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和描写司马迁的遇难后的心理活动的语言。
3、能体会小司马迁倾听英雄故事时的激动,承诺父亲嘱托时的决心,遭遇飞来横祸时的忍辱负重,进而理解“发愤”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激趣导入:
它是一部史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梁启超称赞它是“千古之绝作”,鲁迅则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问这部赫赫有名的史书是 ,他的编写者是 ,关于这个人,你还了解多少?(收集资料)
2、质疑课题:看到题目,你脑海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二、“扫除拦路虎”:
1、写出文中的生字并注音组词
2、找出文中的生词并解释
3、给文中出现的多音字注音
飞来横祸 重于泰山 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
4、文中“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的原文是:
三、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史记》是( )代文学家、史学家( )用了( ) 年完成的一部 ( )字的辉煌巨著,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记载了从( )到( )一共( )年的历史。
2、“发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摘抄相关语句)“发愤”可以换成“发奋”吗?为什么?
3、静下心来,让我们轻轻走进司马迁耗尽毕生心血的写作现场:
4、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依据课文第1、2自然段总结概括。
四、精彩片段回放——课文第三自然段
1、写出“专心致志”的近义词(至少3个)
2、“飞来横祸”的意思是 ,文中是指 。面对它,司马迁开始是 ,打消此念头的原因是 ,于是,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个 的人。这里主要运用了 人物描写手法。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你能用下面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汉代史官 飞来横祸 入狱受刑 父亲嘱托
克制自己 忍辱负重 发愤写作 辉煌巨著
2、历史上像司马迁一样不顾个人荣辱献身于事业的伟大人物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收集资料)
3、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收集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