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子仪测定密度含水量的注意事项
1. 土质变化大,被测结构层厚度、材料有变化时进行灌砂法与核子仪的校正标定。
2. 在进行核子仪标定时,灌砂法挖的试坑深度要标准。
3. 由于我省土质变化大,土的颜色,土的性质都有变化,影响土的最大干密度的变化,我们在抽检压实度时要注意最大干密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确定最大干密度,使抽检的压实度能够正确指导施工。
4. 利用核子仪抽检底基层、基层压实度时,抽检时施工现场情况,如水泥凝结时间几小时到1天要与利用灌砂法校正核子仪时施工现场情况要基本相同。
5. 湖南省交通科研究院长沙核子仪器公司生产的系列核子仪与美国生产的仪器放射性要小些。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和存放核子仪时要注意防护放射性。如操作时离仪器2米,等工作完成后再读数,存放仪器时,离住房尽量远些。只要大家操作得当,核子仪通过有关部门进行仪器的放射性检查,使用核子仪是安全的。
6. 核子仪与灌砂法配合使用,能收到好效果。
7. 由于是表面式核子仪,需将被测地面仔细整平,地表面过湿影响所测含水量结果。
公路工程中路基工程是关键工程之一,路基工程的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条公路质量的优劣。要控制好路基的工程质量,除控制好路基用土的质量外,主要是控制路基的压实情况,要了解压实情况,主要的检测手段就是抽检路基的压实度,抽检压实度可以利用核
子仪进行,国内济青高速公路,国外卢旺达布西公路是使用核子仪抽检压实度,控制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功典范。只要做好核子仪与灌砂法的对比标定工作,利用核子仪抽检压实度是可行的。
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及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及分类
关键字:混凝土-外加剂
摘要:依据国家标准GB8075-87,外加剂的定义为:混凝土外加剂是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放,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为四类:
①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②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③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④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粘结剂和碱-骨粉反应抑制剂等。
混凝土外加剂也称为外掺剂或附加剂。它是指除组成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或混合材料之外,另行加入的材料,即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化学物
质。混凝土外加剂原料构成以化工原料为主,属于化工产品,技术含量高,可谓混凝土组成中的“味粉”。如以普通混凝土为例,除在拌制混凝土是使用的胶结料水泥、粗骨料石子、砂子和水或混合材料(粉煤灰、硅粉等)之外,另行加入其他化学物质,称为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在拌制混凝土时,随同其他材料同时加入,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略长一些。
混凝土掺加外加剂,是与建筑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分不开的。如近十年来,在建筑工业中相继出现了滑模、大模板、压入成型、泵送混凝土、喷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等新工艺;在混凝土的供应上出现了商品混凝土、集中搅拌等方法;在结构类型上出现了高层、超高层、大跨度、薄壳、折板、剪力墙体系、框架轻板体系、盒子结构、装配结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框筒体系等等。这些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可塑性、密实性、抗渗性、抗冻性、快硬、缓凝、高强、早强、超早强、耐酸、耐碱、耐热、隔音、保温、轻质、防水、防辐射、水下浇筑水离析和无振捣浇筑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抗侵蚀等方面性能。过去使用的一般混凝土已不能满足要求,现在只要增加适当的外加剂,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拌合物及其硬化过程中或硬化以后的性能,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同时还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掺入适当的外加剂后,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变的发问下,可节约10%~20%的水泥;在配制高强或超高强的混凝土是,1d龄期的混凝土强度可提高100%~200%;对要求蒸汽养护的混凝土,可减免蒸汽养护;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等。
采用外国剂是混凝土生产工艺的一大发展,目前国外对外加剂使用已占非常可观的比重,有些国家已将外国剂看成是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和水之外的第五种材料,如日本及北欧各国已在全部混凝土中掺加外剂,前苏联、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外加剂混凝土占全部混凝土总量的60%。我国研究和使用外加剂已有50年的历史,外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都
有显著的提高目前年生产能力约150万吨左右,外加剂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为30%左右,尤其在铁道、港口、水工、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正广泛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如下:
按化学成分分类:
(1)减水剂:它具有增大混凝土流动性,改善和易性等特点。如木质素磺酸钙、糖蜜等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型减水剂、引气型减水剂等。
(2)早强剂: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缩短养护时间。如氯化钙、氯化钠等普通早强剂。
(3)抗冻剂:可降低混凝土的冻结温度,促进混凝土在零度以下强度的增长。如氯化钠、尿素、碳酸钾、氨水等。
(4)速凝剂: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促使混凝土迅速凝结和硬化。如:铝氧熟料、水玻璃溶液及铝酸钠等。
(5)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如酒石酸,石膏、酒石钾钠等。
(6)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均匀封闭的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及耐久性。如松香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等。
(7)消泡剂(又称去泡剂):它可抑制或消除混凝土过多的有害气泡,如有机硅、磷酸脂、聚氧乙烯等。
(8)膨胀剂: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通过体积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并限制条件下出现适宜的自应力。如:明矾石、石膏、氧化钙、氧化镁等。
(9)防水剂:可增加混凝土密实性,提高抗渗性,对水泥有一定的促凝作用且提高强度。如氟硅酸盐、粉煤灰、硅藻土、沥青乳液、松香。
(10)密实剂:可在混凝土形成胶状的悬浮颗粒,堵塞混凝土内毛细通道,提高密实性。如:三乙醇胺等。
此外,还有耐蚀剂、钢筋阻锈剂、防辐射剂、泵送剂、碱骨料反应抑制剂等外加剂
工程质量监管六大课题亟待完善
工程质量监管六大课题亟待完善
“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面临六大课题,亟待完善和改进。”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专业会议上,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副司长徐波提出的这一观点,引起业内人士的很大关注。这些问题不但是关系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迫在眉睫的问题,也关系到这一行业的改革发展方向。
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监督内容、方式需进一步明晰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徐波认为,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问题不单取决于建设系统本身,也取决于全国事业单
位的改革。但是,监督机构性质的不明确已经给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惑,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关于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的问题,虽然已经出台了《工程质量监督导则》加以规范,但仍需进一步深入认识,同时,不良记录的管理方法也未得到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的全面重视,这既有进一步改变工作方式的问题,也有改变思想观念的问题。
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惩处不力
徐波说,有关的法规制度虽然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但法规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各地执法情况也很不平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去年初,我们对前年的执法情况进行了统计,很多地区是零记录,我认为,这并不是反映了我们的质量形势一片大好,而是反映出我们目前还确实存在着执法不严的问题。如果执法不严,质量监管的权威性,或者说对责任主体的惩戒作用就大打折扣,“有为才有位”将无从谈起。
部分质量监督机构的设置和监督方式未能体现政府的监督管理
徐波指出,一些监督机构与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同体,导致政府监督与业主组织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角色混淆不清,同时,也导致建设单位游离于监督范围之外。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一些撤销了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方式上仍延续传统的对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的管理,实际上已经异化成为以市场为导向、带有监理性质的机构;设在许多中央企业下属厂矿企业内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有的甚至只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部门,呈现出政企不分现象,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监督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徐波强调,目前,部分质量监督机构仍然存在着监督人员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工程质量监督规范规定不够熟悉、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有些同志长期习惯于质量监督核验制方式,思想跟不上变化;一些机构特别是县一级的机构接收过多的非专业人员,降低了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能力;少数监督人员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深入不够的问题。
质量监督机构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性质给执法的公正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觳ㄖ赋觯辗讯喽降南窒蠡嵩嚼丛讲皇视β男姓
霉叵担薹ūVぶ捶ǖ墓
怨こ讨柿考喽降闹澳堋<ㄍ
踩菀椎贾律缁嵘喜
喽交褂氡患喽蕉韵笾苯臃⑸
柿考喽降韧谇恐菩约嗬淼拇砭酢?BR>
监督工作陷于微观
徐波认为,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过窄,未能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质量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又表现出对具体的工序和实体质量上的问题研究得多,对整个地区宏观上的质量形势掌握不够、分析不透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