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回转窑结圈

浅谈回转窑结圈

来源:尚车旅游网
浅谈回转窑结圈

作者:-

杨继美

广西柳州水泥厂 杨继美

我厂有三台Ф4.0/3.5×128.8m捷克湿法回转窑,配有十一个Ф1.4×8.15m冷却筒。原设计生产能力为20.8t/h。由于设备通风性能较差,三台窑先后拆除了料浆过滤预热器,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台时产量提高到了26t/h。但结圈较频繁,成了生产中的问题。 我厂1964年投产后,三台窑生产基本正常,由于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及操作人员的变化,造成三台窑多次结圈。据1981年至1982年统计,三台窑全年共结圈38次,严重地影响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 表1是1981年至1982年三台窑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我们对三台窑进行了热工参数的测试和调整,制定了措施方案,在生产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982年三台窑结圈次数减少到四次。1983年至1985年三台窑基本上没有出现结圈现象。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表2是1983年至1984年三台窑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对回转窑结圈的初步看法 众所周知,回转窑在煅烧过程中,窑内担负着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热反应。物料在各带的预热程度,必须完成工艺指定的要求,因此在不同类型规格的回转窑上,根据它们的特性和生产能力,水泥科技人员对风、煤、料、窑速及操作等,规定了各种数据制度,即平时所说的热工制度。热工制度不合理的窑,很容易导致大窑结圈。 1.热工制度合理稳定的窑不易结圈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如果看火工在操作中对风、煤、料、窑速使用得合理、稳定,那么窑况大致有如下表现:

(1)火焰顺畅活泼有力,亮度适中。

(2)结粒细小均齐,翻滚灵活,黑影能控制在适当的位置。

(3)升重控制在1480±80g/l,合格率大于93%。 (4)fCaO小于1.5%,合格率大于65%。

(5)正常台时产量在26t/h时,窑速为63转/时(线速度为791.28m/h)。

(6)快转率大于95%,尾温合理稳定。

这时我们可以说,现阶段大窑的热工制度处于合理稳定状态。一旦能长期保持这种生产关系,大窑是不容易引起结圈的。

2.热工参数对煅烧及结圈的影响

风:一、二次风是回转窑重要的热工参数。它关系到火焰的长短、物料的预烧、预热程度、质量的好坏、产量的高低及衬料寿命的长短。若一、二次风配合不合理,仍会导致大窑的结圈。 (1)一次风过大

一次风过大,在看火孔观察到火焰短粗发亮,烧成带混浊不清,起火快,高温过于集中。这时尾温有下降的趋势,看火工稍有不慎,物料很容易起块发粘,造成大量退煤或止煤,导致后面物料预烧不足,而打大慢车。如果处理得不恰当,还会造成周期性慢车,破坏热工制度的稳定,引起大窑结圈。 (2)一次风过小

一次风过小时,火焰显瘦长无力,烧成带清亮但起火慢,尾温上升,料层稍厚时熟料升重低甚至出废品。长时间的风小,促使烧成带的窑皮延伸长厚,引起大窑结圈。

(3)二次风过大

在操作中,使用过大排风时,出现黑火头长,尾温偏高,火色发红,结粒较粗。感觉到物料粘性差,fCaO偏低,长时间的尾温高,促使窑口圈长得很快,而高温区的窑皮却不长。烧成带窑皮明显延伸,几个班不掉,很容易引起结圈。 (4)二次风过小

当二次风过小时,火焰被压缩,火色发亮,黑影近,尾温偏低,结粒粗细不均,快转率明显下降。同时升重、fCaO也波动很大。由于慢车多尾温不稳,破坏了热工制度,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烧成带窑皮往后延长,造成大窑结圈。

一、二次风过大或过小,均会引起热工制度的紊乱而影响生产,甚至引起大窑结圈。当大窑台时产量在26t/h时,一次风量应为16000Nm/h,二次风量应为38000Nm/h,才有利于煅烧。

煤:煤质的好坏都会严重地影响产、质量和热工制度的稳定,是促使大窑结圈的重要因素之一。 (1)煤质过好

过好的媒质在经济上是一种浪费,对工艺来说却体

3

3

现不出它的优越性。由于它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均较高,在高温下燃烧激烈,火色发白,高温集中,物料很容易起块发粘而损窑皮,又容易造成放“过头火”而打大慢车,冒黑烟,出黄料,破坏热工制度的稳定,造成大窑结圈。

(2)煤质过差

煤质过差时窑内表现出黑火头长,燃烧速度慢,用煤量大而起火慢,容易造成不完全燃烧。料层厚时常常造成大慢车或周期性慢车,严重地影响产质量和破坏热工制度的稳定,引起大窑结圈。

煤质过好或过差,对正常生产均不利,一般说,A 25~27%,V 28~29%,C 44~45%,H2O<3%,对我厂回转窑的煅烧是比较理想的。

料:为了能使回转窑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及长期安全运转的目的,在配料中要下很大的气力,因为一旦配料不当,就会造成原料成分的波动而影响煅烧。 (1)原料成分中的KH过高

KH过高,在煅烧时窑内反应出用煤量大,火色亮,不易结粒,升重偏上线,fCaO也偏高。烧成范围窄,慢车频繁。升重忽高忽低,热工制度很难稳定,如果所用

原料KH高不及时纠正,则很容易导致大窑结圈。 (2)KH过低

KH过低时的特点是物料发亮,结粒易粗易粘,升重偏低,fCaO也偏低,但熟料的强度并不高,由于熔媒矿物含量较高,导致液相出现过早,促使窑皮长得过长,也容易导致大窑结圈。 (3)SM过高

根据公式SM=SiO2/(Al2O3+Fe2O3),SM过高,则说明熔媒矿物物含量相对少。在煅烧中表现出火色亮而不易结粒,液相量少,物料翻滚过快,冷却带的物料发黑,似河砂状。此料由于粘度小,影响CaO和C2S进一步地生成C3S的速度,而造成fCaO偏高。遇到此情况,看火工往往拉大排风量,提高尾温以弥补预烧的不足,而造成窑皮往后伸延,引起大窑结圈。 (4)SM过低

SM过低时,物料发亮不吃火,烧成范围窄,结粒易粗易粘。这说明熔媒矿物过高,造成熔点低而易长厚窑皮,引起大窑结圈。 (5)IM过高

当IM过高时,在煅烧中表现出物料发白,结粒易粗

易“推车”,由于物料粘度大反应慢,fCaO不易吸收。此料液相量多,而且出现过早,容易长厚窑皮导致大窑结圈。

(6)IM过低

IM过低则说明KH过高,表现难烧,fCaO含量高,因CaO没有和C2S完全化合成C3S而影响质量。提高烧成温度则容易损坏窑皮,对稳定热工制度很不利而容易造成大窑结圈。

引起大窑结圈的重要因素是原料成分不稳定。我厂多年来生产实践说明,熟料中三个率值为:KH 0.915~0.945,SM 1.78~1.80,lM 1.17~1.20;熟料化学成分为:SiO2 20.5%,CaO 65%;Al2O3 6.3%,Fe2O3 5.2%,MgO<0.85%较为理想。

窑速:回转窑能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及长期安全运转的目的,窑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厂回转窑动力的缺陷,曾一度严重地影响着生产。下面简单说明窑速对煅烧及结圈的影响。 (1)窑速过快

当窑速过快时,窑内料层薄火色红,结粒细小而升重偏高,尾温不易提起。由于物料翻滚过快,通过高温

区的时间短而影响C3S的形成,造成fCaO偏高。遇到料层偏厚或者垮落厚窑皮时,很难烧起来而引起快转率低,升重不稳,质量偏差,危害各种热工制度的稳定,导致大窑结圈。

(2)窑速过慢

每当窑速过慢时,窑内表现出料层厚,火焰短粗发白“黑影”明显,物料结粒粗粉不均。看火工稍有疏忽,很容易造成“窜料”而大打慢车。如果慢车时间长或开快车稍迟,物料很容易起块,发粘“推车”。造成大窑热工制度紊乱,引起结圈。

为了能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及长期安全运转的目的,回转窑有合理的热工制度是很重要的。一般经验认为,当台时产量在26t/h时,窑速应为63转/时(即线速度为791.28m/h)。

操作:水泥企业是否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回转窑的厂家来说,看火工素质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求看火工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看火经验,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以适应复杂的工艺要求。下面就防止大窑结圈浅谈一些对看火工操作的技术要求。

(1)加强生产责任心,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和各项操

作规程。

(2)做到勤看火、勤操作、勤分析、勤联系、勤检查,确保大窑热工制度的稳定。

(3)在操作中,努力控制火焰顺畅活泼有力。物料结粒细小均齐,翻滚灵活,黑影远近适中。

(4)不顶火逼烧,预打小慢车克服大变动,防止大窑热工制度的紊乱。

(5)不烧大火,不出次品废品。升重一般控制在1420~1550g/l,合格率大于93%。fCaO一般控制在0.40~1.50%,合格率大于65%。这样有利于稳定热工制度。 (6)努力提高对煤、料变动的应变能力,采取相应的操作方法。做到煤、料、操作三“对口”。

(7)努力稳定各项热工制度,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使大窑快转率大于95%。

(8)勤活动风煤管,创造掉窑皮的条件。在操作中,如发现负压升高,要及时减产,人为大幅度地波动尾温,活动风煤管等措施,促使厚窑皮垮落。

(9)每次活动风煤管后,要注意调整其左、右、高、低。一般情况都稍偏料的右上方,以保持火焰的完整,活泼清亮,燃烧完全。小结 回转窑内结熟料圈问题,许多厂家都认为是

棘手的难题。一些国外资料认为:窑径小,煤灰大,KH、SM越低,越容易引起大窑的结圈。国

内生产实践证明并非完全如此。有的窑直径大到4米,仍结圈频繁,窑径小到1米却能安全生产。有些厂家饱和比高到0.93,仍然结圈,而另一些厂饱和比低到0.85,结圈并不严重。我厂三台相同型号规格的回转窑,也不存在原料、燃料的区别,一号窑结圈频繁,二、三号窑仍能正常生产。这些现象说明,单用一种因素来解释结圈原因是不全面的,各种因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产中的条件,在复杂的过程中找出主要矛盾加以解决。比如1980年我厂1号窑大修时,在热端又增加了三排耐热钢花环斜挂链条,传热面积由原来的1458m增加到1620m。根据通常经验,传热面积提高后,废气温度可压低10~15¡æ,但是在生产中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弊病,台时产量上不去,结圈也频繁了。以往正常生产时,台时产量可达27t/h,可是当时台时产量只加到25t/h,看火工就觉得窑内表现极不正常,火焰缩短,黑影近而明显,物料结粒粗细不均,周期性慢车难以克服,fCaO、升重均波动很大,同时窑皮也很差。由于快转率低,出链物料温度高达450~500¡æ。十一个月之内,竟结圈19次。这时有人提出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说法是:出链物料温度高,则说明排风量大,尾温高,造成窑皮伸延而引起结圈;另一种说法是:黑影明显、慢车多、用煤量大,是预烧不足引起热工制度紊乱,而导致结圈。双方在理论上分析都是有道理的,但却是矛盾的。一方主张再压低尾温,保持出链物料温度在350~400¡æ。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尾温,促使快转率的提高,恢复大窑正常生产。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后一种看法是正确的。尾温提高10¡æ后,快转率有了明显提高,产质量得到了保证,随之而来的煤耗、料耗都有所下降,大窑趋向于正常生产。有趣的是,当大窑正常生产后,出链物料温度反而下降到340~370¡æ,结圈次数大幅度减少。据记载1983年至1985年1号窑只结圈一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事实,我悟出一个道理,快转率高,是回转窑热工制度合理、稳定的具体表现。因此防止结圈的首要任务应是提高快转率。

回转窑内结熟料圈问题固然复杂,但也决非不治之症。如果我们的管理、操作人员能抓住人、机、料、方法、环境等几个主要因素,稳定合理的热工制度,提高快转率,那么,我们对防止结圈的前景还是乐观的。

2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