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能正确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征;2、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每小组一份小房子平移图和一个小房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很多物体都在运动,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些物体,请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运动的?(可以用手势比划)
2、分类:小朋友们,他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 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点评:在对比和分类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为揭示概念做好准
备,同时渗透对比、分类思想。]
3、提示课题:像小火车、缆车这样,沿着直线移动运动的现象叫平移。像风车、一个钟表的针等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叫旋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体验感悟,初步感知
1、表演:你能上来表演一下平移或旋转吗?(学生上台表演,表演中感悟两种运动的特征)
2、判断:刚才小朋友们表演了很多平移和旋转,老师这里也找了很多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吗?
(多媒体依次出现:小女孩走路、转盘、开关水龙头、小男孩拍皮球、门、。学生用手势表示,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什么现象是平移或旋转。”)
3、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吗?(老师相机引导)
[点评:“数学即生活”。教师大量地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建立具体的表象基础,积累大量感性认识,既使学生体会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普遍性,更为后一环节进一步学习平移的特征作铺垫。] 三、活动探究,领悟应用 (一)提示主题
确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旋转现象太多了,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
下平移。(在板书的“平移”下画着重符号)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
1、师:那么一个物体到底是怎样平移的呢?
2、移点:你能判断格子图上的图形是怎能样平移的吗?(多媒体出示点的平移)点是怎样平移的?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回答后用电脑演示数格子的方法。如果学生出现分歧,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数法并引导学生辨析。
3、移线:这条线又怎样平移的呢?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课件出示一条线段的平移过程) 4、移图形
(1)这儿还有一间小房子,它又是怎样平移的?
学生活动:学生在作业纸上利用小房子移一移,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知道小房子平移的格数?
汇报,引导小结:我们通过移动小房子知道了它向上平移了5格,如果没有这个小房子帮助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数出小房子平移的格数呢?
(预设:如果学生说出找小房子上一点,师说,你是通过找点的方法,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引导说,那我们可以不可以只看一点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先在小房子上找一个点,当房子平移后,这个点在房子的哪个位置?(抽学生指)再数两点之间的格数。
师:看来我们可以通过找点的方法来数,像这样的点,我们把它叫做图形平移前后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师:除了这组对应点,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对应点吗?数一数,他们是几格呢?
通过数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你发现了什么?(都是5格),也就是说每一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板书:等距离) 5、小结:看来,要看一个图形在方格中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先找一组对应点,再数出对应点之间有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意图:数图形平移的格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此,教者精心设计,按点、线、面的移动进行教学。这样设计既降低难度,分散难点,也让学生感悟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在学生探究数图形平移的格数时,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自主地建构知识。学生不同方法的呈现,体现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找最喜欢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与对比中实现方法的优化,再次渗透对比思想和找对应点的思想。]
四、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平移房子
小房子又向哪儿移了?移了几格?(学生翻开书第41页,学生练习)
上台汇报,幻灯片展示
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房子的平移,图形平移的方向比
较容易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是图形中每组对应点的距离。我们判断图形平移了几格,可以抓一组对应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
3、练习:画一画梯形 书本练习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点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最后画梯形的练习,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平移的价值。] 五、回顾总结,体验成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