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甸中心小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学期初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家长会后进行统计,我校现有留守儿童60人.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德育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德育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材料,通过档案,我们留守儿童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三、突出两个重点,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好习惯养成教育。”
建心理咨询室,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室设在我的办公室,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副校长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不说话,问一句他们答一句,副校长把从老师那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说给他们听,一点点打动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理,渐渐他们由不说到愿意将他们的事说给我听,每一次他们说的都很动情,通过谈话了解到他们在该享受温暖幸福的童年之时而不该有的那种孤独,无助,原六年一班的祝金锴由沈阳某校转到我们学校二年半了,他的父母离异,相继成家,又分别有了孩子,妈妈从不给他打电话,更谈不上来看他,爸爸再婚后对他的关心少了,又有了一个小弟弟,不方便照顾他,因此回到湾甸和奶奶一起生活,他觉得父母都不要他了,为了引起重视,他经常打架,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原六级的陈浩男、孙浩男、杨勇志、安博成、宋书健、赵辉(现已经上了初中)是班里的老大难,不学习,经常违反纪律,当来到心理咨
询室后,他们泣不成声地讲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告诉我,他们想妈妈,他们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知道了孩子们的需要后,学校通过落实一名代理家长的方式填补孩子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每一位班主任是班级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从心理上对孩子们进行疏导,从生活上对孩子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从学习上优先关注留守儿童,从习惯养成上严格要求。二年二班代理家长刘淑芹老师为留守儿童洗衣服、买生活用品(手套、帽子、衣服、裤子、鞋等)、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定期带留守儿童回家过周末(教孩子们做家务、带孩子们踏青等)、定期给留守儿童的家长打电话,要求留守儿童的家长无论多忙,都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尽管父母远隔千里,但他们对孩子的牵挂却无时无刻不在。六年一班的代理家长张安铭,从孩子的习惯养成入手,在校要求每一位留守儿童会劳动(怎样打扫卫生、怎样做到物放有序、怎样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等),他们班的留守儿童多数是父母离异,非常淘气,叛逆心很强,他们自卑心理严重,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孩子,没人关心,没人要,所以经常犯想像不到的错误,(欺负弱小同学,中午午休时间在卖店打骂同学、给教师起外号、不学习、只要是有犯错误的情况就必有他们)张安铭老师多次到家中走访,了解每一名孩子的情况,针对不同孩子进行谈话(对父母离异的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教育他们大人的事情由他们自己解决,但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牵挂我们,爱着我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教育他们父母为了使我们生活的更好,迫于无耐外出打工),同时他还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像父亲一样与他们交朋友,还组织这八名学生组建了爱心团队,为班级学生服务、为弱小学生服务、为留守儿童服务,使他们树立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五年一班的班主任辛红艳,对待留守儿童如亲人、似妈妈,王祥志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继父又患癌症)前年由英额门小学转到我校,与唯一的亲人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有病,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无保障,仅靠低保维持生活,辛红艳用自己的钱为孩子买衣服、学习用品(他还得到了社会上各种救助,解决了基本生活),孩子刚来时不愿意说话,不会写字,不和同学们玩,混身上下很脏,头发很长,辛红艳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把孩子的衣服拿回家去洗,还经常从家里带些好吃的给孩子改善生活,孩子生日一定要让孩子吃上蛋糕,与班级里的学生共同为他过生日,过节一定要让他吃上其他小朋友有的食品,在她的关心下,王祥志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也愿意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了,班级的事情他也关心了,还主动的擦黑板,打扫卫生,打水等。赵敏是四年一班的代理家长,孩子小,各种习惯还没有养成,父母就远离他们外出打工,对这些年龄小的孩子的教育就更难
了,赵敏抓住每一次教育的机会,严格要求孩子的每一个习惯,从座立行的姿势,从待人处事的道理,从上课的倾听和注意力的培养等各个方面着手教育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队会、座谈等形式教给孩子们自我调节的心理方法,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祝金锴不再打架了,身边也多了些小朋友,陈浩男等孩子自发的组建了“留守儿童”爱心团队,对其他留守儿童进行帮助。有效的心理干预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创新一个主题,即“展示留守儿童的风采”
学校把“展示留守风采”主题作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切入点,让留守儿童优先参加国旗班,孙浩男、陈浩男等同学都成了国旗班的成员,领操员,两名领操员中一名就是留守儿童,广播站(张琪双羽),唱队都有留守儿童,培养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大力发掘留守儿童中的优秀代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三、开展十个一活动,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落实一名代理家长即手拉手,一帮一;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或班队会;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谈一次心;读一本好书;写一封亲情书信;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组织策划一次主题活动。
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学校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最生动感人的莫过于为留守儿童过快乐的生日party,各班通过为“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买一个生日蛋糕等形式,为留守儿童过温馨祥和、快乐的生日。组织策划“手拉手、暖留守”、“爱心关注留守,展示真我风采”等主题活动,一方面突出对留守儿童的关
爱,另一方面通过表演、演讲、竞技比赛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创设了展示风采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快乐、自信、关爱,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家”,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乐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