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使学生了 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 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 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 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 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 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 对中华民族祖先 的尊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三、教学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导入新课
1. 阅读“导入框” 的内容思考 : 关于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并把它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能 否给我们一些
启示 ?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 , 注意到了可食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的现 象,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 ,原始农业出现了。 虽然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不可尽 信, 但自然界野生植物的生长过程给先民以启示
,这一点应是确信无疑的。
2. 下面 , 我们阅读一下课本上所引的《白虎通》原文。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 :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 ,制作工具 ,教民种植。那么,这里所说的 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说是自然环境 , 包括气候、水分、土壤、植被状况。这种地理
环境直接影响到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下面 , 我们就先来看一下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 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文。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 ? 2.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时间 , 什么地方 ?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 ? 3. 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7页
,明确: 耜是最常见
的河姆渡出土物 , 骨耜上安装的柄叫耒。 通常又把这种装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 用耒耜耕作 , 叫耜耕农业。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稻秆、稻谷 , 这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种 植水稻 , 而且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最早的。
2. 让学生看课文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 教师问 : 这说明了什么 ? 3.
屋”图 ,教师问 :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 (学生讨论后回答 )
让学生观察课文中“干栏式房
4.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
水牛为多。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那么 一想 ,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
, 还饲养家畜 , 以猪、狗、 , 现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从食物来源看 :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野生植 物果实为生 , 辅之以渔猎 ; 而河姆渡人则有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
, 即种植水稻 , 发展原始农
业。从居住条件来看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 ; 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 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 : 北京人和山顶 洞人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 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 , 并用耒耜耕 地, 而且会制造陶器、 玉器和乐器。 从社会分工的情况看 :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正处于最原始的 社会发展阶段 , 没有明显的社会行业分工 , 而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和原始 手工业之分。
5.
为止 , 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 渡原始居民的主要成就写在黑板上 :
同学们 ,到现在
, 我们把河姆
1. 使用磨制石器、耒耜。 2.
种植水稻 (世界最早 )。
3. 建筑干栏式房屋 , 定居生活。
4. 挖掘水井 , 饮水方便。 5. 饲养家畜。
6. 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 教师过渡 : 刚才 , 我们学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历史 , 现在 , 请同学们自己把 “半坡原始居民的 生活”一
目看一下 , 按照学习“河姆渡的原始农耕”一目的模式把相关知识点列出来。
(1)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2) 种植粟。
(3) 饲养猪、狗等动物 , 用渔具捕鱼。
(4) 食物种类丰富 , 粟(主) 、鱼、肉、蔬菜 ( 副)。 (5) 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 , 定居生活。 (6) 制造彩陶 , 刻画符号。 (7) 纺线、织布、制衣。
2. 展示图片 , 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 式房屋复原图 , 并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
半坡人建造的房屋式样有方、 圆两种 , 通常为半地穴式 , 即一半在地下 , 一半在地上 , 是由 穴居发展而来的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 它以坑壁作墙基 , 在居住面和墙上涂抹草筋泥 , 抹平后 烘烤使其变硬。墙壁依次安竖木柱 , 以支撑房顶。房顶用草木搭成 , 并且抹一层草筋泥 , 以便 抵御风雨。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多为长方形 , 是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 ,它以 竖立的木桩为底架 ,在木桩上铺梁搭木板 , 在木板上建长脊短檐房屋 , 房顶覆盖茅草 , 木构技 术已相当成熟 , 梁柱间用榫卯接合。 有了房屋 , 可以避风雨寒暑 , 防备虫蛇猛兽 , 定居比自然洞 穴条件好多了。
3. 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 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 , 启发学生观察、
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 , 寻找分布特点。 五、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 --- 距今 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 --- 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六、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