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骑牛比赛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位、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次比赛的场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骑手说的话是难点。
四、教法教具: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善于启发引导,重视主导作用、突出主体地位 。
2、课件。
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你们参加过比赛吗?(板书:比赛)参加过什么比赛?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特别的比赛,它被人们称为“勇敢者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比赛吗?(板书:骑牛)齐读课题。
3、介绍骑牛比赛:骑牛比赛也被人们称为“瞬间运动”,因为它是一项只持续8秒钟便可见分晓的比赛。如果骑手能在光秃秃的牛背上坚持8秒钟便为成功。那些从未被驯服的野牛十分凶恶,它们不仅会把骑手从牛背上掀下来,而且还想用角顶断骑手的肋骨,然后再用它那硬邦邦的蹄子把摔在地上的骑手狠很地踩几下。参加这项运动的勇士除了需要高超的骑牛技艺,还要有超人的勇气、胆量和顽强的意志。一些人由于多年骑牛,身上到处都是伤痕。所以只要有勇气参加这项运动的人他们就都是英雄,我们都应该敬佩他们。
4、那么,骑牛比赛在那里举行呢?(南美洲)
5、课件出示南美洲图,师简介南美洲: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包括12个国家。那里的人们非常热爱运动。
6、过渡:那么,南美洲人喜欢看骑牛比赛吗?(喜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词语,领会文本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能把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的感觉读出来吗?(课件“特别”变红)
2、你能把特别换成其他的词使这句话的意思不变吗?(非常、十分、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反复读文,讲读有法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精彩的骑牛比赛。
2、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哪一句话写出了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3、课件出示图和第一句话。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4、理解“挤满”。看,这里的人怎么样(很多、非常多),这就是“挤满”。指导朗读。
5、理解“兴致勃勃”。那他们对骑牛比赛感兴趣吗?你从这句话的哪个词看出来的?(兴致勃勃)“兴致勃勃”是说……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是兴致勃勃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6、理解“技艺高超”。观众们兴致勃勃地等待比赛的开始,那场上骑手的表现又如何呢?指名读第二、三两句。看书上疯牛插图,你觉得此时的牛怎么样?(野性大发、疯狂)从那里看出来的?(眼睛、鼻子、蹄子)师补充:骑牛比赛用的牛都是野性大发的公牛,未经过人的驯化,见人就撞,更不能容忍人骑在它的背上。比赛时,骑手坐在光光的背上,只能用一只手抓住牛背,另一只手必须高高举起。参加这样的比赛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被摔伤,甚至被踩死。那骑在牛背上的选手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有的本事平平,有的技艺高超)(比较理解关键词“只两三秒钟”和“牢牢地”。)指名读第二句。两三秒是多长时间呢?(齐数三秒)“一、二、三”砰,这时骑手已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了。这说明什么呢?(时间短)指导朗读,语速要快。就只有一个人摔下来么?(好几个)这几位骑手的本领怎么样?(不高)是不是所有的骑手都摔了下来?(不是)他的本领怎样?技艺高超是什么意思?(本领特别大)谁来读读看。
7、这时,场上观众的表现怎样呢?(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你们的掌声呢?(再热烈些)读出热烈的感觉来。(男女生分别读二、三句,一、四齐读)
8、说话练习:此时,你想对这位技艺高超的骑手说些什么吗?
9、过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诱发想象,讨论明理
1、有一位小姑娘也在现场观看这场比赛,她对这位骑手非常地佩服和喜爱,她还为这位骑手献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小姑娘是怎样问的?骑手是怎样回答的?“我”是谁?“上千次”又说明了什么?
2、你能想象出骑手当时苦练的画面吗?他这么高超的技艺是怎样获得的呢?
3、听了这位骑手的话,你想对他说什么?
4、齐读全文。让我们带着对这位骑手的敬佩之情再来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五、学习生字(位、次)
1、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下苦功才能做好,小朋友们认字、写字也是这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个新的生字吧。
2、学习“位、次‘。你是怎样记的?你能帮它找到好朋友吗?
3、教师范写。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
7、骑牛比赛
摔下来上千次------技艺高超
八、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一般对童话文章感兴趣,对《骑牛比赛》此类课文,由于离学生实际较远,学生不太感兴趣,假如老师再进行枯燥无味的分析,学生更是没兴趣。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轻松探讨的学习氛围,设计了此篇案例。在上课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1、通过“骑牛比赛”这一情境的创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导入时,让学生先对“南美洲”、“骑牛比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以一个观看者的身份进入学习,消除距离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读书的欲望。遥远异域的奇特风光和独特比赛,首先给了学生一个视觉和感觉上的刺激,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到一个最高点。
2、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语,加深对关键词的理解,领会文本内容。
“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一句中的“特别”一词突出人们对骑牛比赛“爱”的程度,“挤满”,说明人多;“兴致勃勃”,说明看骑牛比赛的人兴趣高、劲头足;“热烈”,突出观众的情绪高涨,以上三处都与第一句相照应。“野性大发”、“疯狂地上下蹦跳” 与“牢牢”这些词语都从不同侧面突出的表现了骑手的“技艺高超”。教学中,紧扣这些词语,采用多种方法多次朗读文本,感悟文本,在朗读中领会。
3、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指导朗读的时候,要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骑牛比赛的精彩场面、观众的兴高采烈、骑手的技艺高超、公牛的疯狂撒野,一一在头脑中浮现出来,把呆板的文字幻化为生动的情境和场面,学生读起来才会入情入境,生动形象。整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真正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在读中升华认识、升华情感,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4、借助课文插图和课件,放飞想象感悟文本内涵,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好几个环节,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一处,读了写那位技艺高超的骑手的句子后,你有什么想法?小孩子跃跃欲试,“他真棒,他真勇敢,他真厉害”不在于他们说了多少,而是他们已有想说的愿望了,长此以往,不愁他们不会说话。第二处,听了那位起骑手的话,你想对他说什么?小孩子的发言异彩纷呈,“你摔下来疼吗”“你不放弃,你是冠军”“你真勇敢”…..最后,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向骑手学习什么?你自己怎么做?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要好好练舞蹈,有的孩子要认真练字,有的小孩子要练习跑步,……听得我心花怒放!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教师永远的课题。做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地从自己的教学中进行总结、反思,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地教学水平,让教学中的遗憾不再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