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实验课题研究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今后教学上的竞争将是课堂教学之间的竞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成为核心。因此我们确定“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学校研究课题,并于2005年4月9日申请立项为县级研究课题。
西堡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学生602名,教师36名,学生来自周围11个半浅山或脑山自然村。这些村经济条件落后,文化底蕴薄,教育学生成长的全部重担落在学校教育上,由此我们提出“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有效性;课堂上时间与空间分配的有效性;教学与课程实施的纵向、横向、内向结构之间的有效搭配;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三个有效目的。
通过研究,形成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整体上将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教育局哈永彪主编的《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钟肩录、崔允淳、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的相关理论,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探究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
学?”
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决策。
三、课题实验基本情况分析
课题成立后,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有18名,具体情况见附表(课题组成员情况统计表),实验班级12个,学生657名,全校学生参与课题实验。学校教师分成四个教研组(语文、数理化、政史地、英语教研组)。
实验前我校课堂教学基本分析:
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实施割裂;教学过程和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的落实不到位;渗透不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教学内容脱离;孤立地机械地确定目标,落实空洞低效,课堂教学效益低下;教学活动表现出盲从、形式化,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教学各环节各方面的教与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知识生成低效,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县40所初中中处于中下水平。
到目前为止,参与课题研究实验教师22名,学生997名,教学班19个。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有力支持和我校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学校发展及今后的教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5年3月—2005年12月)准备实验初期阶段。完成了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理论学习并实施于个人教学之中,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实验阶段。依据课题预案,在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活动中大胆实验,总结教学经验,提炼出教学模式,并完成了相关的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1月)总结验收阶段。
第一学期针对课题研究中总结出的教学模式,每位实验教师进一步精炼个人教学模式,总结自己在实施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方法。第二学期申请课题验收,教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教学
模式并推广。
五、具体做法
(一)健全课题研究领导机构,明确职责
学校课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题负责人:孙启宗
职责:负责本校实验教师的学科培训,安排本校各阶段的具体工作;确定子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收集和整理各种实验资料,及时组织阶段性总结。
教研组课题负责人:郑生周 卢虎德 谢军安 王秀兰
职责:学科培训;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活动;负责本组的各种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制定本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收集各种资料。
实验教师:
邦 童成芳 彭秀莲
张廷宏 李菊民 赵玉梅
张有财 郭世娟 刘玉洁
李秀菊 赵洪录 赵生莲
樊昌新 钟宏魁 林淑贤
陈永娟 仲 靖 李桂芳
职责: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具体进行课题研究;定期上研究课;及时收集各种数据;拟定课题研究论文;提供优秀案例;定期拟定反思材料;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研讨活动,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培训,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各阶段针对课题研究总体安排与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安排了不同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校集中培训、教研组分散培训、个人自主进修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第一阶段进行了三次课题研究集中培训。第一次是邀请教委教研员夏生鳌就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专题培训,第二次由学校组织,对“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第三次是各教研组组织了八次以组为单位,专题讲座形式的校本培训,让教师深刻地理解了“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树立起“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就研究者”的意识,为进一步开展好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邀请教育局教研室领导贾生石、陈兴全、丁生智三位同志来我校就“有效教学”进行了现场指导和专题培训。并且学校自主组织,每学期举行一次“有效教学研讨周”活动。
第三阶段组织两次“开展学生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研讨会,总结学生学法指导有效途径,形成我校各科“培优补差”工作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逐步实现乐学、愿学、主动学的学习目的。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设备与各学科相关资源,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得以形成,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作为教师个人,在《活动记录》上记下每次学习、活动内容,并反思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总结归纳有关数据信息,从而为期末撰写教科研论文积累了一批翔实、有价值的素材。在这些活动记录中,既有理论学习的记录,又有实践印证,还有各课题组成员的心得体会。它不仅将各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导入深处,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三)开展了“四二一”课题研究活动
即每位实验教师在本学期给课题组上一节研究课,一节汇报课,做一次专题讲座,主持一次教研的四个一。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讨会,学期末对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进行评估,做出评价。同时贯穿这样一种思路:每次活动中老师说课、上课、评课以及集中研讨都围绕课题展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