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作文教学答 阊 特级教师于永正 问:于老师,我的班是从一年级带上 两种积累的重要性 要开展多种活动,要 来的,现在是五年级了,可是学生的作文 把学生带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但仅仅带 总不能令人满意。既不能怨天,也不能尤 去还不够,还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 人,我应该怎么办呢? 睛、一颗好奇心,并让学生在“感受”中 答:你肯定能飞快地进步,因为你 学会“感受”。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 对自己的工作总是不满足。作文是个复杂 现,老师要有一颗好奇心,带学生去感受感 的工程,哪一个环节缺了或者薄弱了都不 动了你的事物,把你的感受描述给学生听。 行。作文没有东西写不行吧?对表达的东 同样是带学生去钓鱼,我的活动设计却和别 西没有认识、没有感受不行吧?要写,还 人不一样:凡是钓上鱼来的,都照相留念, 得具备一定的语言材料和掌握基本的表达 把学生的喜悦连同鱼竿、鱼一起凝固成永 方法吧?所以说它很复杂。尽管如此,写 久,并发一张写着“钓鱼能手”的奖状;最 作也有它的规律。写作的规律是什么?第 后把钓来的鱼分成若干份,让学生分头去 一,多读书。 “不学诗,无以言”, “读 慰问“五保”老人。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多笔渐 我总不忘搜集有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有 重,睡少枕长新”。古人这些话都是讲读 时向学生讲解一些好的楹联,而且让他们抄 书对作文的作用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 和背。玩,就要玩出见识来,玩出品位来, 课外书,养成读书读报的好习惯。少年时 玩出感受来。这样的活动,对作文(包括对 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 人生)更有益。第 ,多做。多到什么程度 子可以终生享受它的“利息”。 “利息” 为好?一星期一篇就差不多了。我主张写日 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中包括“语言”。 记或周记。好多学生对写日记很头疼,那是 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 没引导好。我的要求是:有话则长,无话则 不知不觉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 短,短到只有一句话也行。但一周之内,得 表达,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第 有一篇较长一点儿、像一篇作文的。这样要 二,多积累生活和感受(包括情感)。杨 求,孩子们就乐意接受了。布置作业一定要 万里说: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量大不大?难 有诗。”刘勰说: “岁有其物,物有其 易程度怎样?学生有没有条件完成?学困生 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讲的就是这 能否做出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