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
李 鑫
摘要: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赢得成功的催化剂,也是面向未来,培养21世纪新一代的具体目标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有的还会因此导致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种后果无疑是很可怕的。自信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必需的“心理营养”,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免疫系统”。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未来的世界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拥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能够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发展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孩子充满自信心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的支持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的支持作用。自信心强的人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家庭教育中运用榜样教育法、充分信任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给孩子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对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
关键字:自信心;家庭教育;信任;榜样;正面教育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赢得成功的催化剂,也是面向未来,培养21世纪新一代的具体目标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有的
1
还会因此导致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种后果无疑是很可怕的。自信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孩子必需的“心理营养”,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免疫系统”。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未来的世界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拥有足够活力和足够的勇气,能够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1]自信心是孩子赢得成功的保障,这种心理品质应该从小培养,及早抓起。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地,父母和老师是每个孩子建立自信的导航者。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有什么,样的技巧和方法?尤其家长该怎样引导年幼子女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是本书探讨的主题。一旦树立了自信心,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的支持作用[2]。自信心强的人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比如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曾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他笨,可他就是那么不自信,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你说急不急人。到底怎样才能让他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其实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在于家长身上,是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有欠缺造成的,一些家长有时对孩子过分不信任有过度保护的倾向或挑剔所造成。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戏,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高的台阶上跃上跃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有趣的是在这种游戏中很少有中国的孩子,原因是什么呢?玩滑
2
板需要技巧,而中国人玩技巧向来是不在话下的,但玩滑板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追本溯源,原因是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许多家长认为这种游戏很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部鼓励孩子玩。虽然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家长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让孩子获取胆量是不值得,保险系数低。家长们的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使他们本来就有的、对这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抑制,因而有理由后退。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上的胆怯的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我们当然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这里有一个界限问题。但鼓励孩子有一定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信心,却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家长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呢?
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严寒的考验,只有经验过风霜的洗礼才能顽强的生长,绽现出生命中的美丽。[3]首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挺身而出。这此致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学会生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那么,家长在平时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
一、运用榜样教育法 增强孩子自信心
设想一个家庭中做父母的每天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就缺乏自信,家长又如何期望自己的孩子会充满自信。一个家庭中父母每天对生活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在这种家庭
3
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受到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会勇敢的去面对生活,面对他人,面对一切。这种最初的教育会对他的一生都起大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是父母。他们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4]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的人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信任孩子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充分认识孩子潜力让孩子发现自身的长处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手帕、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5]
(二)、在生活的点滴中增加孩子的成功体验
4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扶着拖把的一端,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虽然孩子不能把地拖的干干净净但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础。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又一次报道了那个孩子,这时5岁的他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如果当初他的妈妈没有让这自己的孩子进行尝试,而是对他说:“你还小,拖不干净,这些事等你长大了再做。”这个孩子不会有两年后的优秀表现。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这从心理学上说有一定道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是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运作结果。如果你想象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听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设想的那样,你怎么想象,怎样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6]
美国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是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机能的楷模,他12岁时由苏格兰移居美国,先在一家纺织厂当工人,当时,他的目标是决心“做全工厂最出色的工人”,因为他经常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最终他成了全工厂最优秀的工人。后来他又去当邮递员,他想的是怎样“做全美最杰出的邮递员”。结果他的这一目标也实现了。他的一生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己,他的座右铭就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7]
5
三、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多表扬 鼓励 少批评 贬抑
赏识教育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多给受教育者以肯定、表扬和鼓励。“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势不可当的。”[8]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四、多给孩子提供摆脱失败 虚拟成功的机会
国外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父母都在乐团工作的的家庭中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在音乐上有所成就,于是让孩子学习拉小提琴,经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妈妈和爸爸说:“我们的孩子傻乎乎的,什么也不会,一首曲子都拉不完整怎么办呢?”于是爸爸把孩子叫到身边对孩子说:“随便拉一道曲子,我听听”。儿子拉了一曲首子,孩子什么曲子都不
6
懂,但在爸爸的提醒和帮助下总算是拉了。拉完后爸爸夸自己的孩子“拉得好”。孩子用惊奇的眼光看着爸爸,爸爸说:“这个曲子我们一起拉一遍。你会吗?”“会的”“那好哇,我们俩就一块儿拉吧。”合拉一阵之后爸爸又说:“现在你一个人拉一遍吧。”孩子又认认真真地把整首曲子拉完了。爸爸这时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拉曲子时很认真,就夸他说:“拉得很好哇!今天就到这里吧,以后要更加努力的练习,你一定会成功的”。晚上妈妈对爸爸说:“真令我吃惊,他拉的并不好你还夸他,怎么可以对孩子说慌呢。”其实,爸爸并没有说慌,他是在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过了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提琴手。当一个人感觉到自信时,无论多么小的成功,你都会特别期望再一次得到自己或别人的肯定,这时,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只要你有毅力,就会“什么事情只要我肯干,就一定可以干好。你能学会你想学会的任何东西,这不是你能不能学会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学的问题。如果你对自己手里的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你就会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当你是普通人的时候。”有时,你可能没做过某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这时,除了毅力外,你还需要勇气。因此,不要畏惧失败,只要你尽了力,愿意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你就应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
一个自信和自觉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尝试新的事物,并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会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9]
周弘的“赏识”教育与日本父亲的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在一定时候要帮助度过难关。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
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获取认同的本能倾向。自信的人更容易被人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10]
7
自信心是人际交往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地球村正在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正在缩短,而在日趋频繁的人际交往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自信,更容易给人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人际交往效果。
自信心使人勇敢。自信的人总是能够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复杂的情景或挑战,表现出一种大智大勇的气度。
自信心使人果断。自信的人勇于承担责任,不会因为事关重大而优柔寡断,不会想着逃避不好的结果而瞻前顾后,因而会保持一贯的果断作风。
自信心使人谦虚。自信的人更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谦虚待人,不断进步。
家庭教育中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自信心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他人都会采取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其人生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就应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2]许高厚、张永祥、沈义良、时芳美.《普通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3](爱尔兰)汉弗莱斯(翻译:魏晔玲、李志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中国轻工
8
业出版社.2002年1月
[4]苑晓丹.《培养孩子自信心的66个方法》.中国华侨出版社.1900年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6]夏目志郎.《增强自信》.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10月
[7]张文捷.《我自信我成功:自信心的培养与提高》.海潮出版社 .2004年9月
[8]《赏识教育操作方法》.周弘.华语教学出版社.2004年9月
[9]张洪波、安若水.《培养自信心的故事》.吉林摄影出版社.2007年4月
[10]罗智超.《小论自信心的重要性》.怡心园报.2004年第18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