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作者:翟晓伟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8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再是以传统的方式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同身受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铭记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核心素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不管是哪个年级段,都应该接受核心素养教育,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有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的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践行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高中历史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是我国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更新其教学理念,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间各自为营的羁绊,将更多开放性、综合性的知识融入历史教学中,贴切融合了个人专业素养的进步、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社会的和谐等。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使教师的课程教学体系“有血有肉,有深度品味”。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引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渗透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在历史学习中“博古通今”、了解专业、了解社会、了解民族与国家、了解世界,直观地站在历史与当今社会的第一线,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立足于教材

任何内容的课堂融入都不能脱离教材,核心素养的课堂运用固然能起到提升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要合理运用核心素养,尤其是历史教学中,一切立足于教材,从教材出发,将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更好的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去,这些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历史教学课堂中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高个人品行。但是要正确认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相融合,单是教授核心素养会使学生“有德无才”,单是讲授历史知识会使学生“有才无德”,只有正确权衡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好学生。

三、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今社会的发展

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时代的文化内涵,审视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才能发现历史文化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用当代的视角评价它们,从中获取新的启迪。历史的发展变迁才形成了当今社会,我国由贫穷落后一步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当今的繁荣画面。教育学生要牢记历史,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时刻提醒自己要壮大自己,提升自己。

四、将核心素养渗透历史教学课堂,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历史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教育教学的根本在于唤醒、鼓励、激励和提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向学生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历史学科知识,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问题如下:1.从贫穷落后到文明富裕我们用了多长时间?2.交通和通信工具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大众传媒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总言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关键,只有加大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的重视力度,才能更好的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为丰富高中生历史知识体系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多元的教学理念,跨越时空和学科的羁绊,深入、细致、专业地推进高中历史教学,践行核心素养,从而促进高中生历史学科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

[2]陆灵灵.高中历史备课有效性策略刍议[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4).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