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和本质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每个字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特定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几乎贯穿全册,有一些概念非常抽象,而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化学概念的学习大多靠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不能适应现行新课程对化学概念灵活运用的要求。针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存在存在的困难,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一、抓关键字让学生领会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内涵。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才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改变”的含义,它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理解为只有加快,讲“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的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二、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形成概念
讲授概念时要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抽象概括而引出概念。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认识
化学概念,如讲授分子时可以从糖溶于水、湿衣服晾干等日常生活中亲身感受,说明分子的客观存在。二是利用教具、模型、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认识概念。比如,讲原子、分子的概念,由于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的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分子、原子以及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化学反应过程清楚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三、利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好理解,易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凡是能用实验的方法可以建立的的概念,教师都要全力以赴,用实验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以便加深理解促进记忆。而且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气氛生动、活泼。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建立质量守恒定律概念时,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以及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反应前后质量对比,然后讨论得出概念。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学生对概念认识更深入透切。否则,老师空洞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听的枯燥。
四、举反例让学生理解概念
一般说来,课本上都是从正面阐述概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有意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分析,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每一个概念,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
化物呢?为什么?”这样,通过正反对比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以形象比喻来解释概念
许多学生对一些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有时对于某一较为抽象概念的介绍,教师尽管费尽周折反复讲解,但学生依旧无法理解,使教学陷入困境。这时教师除常常运用的直观教学外,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是比喻。合理运用形象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比老师在那干巴巴地讲效果要好得多,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从而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催化剂”的概念也较难理解我们可采用以下的比喻让学生去感悟。小勇同学的家离学校三公里,步行约需三十分钟,接着就问:小勇同学骑自行车回家约需要多少时间?如果扛着自行车回家需要多少时间?这两种情况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与思考,学生深刻领悟了催化剂的本质。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也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六、应用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常常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可是过一段时间或在应用概念时又觉得糊涂了。这是不奇怪的,因为对于一个新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
讲授每一个概念后,要精心整理或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思考。而且通过认识习题的错误根源,更能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刚学到的化学概念,还能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总之,化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我们应根据概念的内容、难度以及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概念理解由枯燥变活泼,
由僵化教条地讲述概念变为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究概念,让学生觉得化学好学、易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