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检测试卷C卷 附答案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检测试卷C卷 附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 …………题… B.生理 C.刺激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检测试卷C卷 附 答 …答案 … … 号…注意事项: 证…考…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准… 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 …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 … …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 不1、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 … …A.学科课程 … …B. 活动课程 …名…C.经验课程性 姓.. … D.社会课程 … 内 …2、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布鲁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 …A、学科课程论 … … B、结构主义理论 … … C、实用主义课程论 线 … D、综合课程论 … … …3、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 … …A.教学目标 …)封县…B.教学内容 区…(…C.课程标准 市….…D.课程计划 ……密4、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 D.认知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6、SQ3R阅读策略中的Q指的是( )。 A.浏览 B.提问 C.陈述 D.复习

7、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8、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9、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第 1 页 共 6 页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0、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为(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和理 D.目标管理

11、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12、1949年美国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编写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13、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4、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15、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16、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疾病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

A、查找传染病源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17、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18、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第 2 页 共 6 页

19、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20、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模式 D.考试成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哪些领域?

2、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能带上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 ..... 反思中我萌生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让你选择一样的话,你们会选择什么?想不到大家都选择了奖状。于是我说:“ 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已在哪方面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和启发下.他们各自

写了自己的长处。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们中抬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在下个月能够得到“月明星” 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级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一则体育运动规则。” “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原来这些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习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也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1) 该班主任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 该班主任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 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第 3 页 共 6 页

2、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回答问题: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 4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B 3、C 4、D 5、C 6、B 7、D

8、【答案】A。专家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此题采取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的方式便于学生记诵。 9、B 10、B 11、A 12、D 13、A 14、D 15、D 16、C 17、A 18、D

19、【答案】C。专家解析:实践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20、B

(2)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3)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四)通识性知识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2、答案如下:

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作答,在答题时多把想到的都答上。 (1)生理的差异。比如身高、体重等方便的差异

(2)心理的差异。第一,认知上的差异,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第二,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差异。第三,个性心理差异,比如需要兴趣和动机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3、答案如下:

(1)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5)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该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以下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该班主任发现后进生更喜欢奖状后,因势利导,鼓励和启发学生写下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最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得到了奖状体现了对疏导原则的运用。

②因材施教原则。该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班主任在收到学生的信后,考虑到学生对奖状的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自己,并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班主任客观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创造条件,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启发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④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一)小学生发展知识

(1)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4)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5)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6)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二)学科知识

(1)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第 5 页 共 6 页

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班主任通过对进步的学生提出进-步的要求来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⑤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该班主任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既做到了尊重学生,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适度的要求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2)该班主任主要使用了以下德育方法: ①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班主任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并对学生提出各种活动要求体现的是对实际锻炼法的运用。

②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班主任为进步的学生颁发奖状,鼓励他们获得“月明星”的称号体现的是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③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利用后进生对奖状的渴望,鼓励、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努力表现自己,从而提高成绩体现了对该方法的运用。

④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即个人修券法,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根据道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之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品徳的方法。班主任通过奖状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通辻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体现的是自我教育法。(考生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如下:

(1)该教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和反思阶段,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

(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观发生转变。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会学生知识”,“重结论轻过程”,而探究式教学强调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内容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加强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体现了新的教学三维目标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式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

3.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

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呈现“枯”字诀:

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