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1O月 第7卷第28期Medical Innov ̄ion of China,October.2010。Vo1.7 No.28 因此,利用双黄连冻干粉的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热、镇 咳等多重作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病毒唑为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氧酶抑制剂 ,能阻碍病毒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核酸的合成,对上述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广谱抗病毒 2O04:11. 药。故在有发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早期将病毒 [2]靳素萍.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96例.中国中医 唑与双黄连联用有协同作用,疗效肯定,优于单用病毒唑,体 急症医学,2008,10(17):10. 现在退热快,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且不良反应少。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笔者体会到:基层临床医师对上 版社,2004:114. 呼吸道感染的处理办法不多,临床存在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4]马振亚.中药抗病毒抗菌作用研究.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7—114. 选用本法治疗,可避免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用本疗法 [5]吴肇汉.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治疗时,选择合适病例尤为重要,对血象高、高热患者应首选 (收稿日期:2010—08—13) 抗生素治疗,以免延误治疗。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本法治疗疗 (本文编辑:梅宏伟) 效显著,值得同行借鉴。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于志国 【摘要】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4例口服头孢氨苄胶囊、甲硝唑,外用5%硫磺霜治疗;治疗组34例煎服五味消毒饮加减。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 1i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l3例,总 有效率61.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冠著性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关键词】痤疮;五味消毒饮 痤疮是皮肤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好 的药物,可以追踪观察的18—40岁患者,纳入临床观察。 发在颜面部…。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应用头孢氨苄胶 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金 囊0.5 g,甲硝唑0.2 g,每日3次口服,5%硫磺霜,每日2次 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具有清热 外用。内服法: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金银花20 g,野菊花 解毒、消散疔疮之功效。2008年7月一2010年7月笔者应用 15 g,蒲公英20 g,紫花地丁15 g,连翘15 g,天花粉15 g,玄参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痤疮患者的34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4 15 g,当归15 g,赤芍15 g,生甘草10 g。肺经风热加桑叶l5 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g,湿热蕴结加栀子15 g,痰湿凝结加土茯苓20 g,结节加皂角 1资料与方法 刺10 g。水煎温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00 ml。两组 1.1一般资料68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的痤疮患者, 均以15 d为1疗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33 1.4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 岁,病程2.5个月~7年;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l5例,年 失;显效:皮损消退达6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 龄14~34岁,病程3个月~6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 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及症状均无 别、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明显变化,或消退不足30%。 1.2病例选择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文献的痤疮诊断 2结果 标准。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属湿热毒瘀证患者。主症:颜面 经15 d的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或胸背部皮色或红色丘疹为主,散在脓疱、结节、囊肿,油脂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多;次症:口渴,大便干,小便黄,女性可月经前加重,或月经 有血块,舌红或暗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凡具备 以上主症1项、次症3项者,就诊前2周内未使用过治疗痤疮 作者单位:068150河北省隆化县中医院 通讯作者:于志国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O.05 中国医学创新3讨论 2010年10月 第7卷第28期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October.2010,Vo1.7 No.28 ・67・ 瘀,配入清热药中,取其活血祛瘀以化滞,有助于泄热消痈。 诸药合用,能使积热火毒消散,痤疮自愈。现代药理研究表 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并对急慢性炎症反应有抑制 作用;大黄抗菌谱广,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丹参促进 绀织的修复与再生,其主要成分丹参酮对葡萄球菌、大肠肝 菌、变形菌有抑制作用 J。 痤疮是一种与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 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 官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内分泌失 调、皮脂分泌过多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 因素。 中医学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 肾阴不足,相火过旺,加之后天饮食起居失调,肺胃火盛,上 蒸头面,血热郁滞而成。痤疮属于祖国医学“粉刺”的范畴, 前人对粉刺虽有“肺经血热而成”、“肺风粉刺”之说,但笔者 本临床研究表明,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辨.I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6. 认为此病多因嗜食辛辣厚味,湿热内蕴.郁而化热.热毒蕴 于肌表,客于肌肤而成。毒、淤、虚为主要病理改变,故笔者 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的目 的 J。特别是脓疱性痤疮,与肺胃血热有关,如饮食不节,过 [2]陈平,王名扬,盛明霞,等.皮肤病l临床常用中药指南.北京: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58. [3]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7. 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上蒸于肺胃,导致肺胃血热,脸生粉 刺、丘疹、脓疱。故治疗当以清泄肺胃之热为主,药用五味消 毒饮加味 J。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204. [5]徐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28例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 2006,28(3):21. 五味消毒饮出自清代名著《医宗金鉴》,组方功专力宏, 是历代中医治疗火毒结聚而引起痈疮疖肿的首选方剂 ,具 有清热解毒、消散肿疖的功效,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 [6]朱云燕,唐荣祥.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I晦床疗效观察.广州医药, 2006,37(2):75—77. 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合黄芩、黄连使其清解之力 更强;配牡丹皮、丹参凉血散结,大黄通腑泻热。黄芩、黄连、 黄柏、栀子泻火解毒,清气分、三焦湿热,用于痈肿疮毒,疖毒 内攻;玄参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散结消痈;桃仁、红花活血祛 (收稿日期:2010—08—27) (本文编辑:程旭然) 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宫颈封闭用于人工流产的 临床观察 刘安杏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阿托品注射液对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论将笔者所在医院 2009年1~12月自愿终止早期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组、利多卡因组、对照组,对术中镇痛效果、 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组镇痛效果最高,人工 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 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无需特殊监测设备,值得基层卫生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多卡因;阿托品;人工流产;镇痛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近几年开展的深受患者欢迎的手术 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全身或局部麻醉达到镇痛效果,丙 泊酚和芬太尼复合联合全麻应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但 手术时需有专业麻醉师监护,需具备吸氧、心电监护、抢救设 备 ”,不适宜基层卫生院应用。针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这些 作者单位:679100云南省腾冲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刘安杏 不足,笔者所在医院将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应用于人工流产 术中,收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妊娠6~10周自愿终止妊娠无人工流 产禁忌证的早孕孕妇600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 组、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三组患者年龄、孕周、孕 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