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八年级语文学情抽考试卷(2014.3)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阅读下列这段话,给汉字加上拼音,给拼音补上汉字。(4分)

好一派生机àng 然的蓬莱仙境啊!这里有身材秀颀.( )的毛白杨,伸着绿如翡翠的叶子向你致意;这里有躯干枯瘠的古松,展着如虬.

( )龙般的枝丫向你问好;这里有争妍斗艳的奇花异草,挥着花骨朵向你欢呼,让人不能不zhù 立流连!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淮南秋雨夜, 。 (《闻雁》) 2) ,泥香带落花。 (《迎燕》)

3)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 , , , ,也不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白杨礼赞》)

4)我们大家要学习他 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 的人。 (《纪念白求恩》)

(5)“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侄》) (6)写出一句描写“杨柳”的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是( )(2分)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D.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 )(2分) A. 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偶得....之感。 B.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外国人突然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C. 中医擅长“望、闻、问、切”,察言观色....

以诊断病情。 D. 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的节目办得都有声有色....。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D.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6、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横线上再写两个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2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7.专题(6分)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请根据以下要求答题。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1分) (2)“爱鸟”专刊你准备拟订哪些栏目(请写出两三个)(3分)

(3)写出一句有关鸟的诗句。(2分) ① , 。

8、《水浒传》中有许多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武松——景阳冈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等。你还知道《水浒传》中哪些人物的故事,请仿照上面的例子也举两个:(4分) (1) —— (2) ——

二、理解与感悟(46分)

(一)古诗鉴赏。(4分)

9、阅读《池鹤》回答下列问题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这首诗既然是写“池鹤”为什么还要写“鸬鹚”、“鹦鹉”?(2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0—13题(14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

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②,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③。”

注:①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②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 ——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或:____ ____ (2)食:___ _____ (3)策: (4)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甲文,说说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8题。(13分)

唐初名相魏征说过四句很有见地的话:“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这里的“欲不可纵”意为,对一切欲望不可不加节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有些干部经受不住金钱、色情的引诱,面对五光十色的诱惑,萌生出权欲、钱欲、色欲、赌欲、舞欲、酒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近几年来,要员落马的报道屡见报端。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等人,无一不是毁在贪欲上。他们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贪来贪去,贪进了班房,这也是放纵私欲的必然结果。古人尚明白“欲不可纵”的道理,何况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各级干部怎样从腐败分子的堕落中引起反思和警惕,怎样做到端正“官念”,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诱惑。古人曰:“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心不贪,手才不会乱伸。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殉职时身上仅有8元7角钱,这8元7角钱是孔繁森无贪心的真实写照,映照出一个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一生。人不可有贪欲,贪欲一旦萌生将日益膨胀,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戒欲是每个共产党人终生面临的课题。据说古人在铜钱上打一个方孔,预示着钱眼如井,一旦掉进“钱眼”发横财者,必有横祸。贪欲就像一口无底之井,掉进去焉有不溺水之理,党纪国法告诉我们:欲不可纵! (选自《辽宁日报》作者杨金祥,有删节)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二自然段中从开头的“……屡见报端。”和“王宝森……必然结果。”都是证明论点的论据,请你说说这两个论据各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丰子恺的《杨柳》,完成19~23题.。(15分)

①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自问,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②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天下事往往如此。实际上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③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A)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④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精心地施肥培土,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⑤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

“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B)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⑥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

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

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

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18.阅读全文,请分条写出作者赞美杨柳的缘由。(写出三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1) ; (2) ; (3) 。

19.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 (3分)

20.联系文章内容赏析第③段、第⑤段中画直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分)

选( )句:

21.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阅读本文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4分)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说欢喜杨柳并与杨柳有缘“完全是偶然的”,可见,作者的人生喜好、追求是朴实自然。

B.第②段写“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花木的“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

与第③段写杨柳的“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形成对比,强调了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C.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第⑤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将批判对象拟人化,给人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感,便于作者间接而委婉地抒发情感。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从“杨柳”的生命中发掘了它的美好品性,使文

章主题得到深化。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和寻找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寻找;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寻找;有时拼命寻找,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寻找成了一种向往、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年级语文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盎 qí qiú 伫

2、 1)高斋闻雁来 2)翅湿沾微雨 3)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缺乏温和

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大有利于人民 (5)绝知此事要躬行(6)略 3、B 4、D 5、C

6、例:一次亲切的看望是一朵花,一次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甜蜜微笑是一朵花,一

次真诚的安慰是一多花(意思对即得分) 7.(1)如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等感情鲜明、表意明确的主题皆可。(2)

略(3)略

8、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棒打洪教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武松—血洗鸳鸯楼 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大闹飞云浦 武松—威震平安寨 武松—夜走蜈蚣岭 行者—单

臂擒方蜡 宋江—大破连环马 宋江—三打祝家庄 吴用—智取生辰纲 二、理解与感悟 (一)9、(1)通过对比突出鹤的仪表美与鸣声美,表现了鹤与众不同品格。(意思对即得分)

(2)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二) 10.答案:(1)有时 (2)喂(3)驱赶 (4)郊野。 (共2分。每小题1分)

11.答案: (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我所谓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 (共4分。每小题2分) 12.答案: ①伯乐不常有;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共3分。三个原因,每个1分)

13、此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甲文看法略;乙文提供参考意见:例如:

同意,没有好马即谓无马,“得人才者得天下”,领导者要招揽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不同意,没有好马还有普通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才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人的能力。

(三)14 对一切欲望不可不加节制(欲不可纵)

15前一个论据从整体入手,列举出我国干部比较常见的腐败欲望即事实,概括论述;后一个论据从局部具体入手,列举几个大贪官的放纵私欲带来的必然后果,即具体事实论证。 16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17 开头引用魏征的话提出论点、开门见山。

结尾用比喻论证来证明贪欲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党纪国法来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首尾呼应,行文先分后合,错落有致。 (四)(15分)18.(3分)(1)与杨柳有一种偶然的缘(随缘);(2)杨柳的形态美(外形美、美丽可爱);(3)杨柳贱而有用(生命力强、朴实无华、不求索取);(4)杨柳不忘根本(俯首顾着下面)(答出一点得1分,最多得3分) 19.(3分)不矛盾(1分)。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作者认为“向上原是好的” (1分)作者厌恶的是一般花木“向上”而忘本,不知感恩(1分)。(不写理由只答“不矛盾”不得分) 20.(3分)选(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枝上的叶子比作珠子(1分),形象地写出了枝芽的形状(2分)。或者:“微微的S线”(1分),生动地写出了杨柳的枝条在春风中优美的形态(1分),表达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1分)。

选(B)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有一点即得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杨柳与它的根本的亲密关系(1分),表达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1分)。或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环绕”、“依傍”、“扑进”等将柳枝人格化(1分),写出了杨柳的可爱(1分),表达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1分)。

21(4分)杨柳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1分);杨柳“下垂”的特点体现了谦逊、不忘根本的精神,这与春的精神相符合(1分)。

启发:要谦逊,永不忘本,不忘父母的养育根本,不忘祖国母亲这个根本……(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2分)C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