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2310737 A(43)申请公布日 2021.02.02
(21)申请号 202010871479.1(22)申请日 2020.08.26
(71)申请人 上特展示(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
区同安园175号(72)发明人 李宏泽 尤宝川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
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杨依展(51)Int.Cl.
H01R 13/629(2006.01)H01R 13/40(2006.01)H01R 13/24(2006.01)H01R 13/639(2006.01)H01R 24/00(2011.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1页
(54)发明名称
取电模块及接电装置、展示系统(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取电模块及接电装置、展示系统,该取电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通过其插接部可与接电装置进行快速的插接,使得接电装置需要取电时可将装入取电模块并通过该取电模块进行快速的进行取电,不需要取电时又可随时将取电模块拆下,可根据需要进行快速装拆,使用极其方便;同时,使得接电装置可随时移动位置,不受空间限制。且整个取电模块没有电线外露,外观简洁、大方,结构小巧。
CN 112310737 ACN 112310737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取电模块,其适用于接电装置的装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正极导电弹片和负极导电弹片,所述壳体设有正极容置腔、负极容置腔、与正极容置腔相连通的正极开口、与负极容置腔相连通的负极开口以及可与接电装置进行装配的插接部,且所述正极开口和负极开口分别位于壳体的正背面,正极容置腔和负极容置腔均延伸至插接部,所述正极导电弹片两端分别设有正极勾片和正极凸起,该正极导电弹片置于正极容置腔内且其正极勾片伸出插接部、其正极凸起从正极开口伸出壳体,所述负极导电弹片两端分别设有负极勾片和负极凸起,该负极导电弹片置于负极容置腔内且其负极勾片伸出插接部、其负极凸起从负极开口伸出壳体,同时,正极勾片与负极勾片并排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容置腔包括第一正极台阶面和第二正极台阶面且第一正极台阶面位于插接部处,所述正极导电弹片呈折弯形且其与第一正极台阶面和第二正极台阶面相贴合,所述正极凸起为正极导电弹片末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负极容置腔包括第一负极台阶面和第二负极台阶面且第一负极台阶面位于插接部处,所述负极导电弹片呈折弯形且其与第一负极台阶面和第二负极台阶面相贴合,所述负极凸起为负极导电弹片末端向下弯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台阶面与第一负极台阶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正极台阶面之高度高于第二负极台阶面之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弹片外周设有正极限位片,所述壳体设有与正极容置腔相连通的正极限位槽,该正极限位片卡入正极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弹片外周设有负极限位片,所述壳体设有与负极容置腔相连通的负极限位槽,该负极限位片卡入负极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压盖,所述正极容置腔、负极容置腔、负极开口和插接部均开设在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盖接下壳体上且所述正极开口设在上壳体,所述压盖可压抵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且其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穿过插接部后悬空。
7.接电装置,其应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接电装置设有接电本体、插孔以及与插孔相连通的限位孔,接电本体设有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且该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均与插孔相对应;取电模块的插接部插入该插孔且正极勾片与正极接触部相接触、负极勾片与负极接触部相接触,所述压盖压抵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且其限位部穿过插接部后插入限位孔内以将接电装置和取电模块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装置包括连接部分和与连接部分相连接的展示部分,所述接电本体安装在展示部分,该连接部分包括挂接件,该挂接件设有挂钩和容置槽,所述插孔和限位孔均设置在挂接件且插孔与容置槽底壁相连通,所述取电模块夹置在容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装置包括展示鞋托、展示层板或展示衣架。
10.展示系统,其应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展示系统包括立柱和接电装置,所述立柱设有挂接槽,该挂接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该正极导电条与负极导电条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所述接电装置可分离地挂接在挂接槽处且取电模块的正极凸起和负极凸起可分别与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相接触。
2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取电模块及接电装置、展示系统
1/5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取电模块及接电装置、展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展示装置需要连接电源时,大多数通过固定于墙壁的插座和设备插头连接取电,或者通过移动插座与墙壁上的固定插座连接取电。这些连接方式均属于明线连接,不仅接线外露造成不够整洁雅观,还不易变更连接位置。[0003]由于这些展示装置经常需要被移动,因此如何给这些展示装置提供可移动的电源供给则成为商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了取电模块及接电装置、展示系统,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0005]取电模块,其适用于接电装置的装配,它包括壳体、正极导电弹片和负极导电弹片,所述壳体设有正极容置腔、负极容置腔、与正极容置腔相连通的正极开口、与负极容置腔相连通的负极开口以及可与接电装置进行装配的插接部,且所述正极开口和负极开口分别位于壳体的正背面,正极容置腔和负极容置腔均延伸至插接部,所述正极导电弹片两端分别设有正极勾片和正极凸起,该正极导电弹片置于正极容置腔内且其正极勾片伸出插接部、其正极凸起从正极开口伸出壳体,所述负极导电弹片两端分别设有负极勾片和负极凸起,该负极导电弹片置于负极容置腔内且其负极勾片伸出插接部、其负极凸起从负极开口伸出壳体,同时,正极勾片与负极勾片并排布置。[0006]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正极容置腔包括第一正极台阶面和第二正极台阶面且第一正极台阶面位于插接部处,所述正极导电弹片呈折弯形且其与第一正极台阶面和第二正极台阶面相贴合,所述正极凸起为正极导电弹片末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负极容置腔包括第一负极台阶面和第二负极台阶面且第一负极台阶面位于插接部处,所述负极导电弹片呈折弯形且其与第一负极台阶面和第二负极台阶面相贴合,所述负极凸起为负极导电弹片末端向下弯折形成。
[0007]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正极台阶面与第一负极台阶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正极台阶面之高度高于第二负极台阶面之高度。[0008]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正极导电弹片外周设有正极限位片,所述壳体设有与正极容置腔相连通的正极限位槽,该正极限位片卡入正极限位槽内。[0009]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负极导电弹片外周设有负极限位片,所述壳体设有与负极容置腔相连通的负极限位槽,该负极限位片卡入负极限位槽内。[0010]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压盖,所述正极容置腔、负极容置腔、负极开口和插接部均开设在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盖接下壳体上且所述正极开口设在上壳体,所述压盖可压抵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且其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穿过插接部后
3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2/5页
悬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0012]接电装置,其应用上述所述的取电模块,该接电装置设有接电本体、插孔以及与插孔相连通的限位孔,接电本体设有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且该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均与插孔相对应;取电模块的插接部插入该插孔且正极勾片与正极接触部相接触、负极勾片与负极接触部相接触,所述压盖压抵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且其限位部穿过插接部后插入限位孔内以将接电装置和取电模块进行可拆卸地连接。[0013]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接电装置包括连接部分和与连接部分相连接的展示部分,所述接电本体安装在展示部分,该连接部分包括挂接件,该挂接件设有挂钩和容置槽,所述插孔和限位孔均设置在挂接件且插孔与容置槽底壁相连通,所述取电模块夹置在容置槽内。
[0014]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接电装置包括展示鞋托、展示层板或展示灯架。[001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0016]展示系统,其应用上述所述的接电装置,该展示系统包括立柱和接电装置,所述立柱设有挂接槽,该挂接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该正极导电条与负极导电条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所述接电装置可分离地挂接在挂接槽处且取电模块的正极凸起和负极凸起可分别与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相接触。[0017]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0018]1.该取电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通过其插接部可与接电装置进行快速的插接,使得接电装置需要取电时可将装入取电模块并通过该取电模块进行快速的进行取电,不需要取电时又可随时将取电模块拆下,可根据需要进行快速装拆,使用极其方便;同时,使得接电装置可随时移动位置,不受空间限制。且整个取电模块没有电线外露,外观简洁、大方,结构小巧。
[0019]2.第一正极台阶面与第一负极台阶面处于同一平面,可保证正极勾片与负极勾片并排布置;第二正极台阶面之高度高于第二负极台阶面之高度,可使正极凸起和负极凸起分别位于壳体的正面和背面,结构设计巧妙。[0020]3.正极限位片卡入正极限位槽内,可避免正极导电弹片在正极容置腔内前后移动;负极限位片卡入负极限位槽内,可避免负极导电弹片在负极容置腔内前后移动。[0021]4.压盖可压抵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且其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穿过插接部后悬空,使得取电模块与接电装置进行快速连接时,该压盖可对取电模块进行限位以避免取电模块从接电装置脱出。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23]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取电模块的整体示意图。[0024]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取电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25]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取电模块未安装上壳体、压盖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取电模块的侧视示意图。[0027]图5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
[0011]
CN 112310737 A[0028][0029][0030][0031][0032][0033][0034][0035]
说 明 书
3/5页
图6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7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一。图8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9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之一。图10绘示了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之二。图12绘示了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展示系统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0037]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0038]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0039]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0040]请查阅图1至图4,取电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取电模块,其适用于接电装置的装配,它包括壳体10、正极导电弹片20和负极导电弹片30。[0041]所述壳体10设有正极容置腔11、负极容置腔12、与正极容置腔11相连通的正极开口111、与负极容置腔12相连通的负极开口121以及可与接电装置进行装配的插接部13,且所述正极开口111和负极开口121分别位于壳体10的正背面,正极容置腔11和负极容置腔12均延伸至插接部13,所述正极导电弹片20两端分别设有正极勾片21和正极凸起22,该正极导电弹片20置于正极容置腔11内且其正极勾片21伸出插接部13、其正极凸起22从正极开口111伸出壳体10,所述负极导电弹片30两端分别设有负极勾片31和负极凸起32,该负极导电弹片30置于负极容置腔12内且其负极勾片31伸出插接部13、其负极凸起32从负极开口121伸出壳体10,同时,正极勾片21与负极勾片31并排布置。如图2所示,正极勾片21与负极勾片31均向上倾斜。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容置腔11包括第一正极台阶面112和第二正极台阶面113且第一正极台阶面112位于插接部13处,所述正极导电弹片20呈折弯形且其与第一正极台阶面112和第二正极台阶面113相贴合,所述正极凸起22为正极导电弹片20末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负极容置腔12包括第一负极台阶面122和第二负极台阶面123且第一负极台阶面
5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4/5页
122位于插接部13处,所述负极导电弹片30呈折弯形且其与第一负极台阶面122和第二负极台阶面123相贴合,所述负极凸起32为负极导电弹片30末端向下弯折形成。[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台阶面112与第一负极台阶面12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正极台阶面113之高度高于第二负极台阶面123之高度。[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电弹片20外周设有正极限位片23,所述壳体10设有与正极容置腔11相连通的正极限位槽14,该正极限位片23卡入正极限位槽14内。如图2所示,该正极限位槽14与正极容置腔11相垂直布置,正极限位片23与正极导电弹片20相垂直布置。[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导电弹片30外周设有负极限位片33,所述壳体10设有与负极容置腔12相连通的负极限位槽(图中未示出),该负极限位片33卡入负极限位槽内。如图2所示,该负极限位槽与负极容置腔12相垂直布置,负极限位片33与负极导电弹片30相垂直布置。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5、下壳体16和压盖17,所述正极容置腔11、负极容置腔12、负极开口121和插接部13均开设在下壳体16,所述上壳体15盖接下壳体16上且所述正极开口111设在上壳体15,所述压盖17可压抵在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上且其设有限位部171,该限位部171穿过插接部13后悬空。如图2所示,上壳体15设有上卡槽151和上卡扣152,下壳体16设有下卡扣161和下卡槽,下卡扣161扣入上卡槽151内且上卡扣152扣入下卡槽(图中未示出)内,以将上壳体15与下壳体16相对固定。压盖17侧面设有侧钩172,下壳体16侧面设有倒钩162,侧钩172与倒钩162相扣接配合;压盖17前侧还设有压块173,该压块173压抵在上壳体15顶端面。所述插接部13为插杆,所述下壳体16的插接部13设有穿孔131,插接部13下方设有让位空间132,当压盖17压抵在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上时该插杆穿过穿孔131后伸入让位空间132内。[0047]请查阅图5至12,为接电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0048]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电装置为展示鞋托。该接电装置还可以为展示层板或者展示衣架等,不以此为限,或者还可以为单独的用于展示的灯架。[0049]该接电装置设有接电本体50、插孔51以及与插孔51相连通的限位孔52,接电本体50设有正极接触部501和负极接触部502,且该正极接触部501和负极接触部502均与插孔51相对应;取电模块的插接部13插入该插孔51且正极勾片21与正极接触部501相接触、负极勾片31与负极接触部502相接触,所述压盖17压抵在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上且其限位部171穿过插接部13后插入限位孔52内以将接电装置和取电模块进行可拆卸地连接。[0050]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电装置包括连接部分和与连接部分相连接的展示部分,所述接电本体50安装在展示部分,该连接部分包括挂接件60,该挂接件60设有挂钩61和容置槽62,所述插孔51和限位孔52均设置在挂接件60且插孔51与容置槽62底壁相连通,所述取电模块夹置在容置槽62内。本实施例中,展示部分包括鞋托板70,鞋托板70内侧设有安装凹槽71,所述接电本体50为LED灯条,所述正极接触部501和负极接触部502均为接触孔且上下间隔布置。另设有隔离板80,该隔离板80插置在接电本体50上,当接电本体50安装在安装凹槽71内时,该隔离板80可将接电本体50与安装凹槽71底壁分隔一定间距,保证散热效果。[0051]所述连接部分还包括连接盖90,挂接件60与连接盖90相固接,且该连接盖90盖置在接电本体50外且与鞋托板70相固接,所述插孔51延伸至连接盖90内顶面。所述挂接件60设有上下两个挂钩61,两个挂钩61之间设有所述的容置槽62。
6
CN 112310737 A[0052]
说 明 书
5/5页
该接电装置与取电模块的安装过程如下:
[0053]先将鞋托板70、接电本体50和连接盖90进行装配,再将取电模块的压盖17取下,接着,将除了压盖17的取电模块伸入容置槽62内,且取电模块的插接部13插入插孔51直至正极勾片21与正极接触部501相接触、负极勾片31与负极接触部502相接触,此时,插孔51孔壁也伸入取电模块的让位空间132内;然后将压盖17压抵在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上且其限位部171穿过插接部13的穿孔131后再插入限位孔52内,便完成了接电装置和取电模块进行快速的装配。
[0054]需要将取电模块与接电装置进行拆分时,只需按照上述步骤反向操作即可。[0055]展示系统,其应用上述所述的接电装置,该展示系统包括立柱100和接电装置,所述立柱100设有挂接槽110,该挂接槽110的两侧分别设有正极导电条120和负极导电条130,该正极导电条120与负极导电条130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所述接电装置可分离地挂接在挂接槽110处且取电模块的正极凸起22和负极凸起32可分别与正极导电条120和负极导电条130相接触。
[0056]立柱的结构如图13所示,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且立柱的结构也可采用其他造型,不以此为限。[005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7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1页
图1
8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2/11页
图2
9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3/11页
图3
图4
10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4/11页
图5
图6
11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5/11页
图7
12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6/11页
图8
13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7/11页
图9
14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8/11页
图10
15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9/11页
图11
16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10/11页
图12
17
CN 112310737 A
说 明 书 附 图
11/11页
图13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