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能正确、流利、有表现力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陌生和喜欢的词语。
教学设计:
一、猜谜揭题:
1、喜欢猜谜语吗?请听: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时钟。
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不是一口普通的时钟,而是一口 “花钟”(板书课题)
3、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课文中的花钟是什么样的?读完后把问题的答案说给自己听。
二、初读课文,认识花钟
1、自由读文
2、生反馈师点击句子: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3、引出最后一段。
4、学习两个生字词是——花圃 大致。
5、师引:花儿是怎么陆续开放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第一段,一边读一边划出花名并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感知写法的精妙
(一)识花名
(随机理解词语“欣然怒放、暮色、含笑一现”,以此来进行朗读指导。)
1、谁愿意把这些花名告诉我们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他读准确了没有?
2、在黑板上描一个简易的花钟,写上各种时段里花的名称。并感知花钟里各种花开花的时间。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了;
昙花在九点左右开了。
3、说说这样读了,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方法来避免这样的单调和重复?
4、读读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二)赏花开
1、图片出示各种花,读句子。
读到万寿菊欣然怒放时,师:你在读这个词语时的心情怎样?看来你已经正确理解它的意思了,欣然就是高兴的样子,当你不知道这个词语意思时,不妨查查字典,在字典中怒有两个意思,说说该选哪个?小结:查字典也能理解词语。
暮色: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小结:联系上下文更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昙花含笑一现,师:从这个词语看出昙花开放的时间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昙花一般开放的时间在15——30分钟,赶紧读读吧,要不然昙花就谢了.
师小结:这些花开放的姿态样子各不一样,作者在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赶快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读一读吧。
预设:
1、选牵牛花:像什么呀?(小喇叭)在凌晨4点,牵牛花就滴滴答答的在吹什么呀?(生:同伴们,起床啦)
师:这小喇叭吹得可真妙。(喜欢牵牛花的一起读读)
师:牵牛花在吹时一定特别开心吧,就让我们也和牵牛花一起高兴地吹吹小喇叭吧。
2、选蔷薇花:(表情表演)
你为什么喜欢呀?你看,那个女孩也绽开了幸福的笑脸,(表情表演来理解“绽开”)蔷薇花的幸福也感染了着你我,就让那么多的蔷薇花一起绽开笑容吧!(师评价)我似乎听到了蔷薇花咯咯的笑声呢!
3、选昙花:昙花可是很羞涩的样儿,大家可千万别吓坏了他,我请女孩子一起来读读昙花。
师小结:那么多的花都竞相开放,它们姿态万千,大家在读时,要是能给自己喜欢的花配上动作该多好呀,想一想,自由准备一会吧,让我们一起来吧!
(三)品花时
1、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段话中时间写得好在哪里?
2、课文中为何又用了“左右”呢?课文的最后一段有句话中的哪个词写左右是同样的说法呢?
(大致)
小结:不是很确定的时候,用上“左右”“大概”这类词,恰恰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
(四)盘点词语
1、时间写得好,开花写得好,其实课文中还有很多词写得很好。让我们合拢课本,在脑中想想,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指名生回答)
生回答后,师:让我们也来盘点一下这些词语:师出示词语要求齐读
争奇斗艳 艳丽 芬芳迷人
含笑一现 绽开 苏醒 欣然怒放
大致 左右
2、说说为什么老师排了三行?
3、齐读,积累。
四、书写指导
把词语“苏醒”请进田字格。
观察“醒”的结构,左右大致相等。
师范写,生练习。
反思:
这次教研课,速战速决。昨天下午第三节课接到通知,然后就教研活动到五点,然后又晚饭到七点。晚上七点多正式开始备课,到11点完成ppt。效率还蛮高。不像以前,从酝酿到上课,拖拖踏踏,最起码一个多星期。所以虽然匆忙了一点,但能现备现上,也是一种痛快。
《花钟》是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解释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我执教的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 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3. 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将教学重点定为: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能正确、流利、有表现力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语的意思。2.积累陌生和喜欢的词语。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我将教学过程的中的感悟环节主要分为识花名、赏花开、品花时,三个环节。
识花名这一教学环节比我想象中多花了时间。备课时我以为,什么是“花钟”,学生应该很容易从第三节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结果,学生除了说了大概的印象那之外,没有找出来。我想这应该是我在提问时不够明确,如果我说:“课文中的花钟是什么样的,请你能从文中找出来介绍给我们。”学生就能有的放矢了。
赏花开这一部分,也是险象环生。我让学生在完成简易花钟时,引导学生这样回答:什么花开了,大致是几点。按我的原意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表述中感觉到那么多的 “什么花开了”,是重复的,单调的,然后再引导他们来赏析课文中的语言。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她就引用了文中的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后面的学生都是如此,让我大跌眼镜。以致原来的计划被打乱了,在引出语言比较时,不是那么水到渠成。看来,让学生预习得太充分,也不一定是好事。
品花时这一环节,原来安排的内容还要深入一些,由于前面浪费了时间,也由于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抽象乏味了些,最后,就放弃了。自己认为还是有点可惜,虽然让人觉得,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很枯燥,但是的确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完课,我回到办公室,英语老师说:“今天你上课,还没有平时有激情。”(她坐在办公室,天天都能听到我的语文课。)的确,我也这样觉得。这堂课,我没有带动学生,学生也没有感染我。或许,是我和学生都没有放开来,也或许,这篇课文本身就不是很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