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公共建筑的智能化

来源:尚车旅游网
Value Engineering ・145・ 浅谈公共建筑的智能化 On Intellectualized Public Building 王世斌WANG Shi—bin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上海200092)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建筑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通过介绍各类公共建筑的功能特点,讨论 数字化、虚拟化、信息化在建筑智能化中的作用,并通过建筑设计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re are higher public requirements on intellectualized and informationized public building.Through introducing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public building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digitalization, virtu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in intellectualized building and improves the intellectualized service level of public building by informationized and intellectualized design. 关键词:公共建筑;人性化服务;虚拟化;数字化;建筑信息化;建筑智能化 Key words:public building;people—oriented service;virtualization;digitization;building informationization;intellectualized public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1-0145—02 神需求的重要场所,在经济社会的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 随着社会现代化、城镇化不断的深入发展,社会公众 位。一般在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服务性等各方面的功  对医院、图书馆、银行等公共建筑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并 能及性能要求较高。公共建筑的主要空间构成大致如下:0引言 且现代公共建筑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各类公共 ①主体部分 直接体现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空间。如:医院的 建筑在按照自身特有规律发展的同时也必然遵循现代建 诊室和病房,剧院的剧场,体育馆的比赛厅等。②辅助部 分:为了保证基本功能的而需要的辅助房间及设备用房。 筑发展的共同规律。 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建筑发展的生命力,也是现代 如:医院的各类检查室、剧院的售票处、放映室、化妆问,博 公共建筑发展中的一大变革。所谓智能化建筑即利用系统 物馆的安防监控室等。③交通联系部分:为联系上述空间  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以及建筑艺术有机 及供人流、货流、信息流、电力流及通风等的交通空间。如: (特)共享空间 结合在一起,通过传感器及各类设备的自动监控、管理信 走廊、楼梯间、电梯间、强弱电管道井等。(建筑中局部空间通高几层或垂直贯穿整个建筑的空 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以及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 部分:化组合获得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功能,且具有安全、高 间,也叫中庭。共享空间提供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庇护功 效、合适、便利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使建筑物实现上述功 能等,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保证更好的人际交流,使整个建 筑的方位感明确。如:大堂、走廊、会议大厅等。 能和特点的过程就是建筑智能化。 公共建筑在使用上的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在具体功 1智能化公共建筑概述 公共建筑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建筑载体,比如图书 能上具有多样性:人流、物流、信息流量巨大:建筑结构复 建筑风格具有时代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建 馆、医院、体育馆、养老公寓、政务大厅等。一般来说图书馆 杂:是知识及文献传承的载体,服务于一般社会公众的文献信 筑在设计、建造施工、监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中的综 息获取需求:医院作为人类自身保健医疗研究的载体,服 合布线、信息设施、监控安防、系统集成、楼宇白控设备、防 务于社会公众医疗保健需求。各类公共建筑伴随着城镇化 雷接地、火灾自动报警等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设计标 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聚集,需要不断改善和丰富自身 准》(GB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的服务能力,这就对公共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提出了较高的 (GB50606—201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 要求。实现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是将房屋建筑、通信、计算机 T367—2001)等标准规范对各智能化子系统的安装、施工、监理、验收进行了详细规定,形成了一套很完善的工程标 网络、智能监控、安防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系统 准,从而保证公共建筑各方面的重要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结构,具有工程设计合理、设备高度 同时提升公共建筑使用的便利性。 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便利和环境 安全舒适等特点,从而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 3智能公共建筑的组成因素 2公共建筑的功能特点 建筑。一般来说包括智能楼宇自动(BA)、消防自动化(FA)、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是满足人们精 安保自动化(SA)、通信自动化(CA1和办公自动化(OA)。其 公共建筑应用各智能化系统之后,就成为智能化公共 FA)、安保自动化(SA)有时候也纳入到楼宇 作者简介:王世斌(1972一),男,山西万荣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 中,消防自动化(向为土建工程信息化。 自动fBA1的范围,也就有了5A或者3A智能化建筑的说 ・146・ 价值工程 法。公共智能建筑根据使用功能、管理要求以及建设投资 作用是否合理。⑧可管理和易操作性:智能化系统只有有  等可以划为甲、乙、丙三级,且各级均有可扩性、开放性和 适合自身要求的管理系统才能实现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灵活性。 并能据此制定切实可行、合理完善的管理措施。在操作上 所谓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是以集中监视、控制 为了易于管理者操控,系统要求凡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均应 和管理为目的,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排水、 当采用汉字或菜单图形显示。 4.3智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原则工程监理在智能 安保以及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构成的综合系统。通信网 络系统(CNS)作为楼内文档、语音、图像以及食品等各类 化建筑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的过程中,必须熟悉了解智能 数据传输的基础,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联以确保信息畅通: 化建筑的相关标准,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及时通知业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各 主、施工单位沟通以明确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为了保证 种办公设备,由于人员和设备构成了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 系统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工程监理应当在业主不 的人机信息系统,主要应用计算机、通信以及多媒体等先 进技术;综合布线系统(GCS)作为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 间的传输网络,能使内部的文档、视频以及语音等各类数 据通过通信终端、信息交换设备以及物业管理和建筑物自 动化管理等系统彼此相联,也能使得内外通信网络互联互 通:系统集成(SI)为了实现信息综合以及资源共享,将智 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 能上联系在一起。 4公共建筑智能化实施的原则 4.1衡量智能建筑的优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智能性、安全性和便利性的体现。②自身定位和功 能需求的个性化的表现,公共建筑除了有一定的共性之 外,在自身的定位、功能需求等方面还表现出较大的个性 化。比如:医院、博物馆、图书馆等服务于不同的目标人群, 所以其建筑风格、功能需求完全不同。③根据建筑的自身 分级定位不同体现的差异性。对于同类型的医院或图书馆 则由于分级及定位不同,除了建筑风格、外形类似外,内部 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不断优化 并具体细化各个子系统,加强协调沟通。④各个智能系统 的兼容性,智能化系统采用了多品牌、多厂家的产品,各智 能化子系统之间的兼容优化设计是关键。 4.2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原则①实用性:建筑 智能化系统监控管理的内容和范围、规模和系统的智能以 及集成必须切合实际、符合需要并且经济和技术可行。② 开放性:系统为了达到具有兼容性和灵活性,便于系统升 级以及延长系统生命周期的目的,智能化系统内的各子系 统和设备应具有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以实现不同厂商的 产品互操作以及互换性。③先进性:系统和设备为了在今 后使用中具有先进性并通过升级保持先进性,系统应采用 与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相符的产品和系统。④成熟性:成熟 并已成为商用化是技术可行性的基础,因此,为了保证系 统可靠实用,应选择技术成熟以及性价比高的品牌。⑤可 靠性:智能化系统内的所有机电设备、计算机网络以及通 信系统的可靠性都十分重要,因此,为了保证系统能够不 问断地运行并有足够的延时处理突发事件,必须根据功能 和重要性采取冗余、容错、热备份以及不问断电源等保证 系统的可靠性。⑥可扩容性:为了满足系统的总体设计可 分步实施的要求,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的结合应充分考虑智 能化系统的可扩容性。⑦经济性:投资作为制约智能化系 统规模和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考虑技术是否成熟可行的同 时,还应当认真分析论证经济上的投入和功能上所发挥的 够了解智能化系统时介入确定和设计方案,降低项目实施 的风险并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在施工阶段,对多专业、多工 种、多个施工单位要进行配合协调,优化施工管理。要关注 专业施工界面,在审图及施工中,在弱电图纸上有信息点 位,强电源必须配备到位,中央空调、电梯、消防、烟感、光 控等设备必须敷设与中心机房的预埋管线并且要预留扩 容空间。要确定强电与弱电的施工界限,关注电磁兼容与 干扰问题的解决。为了避免以后维修无施工图可查,应当 督促检查各施工单位的准确施工,且完工后提交系统竣工 图并存档。还应当注意协调交叉施工、施工次序等问题,做 到一次性布线到位,避免返工。 在智能化公共建筑通过验收并移交运营后,必须做好 对物业管理方的技能培训,使其充分熟悉智能建筑的各智 能化系统及设备如何运行、维护及保养。物业管理必须能 够在满足业主基本利益的同时还能提供安全、高效、舒适、 便捷的环境。对各建筑智能子系统及设备的维护由策略性 转向战略性维护。只有把需求、实施、管理贯穿其中,才能 收到良好效果。 5结论 纵观21世纪以来获奖智能化公共建筑作品,有的以 创新性的多功能服务形式为主要特征,有的以显著的建筑 风格、形态创新为创作目标,更多的则以高新技术的运用 为突出特点,这些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公共建筑智能化建 设的不断更新和变革。随着建筑材料科技、IT技术、绿色 能源等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智能化公共建筑在功能与形 态上的创新将不断涌现,而这些技术革新所提供的可能性 也决定着智能化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发展的走势与趋向。通 过将技术的物质力量和人性化的精神需求加以良好的平 衡,智能化公共建筑必然会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良的 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峰.智能建筑与建筑设计[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06). [21许兴灿.智能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建设科技,2012 (14). [315E ̄红,王方.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建筑『J].武汉工程大学 学报,2010,2:32. [4]幸玉亮.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C].中国图 书馆建筑研究跨世纪文集,2003,11:263. 【5]熊联娥,吴胜,魏启刚主编.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 预算知识问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22,57. [6]贾宏.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3,6: 106-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