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教案 授课教师 实验课题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授课时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法 教 具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我们经常会看到输液用的生理盐水,就是氯化钠溶液(即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食盐水);农业生产上常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浸种。在前面我们讨论了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实验原理: 溶质的质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溶液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思考: 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解决方案: * 需要知道溶质的质量 * 需要知道溶剂的质量 * 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 三.合作探究 问题:如何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水的密度1g/ml)。 小组讨论:需要几个步骤?用到哪些仪器? 教师提示: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实验的步骤:1、计算:NaCl质量:50g×6%=3.0g 水的质量:50g-3.0g=47.0g 2、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3.0gNaCl 用50mL量筒量取47mL水 3、溶解:将称好的NaCl置于烧杯中,并将量好的水倒入,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4、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仪器清单: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细口瓶 实验引导:1、注意称量,量取,溶解操作的规范性 2、边做边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配制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同学们在组内交流总结一下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点拨。 1页
1 课时 1、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所需的仪器; 2、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步骤和所需的仪器 误差分析 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细口瓶 课型 分组实验课 累计课时数 1 节 刘婕 .
误差分析:
下列各种情况下,所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还是6%吗?
所用NaCl不纯 偏低 用天平称量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 偏高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 偏高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少量水溅出 偏高 配制溶液的烧杯不干燥,内壁有水珠 偏低 溶解完毕,将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溅出 无影响 四、课堂训练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B ) A. 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B.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C. 计算、溶解、称量(量取) D. 溶解、计算、称量(量取)
2、实验室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 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10g,水的体积为90mL
B. 在托盘天平左盘加10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NaCl至天平平衡,再将NaCl倒入烧杯 C. 用100mL量筒量取90mL水,倒入烧杯中
D. 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完全溶解
3 、溶解配制10%的NaCl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D )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刻度线
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 NaCl晶体不纯
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五、课堂小结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所需仪器:
药匙、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误差分析:
按照公式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一 、实验原理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溶液的质量
二、 实验步骤 1. 计算
2. 称量(量取) 3. 溶解 4. 装瓶 三、 误差分析
七 、教学反思
其一, 要引导学生实验前熟记实验步骤,这样才能胸有成竹,不至于边做边翻书。 其二,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尽量减少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安全,规范操作,爱护器材,整理实验仪器,善始善终。
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