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 阴山学刊 Dec.2010 第23卷第6期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Vo1.23 No.6 李渔生活审美研究综述 ——以《闲情偶寄》为考察对象 刘玉梅 (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摘要:从整体上看,李渔研究包括李渔生平思想和李渔作品,已经非常全面深入 但是李渔关学研究, 尤其是李渔生活审美研究还需深入。李渔美学研究突出了戏剧关学,而忽略了生活审美。在李渔生活审美研 究中还存在概念把握不;住、重复性高、较零散肤浅等问题。 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生活审美 中图分类号:120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10)06—0054—06 从整体上看,李渔研究已经非常全面而深入。 从宏观上看,李渔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 李渔研究内容涉及李渔生平经历、人格思想、作品解 李渔的生平人格思想,二是李渔的作品。对李渔其 读等等,学界从各个角度对李渔及其作品进行了深 人的研究包括他的生平经历、家庭概况、生活方式、 入而细致的研究。但是相对李渔在中国美学史上应 思想及思想变化、人物品格及人们对他的评价甚至 有的价值来说,李渔美学研究尤其是李渔生活审美 还有一些奇闻轶事。研究李渔其人的文章约有80 研究还有待加强。在重视美学理论轻视审美实践的 多篇,约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如黄强的《李渔扬州事 传统美学中,李渔《闲情偶寄》的“词曲部”为他赢得 迹考》等。研究李渔其人的专著约六七部,占总数 了戏曲美学上的巨大声誉,但是,“一叶障目不见泰 的三分之一,如单锦珩的《李渔传》、俞为民的《李渔 山”,从中国美学史的全局出发理智地看,李渔在美 评传》等。对李渔作品研究的论文约有五六百篇, 学上的最大价值、最值得肯定的应是他的生活审美 包括:1.从李渔的文学创作出发,主要是戏剧和小 实践及理论。 说,内容包括有版权争议作品的归属问题、版本及其 一、李渔美学研究概况 嬗变,如沈新林的论文《<肉蒲团>作者考索》、 [日]伊藤漱平的《李渔戏曲小说的成立与刊刻—— 目前可以搜到的有关李渔的各种文章约有八九 以移居南京前后为中心》等,这类论文约有十多篇, 百篇,去掉一部分对李渔及其作品简介类的,约余六 探讨戏剧小说的内容、人物思想性格特点、艺术手 七百篇,出版的专著也有三十多部。国内李渔研究 法、创作思想及成因、戏剧的结构声律及相关问题, 顺序大致是这样的,从其戏剧理论到李渔其人到其 李渔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及他对古今中外创作实践 小说戏剧作品,而国外的李渔研究是从其小说戏剧 和理论的影响等,这类论文约一百八九十篇,约占总 开始到李渔其人,其理论作品少有涉及,所以国外李 数的三分之一,这类专著有十多部,占全部专著的二 渔研究范围并没有超出国内的李渔研究范围,而且 分之一强;2.从李渔的理论出发,主要以《闲情偶 基本不涉及美学和生活审美问题,所以本文把李渔 寄》为文本,论述李渔戏剧和园林建筑及生活理论 的国内和国外研究概况归纳到一起做简单介绍。 的内容、对李渔理论的理解、用李渔的理论去解读一 收稿日期:2010—08—26 作者简介:刘玉梅(1978一),女,河南商丘人,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美学研究: 54 些作品等,这类文章约三百篇,其中戏剧理论部分约 有二百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类专著有四五本, 李渔美学研究论文及两部美学专著中,戏剧美学又 几乎占了一半的分量,另还有一些立足于园林、女性 等方面的文章,所以真正的纯粹的从生活出发立足 其他生活审美、女性审美、休闲、设计等约有一百篇, 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他还有谈饮食养生保健类约 三四十篇,艺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约十篇,语言学修辞 于普通人的H常生活的生活审美论文就微乎其微 了。 学角度约有六七篇,李渔之诗、词、散文、楹联等问题 的论文约三四十篇。另外大约有四十多篇论文采用 比较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把李渔和古今中外的作家、 理论家相对比,这使我们对李渔有一个更加全面立 体的认识。 二、李渔生活审美研究总结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李渔思想的话,我认为这 句话可以是提高人生在世的生活质量。不论是他对 戏剧经验的理论总结,还是他对园林建筑、饮食养生 在全部李渔研究中,李渔美学研究论文约有百 篇,约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戏剧美学约有四十 篇;园林、环境、自然审美约有二十篇;探讨工艺设 计、居室审美的约有十多篇;从各个角度探讨生活审 美的约有十多篇;探讨女子审美的约有八篇;还有约 十多篇论文涉及到李渔的饮食审美、审美趣味、音乐 思想等一些问题。探讨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共有两 部,即杜书瀛先生的《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和《李渔 美学思想研究》。另外,中国美学史的一些著作也 有零星对李渔的戏剧美学和园林美学思想的评价。 敏泽先生认为“《闲情偶寄》一书,是论述戏曲创作、 演出及园亭、建筑等方面的杂著,集中体现了李渔的 美学思想,并且都有一些精到的见解。他关于戏曲 美学的论述是中国古典戏曲美学史上最为重要的著 作”。叶朗先生认为李渔是“中国戏剧史和中国美 学史上的一个杰出人物”,“元代和明代的这些戏剧 理论家的戏剧论著,或多或少地包含有一些戏剧美 学方面的见解,但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比较具 有系统性的戏剧美学著作,是清代初年李渔的《闲 情偶寄》”。陈望衡先生也说:“清代曲论之盛胜过 小说评点。其中成就最大者应属李渔”。他还认为 李渔的戏曲美学“从构思开始,到文字表达,再到舞 台演出,构成一个周详严密的理论体系”。同时,陈 先生对李渔园林美学的“借景”思想更是推崇备至, 李渔的“借景”是“随着视点的转移或置换(以内视 外、从外视内),周内之人不仅是风景的鉴赏者,而 且也融人整个风景中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成为别人 的审美对象。反之亦然。”陈先生认为“这一对借景 所作动态的、双向式的审美考察,是李渔的一个创 见。比起计成把借景静态化、单向式地分为‘远 借’、‘邻借’、‘俯借’、‘应时而借’要高明得多。”这 些著作都给予了李渔的戏剧美学和园林美学以充分 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由此可见,在全部李渔研究 中,李渔美学研究约有七分之一的位置,在约百篇的 等的经验介绍,这些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都是为了 使人生在世生活得更美好,所以他的戏剧理论和其 他理论一样都是为他生活审美化的人生哲学来服务 的,对除戏剧之外李渔其他方面的美学思想研究同 样重要。虽然真正的生活审美是从普通人的H常生 活出发,园林美学和普通人居住生活环境的审美严 格说来还有一些差别,但是为最广泛地占有材料,本 文把除戏剧审美之外的其他部分如园林、女性、家居 等的审美统统拿来为我所用,从生活审美角度重新 审视。 目前李渔生活审美研究大致有三方面内容:一 是研究李渔的生活审美对象,或总体论述,或选一 二;二是研究其生活审美思想;三是其生活审美之现 实意义。 (一)生活审美对象 1.李渔生活审美对象的总体论述 王意如的《生活美的审视和构建——论李渔 (闲情偶寄)中的审美理论》认为李渔的生活审美是 以自我为圆心,根据自己的生活轨迹划出的一个美 满的圆。他是从女性审美、居室审美、园艺审美三个 方面来构建生活美的。王淑萍的《试论李渔的生活 美学》从园林、仪容、养生这三个方面来对李渔生活 美学思想进行详细阐述。这类文章明确了李渔生活 审美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上这些方面,虽然表述略有 不同,但是实质大同小异。 2.生活审美对象的具体论述 根据论述的对象不同李渔生活审美可以分为女 性审美、家居审美、园林审美和饮食审美四类。 (1)女性审美 《闲情偶寄・声容部》对于女演员“选姿”、“修 容”等的论述,不只适用于演员,也适用于非演员, 所以李渔的女子审美是他的生活审美的一个重要内 容。赵洪涛《“秀外慧中”:李渔的女性审美观》和金 五德《李渔论女性美》都探讨了李渔对于女性审美 55 的标准,主张女性应该注重外在的修饰,另一方面又 把才艺的培养看作是女性魅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这 础。杨岚的《李渔对自然的审美》主要论述了李渔 对花草树木审美特点的研究,他通过花草树木看到 了人情世理、艺人匠心。 (4)饮食审美 形成了李渔“秀外慧中”的女性审美观。王红梅《李 渔的妇女观》认为李渔的妇女观主张男女“同情”、 贞节随性、“才无牝牡”等妇女观,在一定程度上背 离了男尊女卑、从一而终、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闺 对于李渔的饮食养生思想进行探讨的文章约有 三四十篇,大多数都是从饮食养生的技术方法的层 范。司敬雪的《李渔的妇女观》认为李渔的妇女观 倡导“尤物可爱”论、“女子教育”论、“美容美饰” 论,是对“尤物有害”论、“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错误 思想的反叛。杜书瀛的《李渔美学思想研究》系统 面去探讨,还有不少重复的内容,不过也有几篇文章 从哲学、饮食文化或者美学的角度对李渔的饮食养 生思想进行研究的。张成全的《李渔养生思想与杨 朱哲学》探讨了李渔养生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李 地论述了李渔的仪容美学,详及人体美、修容美、首 饰美和服装美。对李渔女子审美的研究表明,李渔 的女子审美观还是比较全面的,从外貌到品德性情 内外兼顾,同时李渔的妇女观还为他的女子审美观 提供了思想基础。 (2)家居审美 探讨家居设计的文章有张智艳的《诗意地栖 居——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家居设计思想》、孙福 轩的《论李渔的装饰美学》、罗筠筠的《李渔工艺思 想四题》等,这些文章有的具体谈论家居的某一方 面如窗栏、家具等,有的谈论总的设计技术手段,有 的谈论家居设计的理念等,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李 渔的家居设计思想,从总体上看,这些文章分析了李 渔家居设计的一些手段或者家居设计的理念以及从 这些理念出发通过一些手段所达到的审美效果。赵 洪涛的《李渔的家居美学观》论述了李渔家居美学 思想产生的原因、李渔家居美学思想的核心—— “以人为本,注重和谐”、李渔的家居闲情观、李渔的 技艺创造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杨岚的《土木之事, 最忌奢靡——李渔的居室美学》提出李渔居室审美 的特点有“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居室风格贵雅 素而新奇”等,她还把李渔的居室美学与修身治世 之道联系起来,对李渔居室审美思想进行了挖掘。 (3)园林审美 沈新林的《李渔园林美学思想探微》对李渔的 园林艺术实践活动作了简要勾勒,通过对兰溪伊山 别业、金陵芥子园、杭州层园等园林规模、结构和格 局的考述,并结合其园林居室方面的理论,论析了李 渔以人为本、求新贵巧、崇尚自然、经济实用的园林 美学思想;对其园林美学思想的意义和影响也做了 初步探索。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的园林美 学部分论述了李渔论造园的规则因地制宜、妙肖自 然和园林的山石花木窗栏的审美价值。这些研究都 为我们认识李渔的家居园林审美提供了坚实的基 0 56 渔养生学说与杨朱学派养生思想在一些基本原则上 具有相似性,李渔对古代养生思想作了大幅度的扬 弃与整合,形成了一个以道家化的杨朱学派的养生 思想为主、杂取儒道养生合理成分和后世养生精华 的驳杂的混合体。朱希祥的《有点特别的世俗美食 品味——李渔随笔中的饮食文化》指出李渔的《闲 情偶寄》和其它一些随笔中的饮馔、颐养、食品赋部 分,较集中地体现出了一种世俗的美食品味,我们从 中看到的都是日常生活和普通百姓的蔬菜、谷食、肉 食和水果,以及与此相关的烧煮调治原则、方法、技 巧,但是在这世俗的美食品味中又有很多“特别”的 地方,如“渐近自然”、“珍惜生命”、“品食如品人” 等。孙福轩的《李渔饮食文化略论》认为李渔的饮 食文化中融入了更多的诗情与雅意,表现出浓厚的 文化色彩与美学意蕴,作为明清之际风流名教兼而 有之的文人,李渔的饮食文化具有崇尚自然、富于审 美与文化内蕴的特点,尤其是注重养生之道。赵洪 涛的《“以心为乐”:李渔的养生美学观》认为李渔把 “以心为乐”作为他养生的美学观,这既是李渔人生 观的一种表现,又是他修心养性的方法,“以心为 乐”的养生美学观中,包含着中国文化中许多传统 的哲学思想,李渔既延承着前人的思想,又融会贯 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掺和其中,因此形成了他独特 的养生方法。 还有一部分文章谈李渔的休闲观、休闲审美观, 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文章完全可以归人到生活审美 中去,这部分文章也都是从女性、园林、饮食等几个 方面入手。卢长怀、于晓言的《由<闲情偶寄)想到 的中国古代休闲观》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李渔的家居 生活休闲观:一、居室装潢、赏玩器具、匾联的制作; 二、园林休闲观;三、饮食休闲观。肖巧朋的《论(闲 情偶寄>的休闲思想》主要论述了《闲情偶寄》休闲 思想产生的渊源、《闲情偶寄》的具体休闲观(包括 戏曲美学中的文艺休闲观、女性休闲观和家居生活 休闲观)、《闲情偶寄》休闲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施新的《论李渔的休闲美学思想》谈到李渔的休闲 美学思想有两个重要内容,即以人为本的生活审美 心理、文化和精神)审美需要出发,李渔提出了他独 树一帜的生活美学观点,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是建 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刘辉成的《建立在死亡 和顺应时势的自适人生观,以人为本的审美观,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特的女性审美观、求雅避俗的居 室审美观、“取景在借”的园林审美观;以“顺”为中 心的自适人生观包括顺应人之本性、顺应自然之情、 顺应时势。其他几篇文章也都是如此。从这些文章 意识上的生活美学——(闲情偶寄)新释》则认为李 渔的生活美学建立的根基是人的死亡意识,人们对 死亡的关怀态度不同,生成的死亡意识就会不一样, 关乎到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个性也会不一样。《闲 情偶寄》启示我们:生活美学是根植于死亡的呵护 意识之中的,只有呵护死亡,才能形成审美心境,才 能发现人生之美和享受生活之美,以利于生命的健 康。这些对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理解都很深刻。 (三)李渔生活审美之现实意义 李渔生活审美的现实意义也是李渔生活审美研 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现实语境下观照李渔的生活 我们可以发现谈李渔的休闲和谈李渔的生活审美的 内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把审美换成了休闲,所以 这些文章可以和谈生活审美的文章等同视之。①另 外潘立勇、胡伊娜的《生活细节的审美与休闲品 味——李渔审美与休闲思想的当代启示》更是直接 把审美与休闲并列使用,总结了《闲情偶寄》的两大 突出特点:一是更多对世俗生活本身的关注与执著, 将艺术依附在日常细微且琐碎的生活细节中;二是 人与自然的相得益彰。同时它也启发我们:我们的 美学也可以超越过多的书卷气的局限,现实地切人 生活,关注实际人生,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 发挥其应有的现世人文功能。 (二)李渔生活审美思想 审美是很有意义的。张筱园的《(闲情偶寄)与日常 生活审美化》把李渔的生活审美和当下的日常生活 审美化对比来看,认为李渔的《闲情偶寄》反映了明 代文人对于生活审美的关注,与当下中国日常生活 审美化热潮具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者又具有 明显的区别。李娟《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闲情偶寄) 研究》在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下对《闲情偶寄》重新审 视,通过对李渔这个身份特殊的晚明文士及其作品 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内容丰富,研究也相对深人, 学界从李渔生活审美思想形成原因、思想实质、思想 根基等多个角度对李渔的生活审美思想进行了探 的个案分析,研究他从戏剧到日常生活,从艺术美到 生活美,是如何形成自身特有的消费文化观,从而揭 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历来所提倡一种审美化的生 活方式,研究他们如何把日常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 讨。钱水悦的《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思想初 探》探讨了李渔生活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论述了 《闲情偶寄》中独特而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美学思 想及休闲智慧,包括以心为乐的生活美学态度,俭简 适用和雅致新美相统一的生活美学观念,移情于物、 理想生存状态和个体体验的最高境界。其他还有一 些文章中也提到了李渔生活审美的现实意义,王淑 萍的《试论李渔的生活美学》认为李渔的生活美学, 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不 巧思巧艺的生活美学方式,以及所达到的以人为本、 自然和谐的生活美学理想。曾婷婷《试析李渔生活 美学的精神主旨——以(闲情偶寄)为线索》一文认 为,李渔生活美学的精神主旨是贵新、活变、独创,突 仅以具体的审美实践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能 帮助我们确立积极的生活美学观,努力去拥有一种 富有意趣、充满福气、享受快乐的生存形式。钱水悦 出审美主体,强调艺术作品的个性与独创则是李渔 思想的精髓,这实质上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我价值 的《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思想初探》对《闲情偶 寄》生活美学思想做现代观照,就生存与审美的关 系而言,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生活美学思想的最大 价值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性的审美化生存方 式,对于现代生活美学而言,李渔对生活细节的雅致 品味可以给我们许多借鉴和启发。孙兴香的《李渔 的体认。钱晓田的《简评李渔“生活美学”观》和姜 仁达《李渔生活美学思想述评》基本上表述了同样 的思想,即都认为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特质是以人 为本的生活审美、顺时而变的创新为美、简朴实用的 雅中求美。赵勤、邓少海的《一切从“自我需要”出 发——浅析(闲情偶寄)以人为本的生活美学思维》 从满足作为个体的人在生活中不同层次的(生理、 ①世俗美学思想研究》从世俗审美的视角关注李渔的 人生观、生活观、文学观,从这三方面全面阐释李渔 的世俗美学,并且论述李渔世俗美学思想的意义,它 至于审美和休闲的关系,这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笔者只是根据这些论文的内容在这里把二者大致归为同类。 5"7 不仅展示了李渔不断完善的世俗化审美心理结构, 而且对现代生活具有启示意义。 三、李渔生活审美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把握不准 有四章内容: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和一些 札记,只是这几部分内容的并列,看不出各部分之间 有什么联系。其他对李渔生活审美的研究也多是如 此,都是对女性、家居、园林、养生等内容的分析,看 不出它们和生活什么关系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 系,所以有些表面化,不够系统、深入。另外,在这些 由以上综述可见,谈李渔审美的论文或者专著 都不外乎女子、园林、居室、养生这几个方面,王意如 谈生活美学谈的是女性审美、居室审美、园艺审美三 方面,王淑萍谈生活美学谈的是园林美学、仪容美 李渔生活审美研究的文章中只有三四篇文章把李渔 生活审美思想和现实相联系,或作比较,或分析其现 实意义,但是这些分析还不够充分。不论是从美学 学、养生美学三方面,卢长怀、于晓言、肖巧朋、施新 等谈李渔休闲美学谈的也是园林休闲、女子休闲、饮 食休闲等,杜书瀛先生谈李渔美学思想也是从戏剧 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三方面,等等诸如此类。 他们谈的内容也多是大同小异,看到这种情况不能 不让人产生疑问,生活美与生活美学、某某审美与某 某美学、生活美学与休闲美学等等这些词能否等同, 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李渔的园林美学好像已经 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但是这一说法在多大程 度上是合理的?园林在明末清初已经发展到了顶 峰,他到底为园林美学贡献了多少新东西,“因地制 宜”、“借景”等园林建筑思想能不能归到他的名下? 他到底有多少东西是在谈园林建筑的?虽然园林建 筑在明末清初达到了顶峰,但是它对于普通百姓来 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生活美学的角度看,他对 园林美学并没有什么新发展,确切地说应该是他把 园林建筑思想用在了普通百姓的家居建设中,尤其 是通过窗户把园林中的“借景”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二)重复性高 上文概念使用的混乱也反映出重复雷同研究的 问题,多是换汤不换药,换个名词表达相同的意思, 如前所述对生活审美和休闲审美的论述,谈休闲审 美的文章也都是从女性、园林、饮食等几方面,这些 文章之间多有雷同,和谈生活审美的文章也多相似。 更有甚者,有的文章内容基本雷同,如冯焘、冯熹的 《论李渔的工艺美学思想》和冯杰的《浅论李渔的工 艺美学思想》、钱晓田的《简评李渔“生活美学”观》 和姜仁达《李渔生活美学思想述评》基本上表述了 同样的思想,即都认为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特质是 以人为本的生活审美、顺时而变的创新为美、简朴实 用的雅中求美。 (三)较零散肤浅 对李渔美学思想的很多细节问题分析都比较到 位,但是归纳总结还不够。如杜书瀛先生对李渔论 首饰美的论述就很细致,但是《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58 研究的学理意义上,还是从现实意义上,李渔生活审 美研究都值得进一步深入。 总之,从整体上看,虽然李渔研究已经非常全面 而深入,但是李渔美学思想研究只占全部李渔研究 的约七分之一。在所有的李渔美学思想研究中又有 约一半内容都集中于戏曲美学,虽然李渔戏曲美学 在整个戏曲美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和 王骥德、周德清等其他戏曲理论家相比,李渔也并没 有多少创造性发现,而李渔的生活审美实践及理论 在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则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和认识。明清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蝴,但 是这时还出现了一股新的审美思潮,也就是生活审 美,而李渔是这股思潮的突出代表,他不仅身体力 行,而且把自己的实践记录下来,以供别人借鉴。所 以李渔生活审美研究更能突出李渔在中国美学史上 的地位,这也是对李渔的一个新认识。另外李渔生 活审美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目前我们正面I临着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生活审美大发展的大好形势, 生活审美实践取得了空前的成绩,获得了“量”的极 大提高,但是从“质”的方面说,当前生活审美还需 要更内在的审美精神加以提升,而李渔作为生活审 美的典型个案,对他的生活审美实践及理论的研究, 对于促进当前生活审美的发展应该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9.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4]王意如.生活美的审视和构建——论李渔《闲情偶寄》中 的审美理论 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l997,(8). [5]王淑萍.试论李渔的生活美学[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6]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8. [15]钱水悦.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浙 [7]杨岚.土木之事,最忌奢靡——李渔的居室美学[J].美 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与时代(上半月),2009,(12). [16]曾婷婷.试析李渔生活美学的精神主旨——以《闲情偶 [8]沈新林.李渔园林美学思想探微[J].艺术百家,2007, 寄》为线索[J].名作欣赏,2009,(1). (2). [17]赵勤、邓少海.一切从“自我需要”出发——浅析《闲情 [9]张成全.李渔养生思想与杨朱哲学[J].河南师范大学学 偶寄》以人为本的生活美学思维[J].江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报,2005,(10). [10]朱希祥.有点持别的世俗美食品味——李渔随笔中的 [18]张筱园.《闲情偶寄》与日常生活审美化[J].社会科学 饮食文化[J].食品与生活,1999,(4). 家,2005,(12). [11]卢长怀,于晓言.由《闲情偶寄》想到的中国古代休闲观 [19]李娟.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闲情偶寄》研究[D].湖南师 [J].世纪桥,2008,(11).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肖巧朋.论《闲情偶寄》的休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 [20]钱水悦.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浙江 硕士学位论文,2003.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施新.论李渔的休闲美学思想[J].名作欣赏,2006, [21]孙兴香.李渔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 (11). 士学位论文,2009. [14]潘立勇,胡伊娜.生活细节的审美与休闲品味——李渔 审美与休闲思想的当代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张伟] (社会科学版),2008,(7). A Survey of the Studies on Li Yu’S Life Aesthetic ——Vie ng through An Informal Essay fo,a Leisure rife LIU YU—me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 1) Abstract:Overall,the studies of Li Yu including his ideas and WOI‘ks a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But Li Yu’S aesthetics,particularly Li Yu’S life aesthetic needs further studies.The research of Li Yu’S aesthetics high— lights the dramatic aesthetics,but neglects the life aesthetic.In the research of Li Yu’S life aesthetic,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misused aesthetic concepts,high l‘epetition and superficial studies etc. Key words:Li Yu;An Informal Essayfor a Leisure,J ;Life aesthetic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