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侃
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7年第12期
教师的成长既需要时间的历练,更需要自我的修行。
很多人以为,听课和上课是教师历练和修行的捷径,特别是上课,只要反复“打磨”就能终成正果。故而不知何时开始,教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或者展示课、示范课,便集全教研组之力,甚至调动本区域的资源和优秀教师一起帮助他反复“打磨”。结果,上课的教师化身为全组教师的“代言人”,成为一群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集合体”。这种“打磨”对教师本人教学艺术的提高、教学智慧的生成和教学风格的造就作用其实有限。究其原因,一个教师尤其是成熟期的青年教师,要想不断突破能力瓶颈,实现自我超越发展,不仅要靠“磨课”,更要靠“悟课”。
所谓“悟课”,就是教师在学习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
教学技巧逐步完善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再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过程。
“悟课”锻造教师的个性特质。一种风格,一个模式,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从来不应是“磨课”的本意。我认为每个教师都是独立的、既有潜能又有差异的个体。教师“悟课”就是要在学习、“磨课”的基础上,总结反思其他教师迥然有异的风格、特点,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融入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使自身的教学思维、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学状态等能够呈现出自己的特征或风格。
“悟课”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在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以及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师的教学智慧还反映在自身独特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以及那种敢于突破常规,大胆探索的勇气。教师在“磨课”基础上“悟课”,就是要认真总结、梳理不同教学情境下,其他教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借助各种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的,进而发现、总结规律,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悟课”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点燃学生的梦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只有把握好教育的“节气”,才能收获孩子灿烂的明天。教师在“磨课”基础上“悟课”,不再简单地把教学视为一个引导、传授、灌输的流程,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
为学生树立榜样,将教学变为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提升教师的独特品格和文化韵味。
日日教书,天天育人。“悟课”需要观察、分析、思考,需要学习、实践、体验,需要灵感、智慧、修养……让我们从“悟课”开始,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作者系南京市第一中学国际部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