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突破训练及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突破训练及答案

一、 课内阅读我能行。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孙中山先生大胆向先生提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阅读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mèn 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jī jǐ)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侧 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 挎)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用“√”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和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 / 17

遥远——(______) 大概——(______) 3.用短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寻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将下列内容按顺序排列,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叫小女孩在蜂窝旁等着。

②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③回到家,得知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④来到离家四公里远的地方。 ⑤在蜜蜂身上做记号并放飞蜜蜂。

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三、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他的朋友谈谈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消瘦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他对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不满辛辣,不幸与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你的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和生之信心。

2 / 17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在黑暗 □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 □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在断壁悬崖边找到通幽之捷径 □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的 □冰心□解冻 □重整生活之旗鼓 □

这掌声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许。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很多时候,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或许是一切。 1.给文章加个题目。

2.在□中点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崎岖—— (______) 无私——(______) 给予——(______)

4.“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想看,对那个卖艺人来说,掌声代表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别人一点掌声,那也许是对人们最好的帮助。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也经常得到别人的掌声吧?结合实际,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掌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五月的田野

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英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上,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 )的清香。

那时侯,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上,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

3 / 17

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珊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跑着…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还等着我们带回鲜嫩的青草呢!我们( )地从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英…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无与伦比 小心翼翼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仿写一句话。

3.这篇短文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 和孩子们 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 的心情和对麦子、豆英的 之情。 4.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的午餐,文中描写“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月的田野带给”“我们”的快乐有(多选) ( )

A.提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鲜嫩的青草喂兔子。 E.在田野里睡觉。

五、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②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 )的帽子,

4 / 17

却没有一顶是方的。方帽子店里摆放着( )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玻璃橱窗里还贴了一张广告:“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对面的新帽子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③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1.第①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________,请继续补充 相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在语段中的括号里。 方方正正 圆圆溜溜 各式各样 五花八门 3.第②段中的两则广告,你认为哪一则更好?为什么? 方帽子店: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新帽子店: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顾客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他们在思量什么?为什么“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外阅读。

燕子一对黑色的燕子,撞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

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无穷地眺望。燕子终于又

5 / 17

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个小小的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它们在这新地方发现了工场,找到了工作,在向我(报 抱)告它们的快乐……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到它们的工厂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变得如此矫健的!也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你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的。甚至你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的!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矫健—______ 艳丽— ______

2.第2自然段中,“春天的使者”指的是( ) A.春风

B.桃花

C.燕子

D.泥草

3.燕子忙忙碌碌飞来飞去的原因是( ) A.燕子在忙碌地建窝 B.燕子受到惊吓 C.燕子开心春天的到来 D.燕子喜欢在窗外唱歌

4.下列哪一项不是燕子衔回来建窝的材料?( ) A.泥草

B.虫子

C.泥沙

D.树枝

5.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与感受。

大车队

一队载着瓦罐的大车,正从一个陡峭的山坡往下走。车队主人赶着第一辆车小心翼翼地走在前头,让其余的车在坡顶等候。

为了不让大车往山下滑,驯良的骏马几乎用身体的后半部顶着货车,一步一步向下挪。

6 / 17

可是坡顶上的一批年轻的马却大骂可怜的骏马没有能耐:“嘿,大家夸你是骏马,真是奇怪啊,瞧你,慢吞吞简直像只爬行的大虾!哎呀,差点撞到岩石上。斜啦,又歪啦!胆子放大些呀!瞧,又撞上了。哎,真是一头蠢驴!要是上山或者在夜里,那还情有可原,可现在是下山啊,而且又在白天!既然你没本事,就应该驮水去。待会瞧我的,看我怎么下山,我保证分秒不会浪费,让车子飞一般下山。”

于是轮到年轻的马了,它弓起脊梁,挺起胸膛,拉起货车上路啦。但是它刚一起步就开始摇晃,身后的大车催促它,车速变得越来越快。小马索性撒开四蹄飞奔起来,大车碾过石头,越过沟壑,一路上跌跌撞撞。

最后马儿拖着货车“轰隆”一声,翻进了山沟,报销了主人的一车瓦罐。 选自《克雷洛夫寓言》 1.文中的主人公是( )。

A.车队的主人 B.驯良的骏马 C.年轻的马 D.载瓦罐的大车 2.年轻的马报销了主人的一车瓦罐的主要原因是( )。 A.瓦罐太重 B.山坡太陡 C.动作太慢 D.年轻的马太骄傲 3.第三自然段中“哎,真是一头蠢驴!”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的马对骏马的赞美 C.年轻的马对骏马的同情

B.年轻的马对骏马的佩服 D.年轻的马对骏马的嘲笑

4.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先回答哪句写得好,再写出好在哪里。 ①瞧你,慢吞吞的。 ②瞧你,慢吞吞简直像只爬行的大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窗边的小豆豆>节选—新学校》一文,完成习题。

①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校门了,小豆豆停了下来。小豆豆以前的学校,大门是用气派的混凝土柱子做成的,上面醒目地写着学校的名字。可是,这个新学校的大门却是用矮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从地里面

7 / 17

长出来的门呀。”小豆豆这样对妈妈说。然后,又加上了一句:“肯定会越长越高,不久就比电线杆高啦!”

②的确,校门是两棵活的树。小豆豆靠近大门,马上把头歪到一边。原来,大门上挂着写着学校名字的牌子,可能是被风吹的吧,已经歪到了一边。“巴一学一园。”小豆豆歪着头,念着牌子上的字,然后问妈妈:“‘巴’是什么意思?”

③正在这时,小豆豆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的景象。她弯下腰,把头钻进大门旁边树木枝叶的空隙里,向大门里面张望。“妈妈!那是真的电车吗?停在校园里面呢!”的的确确,那是真正的电车,一共有六辆,但已经不再跑了,停在那里当作教室。小豆豆觉得真像在梦里一样。

④电车的玻璃窗反射着清晨的阳光,闪闪发亮。小豆豆的眼睛不由得一亮,脸颊上也焕发出快乐的光彩。

1.仔细阅读第①小节,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1)反义词:(_______)—(______) (2)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列汉字的构字特点,分别写出它们的意思。 歪:________ 甭:________ 嫑: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的确—的的确确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小节第二句话写了小豆豆三个连续的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他十分(___________)的心情。 5.第③小节中,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提到了小豆豆像“在梦里”,这样的写法叫( )

A.承上启下 B.概括全段 C.小结全段 D.前后呼应 6.这篇文章重点写了学校的两个地方,一个是(_______),一个是

(______)。文章最后一小节出现了两个“亮”,第一个“闪闪发亮”写出了__________;第二个“不由得一亮”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8 / 17

九、 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 )打招呼,向( )问好,向( )敬礼。

1.把下列短语填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敬爱的老师 ②高高飘扬的国旗 ③欢唱的小鸟

2.从“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我感受到( ) A.不同民族的服装各不相同。 B.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之间团结友爱。

3.这段话描写的是同学们在_______和________的情景。 4.仿照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春天来了,从__________,从__________,从___________,飞来了许多小鸟。

十、 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情,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追逐——(_____) 激烈——(_____) 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

3.小虾生气时是什么样子的?把有关句子画上“﹏﹏”。

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17

十一、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吻

几年前,在美国西雅图残疾人运动会上,九名在身体或智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整齐地排在百米速跑的起跑线上。

枪声一响,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确切地讲,他们并不是在奔跑,可是他们都满心欢喜地要跑完全程并争取胜利。突然,一个男孩子在跑道上跌倒了,他坚强地爬起来,再次跌倒,他又坚强地爬起来……连续好几次,男孩儿终于哭了。其他八个孩子听到男孩儿的哭声,放慢速度停下来,然后转身往回跑,无一例外。

这时,一个患有“恐低综合征”的孩子慢慢地弯下腰,在那个男孩儿的脸上轻轻吻了一下说□这会让你好些的□说完□他伸出手去搀扶那个男孩儿□那个男孩儿破涕为笑。然后,九个孩子手挽手走向终点。

体育馆的所有观众都站起来,掌声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直持续了大概十分钟。我们不怕先天的缺陷,不怕后天的不足,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在人生道路上赢得精彩。

1.在第三自然段“□”内加上标点符号。

2.小男孩儿摔倒以后,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用“ ”画出来。 3.患有“恐低综合征”的孩子对那个跌倒的孩子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在文中用“﹏﹏﹏”画出来。

4.当九个孩子手挽手走向终点时,那个在跑道上跌倒的孩子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请你预测故事的发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读故事,悟道理。

愚公移山

10 / 17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赞同他。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 )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 )方东部,一座放在雍( )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高地了。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险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达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与“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共同说明了愚公移山的艰巨性。

11 / 17

5.文章中两个人物“愚公”和“智叟”,作者写“智叟”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课内阅读。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眼睛圆溜溜的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

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各种各样的

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在选文的“

”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读选文中画“——”的语句,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 A.这句话强调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多到鱼和水各占一半的程度。 B.这句话强调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但并不真是鱼和水各占一半,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选文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______)

②四个“有的”写尽了海里所有种类的鱼的不同样子和形态。(______) ③鱼多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西沙群岛的海里资源丰富,与文章题目中的“富饶”相照应。(______)

十四、 课内阅读。

灰 雀(节选)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2 / 17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写出三个和“望”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找出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 3.用“惹人喜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哪儿去了?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燃烧”的“燃”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

2.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的特点是(______)。(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

13 / 17

写出了河水(_____)的特点。

4.第四自然段一共有(____)句话,是围绕“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这个自然段是(______)结构。

5.选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_____)(_____)和(____)的美丽景色,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的丰收景象。

答案

一、

1.孙中山这样想的:糊里糊涂地背显然无用。他是这样做的:问老师背书的意义。

2.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懂就问,爱学习的人。

3.我非常敬佩孙中山这种敢于不懂就问的求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领悟书中的道理。 二、

1.mēn jī 测 跨 2.远方 大约 3.小兔子寻找回家的路。 4. ② ① ④ ⑤ ③ 三、 1.掌声

2.、 ; ; “” , 。 3. 平坦 自私 索取 4.赞美卖艺者的弹奏技艺高超。

5.对卖艺者来说,掌声是对他弹奏技艺的赞许和鼓励认可,是无私的认可,是让他觉得自己是凭本领生活着,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活着,找到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6.三年级时第一次走上讲台口述作文,十分紧张,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使我鼓起

14 / 17

勇气上讲台,我非常感谢他们的掌声。掌声是是一种真挚热情的鼓励。每一次掌声响起,留给自己的都是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走下讲台,耳畔依旧萦绕着热烈的掌声;每一次获得成功,掌声是最好的礼物;每一次跨上新的阶梯,我都会给自己一阵掌声。 四、

1.无与伦比 小心翼翼

2.示例: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胜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我们躺在嫩草地上,任雨水在我们的脸上跳舞。 3.田野的美丽 快乐 愉快 喜爱

4.黄黄的、青青的 空旷的田野上,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5.ABCDE 五、

1. 帽子的式样 三角形的、瓜皮形的、八角形的、鸭舌形的、虎头形的 2.各式各样 方方正正

3.方帽子店的广告好。“从不改变”一词写出了风格、品质始终如一。新帽子店的广告好。“各式各样”“舒服”突出了商品的两大特点。

4.顾客们可能在想:是选择传统的方帽子,还是选择别致的新帽子呢?最后还是式样多而且戴起来舒适的新帽子更实用、更吸引人。 六、

1. 敏捷 鲜艳 2.C 3.A 4.B

5.对燕子的赞美之情 七、 1.C 2.D 3.D

15 / 17

4.第②句更好。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驯良的骏马”比作“慢吞吞的大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骏马的“慢”。

5.有些人总觉得别人错误百出,一旦自己动起来,结果做得更加糟糕。 八、

1. 高 矮 清楚 醒目 2. 不正 不用 不要

3. 平安 平平安安 安静 安安静静 4. 弯下腰 钻进 张望 好奇 5.D

6. 大门 教室 玻璃窗非常干净 小豆豆非常惊喜、开心 九、 1.③ ① ② 2.B

3.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时 4.树林里 田野上 天空中 十、

1. 追赶 猛烈 2.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3.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4. 排比 示例: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十一、

1.:“ 。” , 。

2.其他八个孩子听到男孩儿的哭声,放慢速度停下来,然后转身往回跑,无一例外。

3.一个患有“恐低综合征”的孩子慢慢地弯下腰,在那个男孩儿的脸上轻轻吻了一下说:“这会让你好些的。”说完,他伸出手去搀扶那个男孩儿。 4.他会想:团结的力量真是大呀!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与同学们互助协作地完成每一件任务。

16 / 17

十二、

1.jī běn shuò yōng

2. 陡峭险恶。 通情达理。

3.当作者突出太行,王屋两座山的巨大时,才反衬出了搬山的极其不易,从而才能体现出愚公的精神以及文章的主旨。

4. 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弱衬托了愚公的坚持不懈。

6.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十三、

1.; ; , ; , , 。

2.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3.B

4. √ × √ 十四、

1. 看 瞧 盯 2. 粉红 深红

3.秋天的早上,小草挂着露珠,十分惹人喜爱。

4.因为小男孩也很喜欢那只灰雀,所以他把灰雀捉去放在笼子里喂养了。 十五、

1. 火 12 R rán 2. 美

3. 比喻 小河 一条蓝绸子 清澈 4. 3 原野热闹非凡。 总分 5. 天空 小河 原野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