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 教育叶完 心灵与视觉的碰撞 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意境营造 口吴爽爽郭红专 摘要:艺术形象与艺术意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艺术形象就没有艺术意境,精湛、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表现出作者寄托于作品中的意境之美。笔者认为,在艺术创作中要强调艺术意境,缺少艺术意境的作品没有感染人 的力量。文章重点研究油画创作中艺术意境与艺术形象的关系,分析具体的意境营造,探索绘画的意境。 关键词:油画创作表现技巧意境感染力 一、意境是精神世界的再现 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绘画 要有生活气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提取素材,经过思想 的加工,确定题材,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自 然地将形式与主题结合,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传达到画面 上,用画面表现真实的感受。由此可见,客观再现物象绝 不是最终目的,如何运用艺术手法将思想情感传达给欣赏 者,才是艺术家所要追寻的。 《辞海》中对意境是这样定义的:“中国古代文论术 语。抒情诗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由主 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特点 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 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意境这一概念的思想实质 可远溯到先秦哲学,但这一词语来自佛教术语,而用于文 学批评,形成文论术语,则始于唐代诗论,扩展于宋代以后 二、意境是造化与心愿的合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历代文人所悟出的真理,也 的绘画创作。在今天的文学评论中,意境理论已更广泛用 于各类文学艺术创作之中。”笔者认为,“意”是情感、意念, 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出来的内心体会。所以,艺术家一定 要走出去,从生活里汲取灵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 就是主观情感;“境”就是境界、物象空间。在现实中,单独 的“意”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要借以客观物象进行展现;而 “境”也不能是纯粹的客观物象,要有情感的因素在里面。 要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就要使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受 到感染,这个感染力可以理解为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生活 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意境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情感的 抒发,欣赏者也就没有欣赏思路,更不会产生情感共鸣。 感受激发自己的诗情画意,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有经验 的画家必然是由物质见精神、从规定到自由、由普遍到个 性,最后从中见到一片自己的宇宙,这便是由小到大的境 界升华。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是由生活而来,从看似寻常而 又平淡的物质生活中获得灵感,以达到自己的内心至臻的 心灵境界。作者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直接影响画面中的 意境表现,作者的生活阅历越丰富,绘画技法越精炼,画面 越生动,审美趣味越浓厚,所获得的精神享受也就越崇 高。油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然,这一切都必须 对于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作者并不仅 仅表现物象多美、多写实,更重要的是借助它们表达自己 的“君子情怀”,将表“意”作为最终目的。所以,“意”是再 现作品的生命本源。写实并不是画面的最高境界,如凡・ 高《星月夜》并非表现一个写实的夜空状态,更强调作者自 身情感的抒发。“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就要做到既追求 客观真实,又要达到主观精神的心灵碰撞,强调“妙在似与 建立在作者对油画材料媒介的精熟掌握基础上。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形成于想象。作者利用丰富的 想象力创造无穷无尽的艺术形象。单纯模仿自然,其作品 是苍白的、无力的,因为大自然瞬息万变,能捕捉到符合个 人情感的元素是有限的,所以必须用想象丰富画面,以获 得灵动、丰富的审美意趣。正如谜语一样,高明的作者懂 得把谜底留给欣赏者,给人留下思考、联系和再创造的余 不似之间”。正如罗丹所言:“如果艺术家像照相机所能做 到的一样,只画出一些浮面,如果他能一模一样地记录出 脸上的纹路、而并不和性格联系起来,那么他丝毫不配受 人的赞美。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种 肖似是唯一重要的。”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隐藏着当时的 18 地。 黑格尔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想 美术时空 ART EDUCA11oN RESEARCH 象要动脑筋、靠学问,想象离不开物象,这是对生活的深刻 理解、真切感受,并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在“二战”时 自己的内心情感创作出如此激昂的画面。作品传达出作 者的情感和态度,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当代女画家申玲以其浓厚的表现主义语言形成了独 特的绘画风格。申玲绘画的题材大多是自己的家庭和周 期,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格尔尼卡小镇进行了疯狂的轰 炸,一夜之间把小镇夷为平地。毕加索看到被轰炸后的照 片时,义愤填膺,画了一幅小镇被轰炸后的惨烈场景的画, 此画就以小镇的名字命名。《格尔尼卡》的画面以黑、白、灰 组成了深沉的调子,对当时的场景进行了描绘,结合画家 的想象,表现了被炸死人们的残肢、阵亡的士兵、挣扎的战 马等,整个景象惨不忍睹。后来,德国官兵去毕加索工作 围熟悉的生活场景。画面上展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情感。 她将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投入表现性的语言层面,从而传 达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如,《大海边》给人一种愉悦、清新 的感觉,画面中尽量扩大内心激动的情绪。她善于用夸张 的色彩、稚拙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借助日常生活中最普 通的情景抒发最真实的情感。 室参观其艺术作品,其中一位指着《格尔尼卡》问毕加索: “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厉地说:“这是你们的杰 作。”两句简短的对话,既讽刺了德国官兵,又反映出毕加 索的创作融合了真实的写照和主观的想象。 有些画让人看完一遍,顿觉索然无味,不想再看第二 遍;而有些画却令人百看不厌,每个阶段的欣赏都会获得 不同的感受。究其原因,因为前者浅显、苍白,没有给欣赏 者再思索、再挖掘的空间;而后者有隐秘、有“宝藏”,能把 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再现于艺术作品之中,每次都 能让欣赏者获得新的发现和启迪。 因此,绘画意境是一个情感与现实的融合过程,需要 画家的潜心研究、灵光闪现。客观写实油画是欧洲社会的 一种再现客观的绘画形式,在摄影术出现后,写实绘画的 形式便很快走向低潮,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绘画本身情感 的现代绘画风格。人们喜欢油画的原因并非其像照片一 样的还原程度,而是建构在其强大的精神世界上、浓郁的 情感意境上。我们要有选择性地发展、革新、借鉴和研究 西方传统写实油画。在油画创作中,象形、写实是油画表 现的根基,对任何物象的表现必须首先有了大体的形似, 才能进行融合作者思想的意境表现。 三、油画创作中的意境营造 对于创作来说,灵感是非常重要的。据说唐朝诗人李 贺经常外出,骑着小毛驴,戴上一个口袋,在外面遇到什么 素材,有了什么感受,全都随手写下来放入口袋中,夜晚归 来,点上灯,把一天的灵感从口袋取出,进行创作。宋代女 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的时候,每 逢下雪,她就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去外面雪地里寻找灵 感,一旦得到一句,就邀请她的丈夫参与讨论。 油画创作亦当如此,从最初的瞬间灵感,到创作中的 点点滴滴,需要具有强大的自信心,以及对作品最终效果 的想象与把握,这种力量要贯穿创作的始终。在艺术的表 现中,要释放自己的灵感和潜能,让自己的笔随着眼光 走。无论是色彩、明暗层次、边线的虚实,都是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所在。 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画家,他的油画作品倾向于情感 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欣赏其《向日葵》时,观者不禁对其画 面的彩色冲击力和张力感到震撼,这也正是画家表达情感 的特有方式。《向日葵》契合了半想象、半写生的状态,现实 中的向日葵并没有那么令人夺目的耀眼颜色,但作者依据 画家有了灵感,有了情感,要想创作意境丰富的油画 作品,就需要与物象达到共鸣状态。宗炳的《画山水序》阐 明了产生共鸣的方法:外界的物象作用于作者的眼睛,使 其心有所感,从而领悟到自然的变化规律。再将心中所感 表现在画面上,欣赏者在画面上所感受到的情感就会和作 者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带来了精神上的振奋,加深了欣赏 者对外界物象的认识。 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中,经常利用色彩烘托画面的气 氛,抒发情感。色彩作为油画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使油 画作品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绘画过程中,不仅 需要色彩的表现,还需要精心的布局,要通过这些表现方 式获得更好的意境氛围,才是所有形式最终呈现的效果。 如果一幅画能使欣赏者感受到画外景、画外情、画外味、画 外声,这就是形成共鸣的成功表现。 油画的意境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类生存在绚丽多彩 的生活和自然情景中,加上作者丰富的情感,所以油画意 境也应该是变化万千的,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豪迈的,可 以淡雅的……总之,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具有感人 的力量,使欣赏者与作者达到共鸣。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古今中外许多油画大师都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绘画之路本身就是艰辛的,需要不断 地学习、积累与练习。执着与勤奋是最宝贵的精神,笔者 将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油画创作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基金项目:文章系2014年度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与 创新工程项目(JX201409)。 参考文献: [1]崔翁墅.绘画的意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法)奥古斯特・罗丹,口述,(法)葛赛尔,记录.罗丹艺术论. 傅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常永旗.油画中的色彩.美术大观,2007(7). [4]刘维维,孙薇.心灵的感悟与视觉的升华——浅谈油画风景 写生.艺术研究,2OO8(3).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编辑张泽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