训练,学校在安排时要制订详细的综合实习计划(指导书),在结束时,要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和实习报告作全面的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有条件的学校在制定实施性实践教学计划时为了加强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1、教学实习:专业教师可根据本专业实际,在课堂内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适当时间进行实践训练,如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组织能力的训练,保教工作能力的训练等。
2、教学见习:从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各示范幼儿园进行教学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保育工作的一般情况,巩固专业思想,促进专业学习。
3、综合实习:第四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到联系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实习,学生通过这一阶段实习和巩固学校课程实习内容,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技能,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和幼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达到强化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新型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并为就业创造条件。
4、顶岗实习:到幼儿园顶岗实践训练,通过承担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实际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形成从事拟定岗位要求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为35。顶岗实习按每周35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
表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表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考核安排表五、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表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安排表
表四: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安排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