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应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改建议 ◆王少婷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222) 【摘要1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偏重于“教”这一- 方面,没有考虑现阶段学生的素质和学习动力状况,从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的角度出发,针对课程内容、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 (一)以学生专业为基础调整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校作为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在讲授的过 问题,本文提出以学生专业为基础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和改进考核方式的建议。 程中要提醒学生背景不同,经济学理论的实用性就不同,启发学生 的比较研究兴趣。另外应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改革;应用型 一标与教学要求,开设“重点各异”的系列《西方经济学》课程。联系 各专业学生已有的基础、课时量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给 学生留出自由考量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拓展相关 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完善已有的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开发情景教 学、模拟教学,形成完善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案例库和情景教学与 模拟教学的设计模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如刘金石、刘方 健认为应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经济学的“三种语言”(生活语 言、经济语言和数学语言)葛造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引导学生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手段上鼓 励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入课程网络互动式教学组织教师在线答疑 搭建第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互动教学,个性化的学习和分 组教学,组织老师在线答疑,通过网络建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之外 的沟通。传统板书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图形和数学的演绎步骤 更好地理解经济模型背后的含义。因此应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及 板书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进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都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多以期末 、研究背景 2O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就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课 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的概括,所涉及的理论和定律能够系统的反应现代市场经济运行 机制,重点研究在资源稀缺性的基础上如何合理配置,应用到实证 分析、规范理论分析和现代数学方法,里面特有经济数量关系分 析、数学模型、图表和文字理论对大学生的分析推导能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要求甚高,这种能力的训练也是其他课程不可代替的。它 也能够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和新现象,成为西方经济 学研究的趋势。西方经济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通过 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价格理论、博弈 论、经济增长及波动等知识,为学习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的消 费、生产和宏观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经济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教学理念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更多的是在意识形态 领域考虑《西方经济学》课程传授给学生的具体内容。现在,我们 已经普遍接受《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大部分观点,但由于教 学理念不明晰,仍然存在着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又 直接照搬方的教科书,过分强调掌握每个原理、图形、理论模型,忽 闭卷考试方式为主,考评方法太过单一,学生多是考试前几周集中 复习,难以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考核,试卷内容也以 知识要点考核为主缺乏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阅卷过程也以标准 答案为主旅考核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知识记忆能力。难对发言、讨 论、实践所表现出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建 议在试卷设计环节应设计现实案例分析类题型,在教学过程中设 置平时课堂参与成绩,不仅能够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给教 师一定的自由教学和学术讨论的空间。笔试仍然是考核重要的形 式之一,为了保证笔试考核的科学性,应建立大容量的、规范化的 视了《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精髓和教学价值,也忽视了教学对 象——本专科学生的真正需要。因此,明晰教学理念,贯彻现代教 育的素质教育要求,是进行《西方经济学》教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才选择不尽合理 目前国内高校教材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应用较广,此 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财经类核心教材,教材本身的内容选取是优 质的,但不一定是适合的。目前国内西方经济学教材更侧重理论 介绍、相关定理证明缺乏相关经济现象的解读与分析。使学生普 遍感到《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深奥,造成学生学习感觉枯 燥的情绪,进而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如果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和学习动力,可以选用高鸿业主编的教材,但是目前大学生对西方 试题库,每张考卷设置标准化题型,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 的比重,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准确考评学 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年四敬,赵鸿雁.基于应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改分析[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2008(6),149—150 经济学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此教材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另外,该 教材强调模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完成现代经济学知识普, 相对来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老师习惯使用填鸭式的灌输方法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 生,缺乏对于相应理论分析工具的经济学含义的解读。在有限的 课堂上多是对理论进行抽象分析和解释,描述或描画经济图形与 模型,尤其是本科生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只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往往造成前后无法融会贯通,很难理解其内 [2]汤向俊.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改分析[J].经济研究导 刊.2013(22),57—58 [3]赵栋强.“西方经济学”教改中存在的r.q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22),86—87 [4]易杏花,刘云忠.让“沉闷”的经济学生动起来——《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2) 作者简介: 王少婷(1987一),山东烟台人。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经济学教师。研 究方向:区域经济。 涵。另外缺乏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 不理想。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瞻》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