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认识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有:米 (m),厘米(cm)
测量物体的方法:
(1) 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 如果没有把尺子的“0”刻度对着物体的左端时,可以用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减去左端对应的刻度。(用大数减小数)例如:
2、知道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会比较大小。
1米=100厘米
二、 认识线段:
线段的定义:两端有端点的直线就叫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会量线段、会数线段。(要会用简便方法来计算线段的数量)例如: A B C
左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AB AC BC
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三、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钝角、直角 、锐角。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笔直的线组成的。张开的角度越大这个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来判断直角的方法。能判断出角,会用三角板判断是不是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3、能用直尺、三角板画角。
四、100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
掌握的核心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难点:应用题和这些题的变型
(尤其是注意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要搞清楚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然后再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复习100以内笔算加法、减法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进位加)
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退位减)
3、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4、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注意:连减的算式是不能列简便竖式,只能用分步,列两个竖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也不能列简便竖式,也要用分步,先算括号后算括号外。)
5、加、减法估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 4 □ 4
- 2 □ + 2 □
4 6 4 9
□ 9 □ 3
- 2 □ + 2 □
3 2 6 1
规律:
加法,凡是个位得数比已知加数大的,肯定不用进位;
凡是个位得数比已知加数小的,肯定是进位。
减法:凡是个位得数比被减数大的,肯定用退位;
凡是个位得数比被减数小的,肯定不用退位。
应用题 一根绳子原来长34厘米 剪掉26厘米 还剩( )厘米 一本书共( )页 已看34页 还剩28页 付出50元 用去( )元 还剩9元 五、 乘法
重点:熟背口诀(1~9的乘法口诀)
复习的重点是那些乘积相同的,或者其他比较特殊的口诀一定要熟记。
例如:哪两组数的乘积等于6、12、16、18、24、36、63、64、72
哪些乘数之积的个位数与这个乘数相同?
哪两个数相乘小于这两个数相加?
那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相加的和?
六、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正方体),也可能是不同的。
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一个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体;还有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七、认识时间
重点:会读、写几时几分(两种写法),尤其是快几时了,是难点。
钟面上一共有( )大格 1大格有( )小格 一共有( )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 ),分钟走1大格是( ), 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 )小格,1时= ( )分
认识时刻的方法:先看时针,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可以用5分5分数的方法确定是几分。也可以想5的乘法口诀。
八、数学广角—搭配
重点: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排列要考虑顺序
用1、2、3能组成那些两位数?
方法1: 12、21、13、31、23、32 : 方法2: 12、13、21、23、31、32
组合与顺序没关系
1、2、3任意选取2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2=3
2+1=3(多余) 1+3=4
3+1=4(多余) 2+3=5
3+2=5(多余)
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