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工 47—— 高职 生就业问题分新艮对策 ◎ 吴智文 田海燕 苏国晖 摘要: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金融风暴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学生自身素质不足和就业观念偏差等造成大学生就业困 难。高职院校可通过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深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就业困难;对策;素质;观念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 原因是“工种单调,无技术发展潜力”,12%认为是“实 习前双方已明确约定”,12%认为是“用人单位薪金承 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2009年 高校毕业生约610万,人数再创新高。预计今后三年 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2009年广东省的 诺与实际操作不符合”,几乎没人认为是因为“工作辛 苦,工作时间太长”和“不习惯所在单位的生活、文化 环境”。 一毕业生人数超过了33万人,加上外省及往年暂缓就 业的学生,今年约有50万名毕业生在粤求职。在当 前社会、经济原因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普 遍性困难。尤其是培养生产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 人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更加严峻,如机械 直未落实实习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认为就 业困难的原因是“就业观念、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的 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如薪资期望、岗位意向、发展前 景要求等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占41%, 类、建筑设备类、J'l-贸类等专业的毕业生遭受了近几 年来罕见的“冷遇”。 一认为是“金融危机对所学专业行业的影响”和“所学 专业与社会需求长期不相适应”各占15.3%,而很少 有毕业生认为自身就业困难是因为“专业技能、专业 认识不够扎实,学业成绩不佳”、“专业之外的综合职 业素质欠缺(如吃苦耐劳精神不足、为人处世能力欠 缺、业余特长不明显、团队意识不强)”或“身体素质 指数与某些用人单位不符(如乙肝阳性、小儿麻痹后 遗症、心脏功能不健全等)”。 、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 为了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笔者就金融危机影 响、专业与社会需求、毕业生自身素质观念影响等几 个方面设计了一份调查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调查问 卷,并于2009年4月初对广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 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展开调查。423位毕业生共有 128位参与调查,其中26人已有实习就业单位,37人 曾有过实习就业单位,14人有实习单位但该单位不 是将来的就业单位,5 1人一直未有实习就业单位。 各项调查中,毕业生选择“其它原因”选项的比 例接近于零,说明问卷的选项设置相对全面合理。 二、高职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就业困难,而就业困难 曾有过实习单位的毕业生中,53.8%认为辞职 的主要原因是“工种单调,无技术发展潜力”,20.5% 认为是“工作岗位与期望岗位不对口”,10.2%认为是 “工作辛苦,工作时间太长”,几乎没人认为辞职是因 为“不习惯所在单位的生活、文化环境”。 又受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等因素在主观或客观方 面的影响,就业困难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社会经济环 境、专业培养方向、毕业生素质观念等内因J,t-因。我 们从学校和毕业生层面把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归类 为以下三点: 1.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性 有实习单位而该单位不是将来就业单位的毕业 生中,52%认为不能把实习单位作为就业单位的主要 作者简介:吴智文,广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田海燕,广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苏国晖,广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48 自市场经济全面实施,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N要政府、高职 院校和毕业生三方面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 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高校专业调整速 度却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首先是缺乏前瞻性的专 境。以下笔者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实际,谈谈应对大学 生就业困难问题的一些具体做法。 1.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 2009年是受金融海啸影响较为严重的一年。就 业形势的好转最终还是要依靠经济社会的发展,金 融危机既有“危”也有“机”,毕业生要坚定信心,同时 业,应“羊群效应”而生的所谓“热门”专业毕业生出 现阶段结构性过剩;其次是由于高职院校师资转型 困难,教学设施更新成本高,以致于个别已过时的学 科仍旧存在;第三是专业调研人员与用人单位联系 不紧密、凋研不深入导致某些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 甚至新增某些不符合市场实际的新专业。高校培养 目标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种种差距,造成了大学毕业 生出现“产销 ̄x,l-路”式结构性过剩。 2.毕业生自身素质欠缺 毕业生的自身素质是造成其就业困难的直接原 因。自身素质不足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学业成绩不佳;二是专业之外的 综合职业素质欠缺(如吃苦耐劳精神不足、为人处世 能力欠缺、业余特长不明显、团队意识不强);三是身 体素质指数与某些用人单位不符(如乙肝阳性、小儿 麻痹后遗症、心脏功能不健全等)。 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专业成绩不好甚至拿不 到毕业证的大学生择业机会非常有限;一些在实习 或试用期间不负责任、不守纪律、行为散漫、团队意 识不强的毕业生也会给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增加 自身就业难度;还有一部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自 卑、胆怯、不善于传递或获取信息的毕业生也会遇到 就业困难;另外,还有些大型企业会对毕业生身体健 康指标提出较高要求,不招收乙肝阳性的毕业生。笔 者在对本校434名毕业生的调查统计中,因身体因 素导致单位不录用的毕业生达一百多人次,往年也 曾出现过笔者所在学校某班约有4O%毕业生因乙肝 阳性而导致该班就业严重困难的现象。 3.毕业生就业心理不平衡 从笔者对本院机电212程系423名毕业生的调查 中发现,有50%的学生通过了面试而不就业或实习 后不继续在原单位就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认为 “工作单调,无发展潜力”,“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或“用人单位薪金承诺与实际操作不符合”。这部分 学生不愿意长期从事那些工作内容单一、重复性大、 技术含量低的基层工作。接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大学 生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社会价值,都希望有较好 的起步岗位和理想的职业发展前景,寻求与高等教 育费用成绝对正比例或更高比例的近期回报,但现 实中刚毕业的学生还不能给企业创造很多的价值, 企业给予的待遇往往比相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师 傅还低,这使大学生无法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三、高职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指导策略 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们应一方面引导毕业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严 峻,主动调整价值观,积极就业;另一方面要进行心 理疏导,教会学生理性看待困难与危机,让毕业生意 识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并充分把 握政府采取的扩大内需、鼓励毕业生创业和到基层 就业等促进就业的系列措施,积极在中小城市的交 通、能源、环保等领域寻求就业机会。 2.深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减少结构性就业 困难群体 要减少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专业群体就 业困难问题,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与时俱进,以就 业为导向,加快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社会 真正需要的人才,实现“产销对路”。 在开设新专业或开展教学改革时,要加强招生 就业部门与教学部门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就业形 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切实做好行业调研报告和人才 需求调研报告,切实加快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 进,保证所开设的专业切实符合社会需求,且具有独 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对于已有专业应当经常性地 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回访等工作,及时 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对于一些已过时专业,应加速转型、整改,尽 可能避免因人设事、因“物”施教之类的不科学办学 理念。在其它学校致力于大批量培训数控设备操作 熟练工的时候坚持培养数控加工工艺人才,在其它 学校淘汰制冷空调技术专业的时候把专业目标调整 为培养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施工、预算人员,做到了 “和而不同”,使培养的学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3.做好就业困难学生摸底建档工作,加强个性 化的就业指导 (1)对于因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群体,要引导其转变就业思路,调整发展方向。面对因 金融海啸冲击或专业“过时”导致就业困难的模具制 造、国际贸易、建筑环境设备等专业的毕业生,要给予 重点关注,引导其勇敢面对危机,开拓就业思路,不强 求专业绝对对口,先就业再择业。对于因专业课程设 置不尽符合用人需求导致就业困难(下转第58页) 58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而一位海外游 方法,只要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更多地直接接触 子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永存于记忆深处的故乡美景,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渐渐体会、理解、运 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如此浓重而动人,让我们走入 用语文的听、说、读、写以培养语感,在某些具体生动 作者描绘的山水画中一起去感受吧!”接着笔者选择 的情境中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感知语言运用 了马思聪的《思乡曲》作为朗读背景音乐:在浓郁悠 的某些规律,从而达到表达和交际的目的的方法教 扬的音乐声中聆听饱含深情的男中音朗读全文,全 师都可以尝试。“教师的真正艺术就表现在他教育孩 班学生鸦雀无声,心潮随音乐,文字而起伏,创设了 子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观察世界。”(苏霍姆林斯 与课文情感完全融合的情境,既达到了“披文人情” 基)此言是有道理的。 的教学效果,又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得到了感悟:中 华民族从古到今都重土重乡、故土难离,从而在心灵 参考文献: 上受到了一次民族情感的洗礼。 [1]余文森著.有效教学十讲嗍.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中专语文课的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还有很多 [2]崔允都主编.有效教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接第48页)的学生,则应当鼓励其从长计议,重 找准自已的定位,不可好高骛远。班主任、辅导员、导 在发展。 师和专业教师在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引导中,应给这类 (2)对于因学习成绩差、人际交往能力差、身体 学生详细讲解职业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强化职业认 缺陷等原因导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应加强心理疏 知,客观全面地进行入学专业教育,避免夸大其辞。同 导,强化其职业能力训练,引导其取长补短。自身素 时,也要给学生灌输一些投入与产出的生产经营理 质不足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形成自卑、胆怯、 念,告诉学生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一线工作也会有很 畏惧心理,我们可将就业政策和心理知识结合起来 好的发展空间。平时,老师上课时除了讲授知识外,还 对其辅导,帮助其缓解因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 应当让学生明白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单是掌握知识,更 他确立自信心,并指导其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能力, 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就业竞争力。比如,对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 人生观、社会观,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因观念、心 够扎实的毕业生,我们应当督促其亡羊补牢,至少熟 态过于偏执导致的就业困难。 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对于综合职业素质欠缺的毕 业生,我们应指导和帮助其加强所欠缺方面的素质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政 训练,鼓励胆量不足、不善言辞的学生多参加辩论 府、高等学校和毕业生三方面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 赛,要求怕吃苦的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团 好的就业环境。 队意识不强的学生参加拔河比赛,让为人处世能力 不足的学生组织集体活动等,这些做法都是可行又 参考文献: 具实效的能力训练措施;对于身体素质指数与某些 [1]张天玉.200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 用人单位不符(如乙肝阳性、小儿麻痹后遗症、心脏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7,(4). 功能不健全等)的学生,应鼓励其正确评价自己,消 [2]潘瑞,杨桦.浅议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指 除自卑心理。同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正确评估自 导IJ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己,根据自身条件择业。如推荐专业知识虽不够扎实 『31王衡.试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成因与高 但交往能力不错的毕业生向销售行业发展,鼓励胆 校的应对策略IJ1.恩想纵横,2008,(10). 量不足、不善言辞的学生到要求严谨的技术岗位就 业等。 (3)对因就业心态观念不科学导致就业困难的学 生,应当加强职业观念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针对学 生职业认知不足、不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过程, 自我定位过高的问题,我们应重点加强对其职业认知 和职业角色的教育,让他们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 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基层操作工是高 职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不可逾越的阶段,每个学生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