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5 古诗四首

15 古诗四首

来源:尚车旅游网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作。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

  (今属安徽)游桃花渣,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因此十分

  感动,便写下了这首诗,赠送给好友汪伦。

  《题临安邸》作者是南宋临安人林升。这是一首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它描述了诗人在

  杭州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讽刺和揭露了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

  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作。这首诗充分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热爱,对沦陷区老百姓的同情与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赠汪沦》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

  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

  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

  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

  ,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

  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

  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

  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

  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

  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

  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

  个竖,而不是"西"。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

  ?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

  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

  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

  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

  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

  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别董大》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教后小记: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

  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

  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

  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二课时《竹石》

  一、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

  ——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

  (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

  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

  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

  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

  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

  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

  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

  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设计: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教后小记: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

  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习《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

  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理解第3句。“暖风”、“熏”、“醉”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暖洋洋的春

  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讽刺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

  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③背诵这首诗。

  二、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2.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4.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

  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

  虎虎有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

  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

  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5.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背诵这首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