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来源:尚车旅游网
薛静: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财政与金融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 问题及策略研究 薛静 (中国建设银行 公司部,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产业经济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针对产业供应 链设计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一方面它优化了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改进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 力,另一方面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有效解决了客户融资难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融 资成本,增加了销售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新的金融创新服务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 潜力,但各商业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 『DO1]10.13939/j.cnki.zgsc.2017.04.057 1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供应链 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基础,为核心 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 价,尤其是针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无法做出合理的评价结果, 这样商业银行就难以准确掌握供应链的整体状况,银企信息 的不对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商业银行与客户交 易过程中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处于被动地位,企业故意隐瞒 对自己的不利信息,对外公布企业利好信息,这就导致商业 银行对企业错误评估。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经营过程中, 务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依托,通过核心企业专业的资源整合 能力,构建完整的闭环供应链金融链条,使得商业银行可以 利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难以应对当前复杂供应链融资环 充分获取链条上各个信贷企业的有效信息,提高商业银行风 险控制能力,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2)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客户群体。商业银行供应链 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供应链金融业务属于 专业化较高的新型业务,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供应链金融的快 速发展,更提升了该项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这就势必提高了 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信贷融资的模式,以核心企业为基础, 通过真实的贸易背景,注重交易过程的封闭性、连续性以及 供应链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供应链金融人 才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熟悉供应链全流程的 信贷资金的自偿性,将一些通过传统银行信贷业务难以实现 信贷融资的中小企业纳入了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范围,在风 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商业银行客户群 体,为商业银行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客户市场。与此同时,供 应链产品具有整体效应,在供应链体系中,各主体之问关系 运行规律,更要了解供应链条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产品的 特点,但是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 比重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业务熟练度较低,在业 务过程中对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有限;其次,供应链金 融业务的跨度较大,供应链条上的成员分属不同的行业、区 域、规模等,而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单元对应国家行政区域的 总支行层级管理模式,使得供应链风险管理在贷前调查、贷 中操作、贷后管理等环节上存在较大困难,增加了风险管理 密切,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因此商业 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有效派生其他的业务机会,拓 展更为广阔的市场份额。 (3)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盈利模式。一方面供应 链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经济收益,企业供应链融资是以 贸易类合同为背景,企业的融资模式具有“时间短、次数 难度;最后,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同于传统授信业务的信贷技 术、操作流程与营销模式,当前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风 险管理只是按照传统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没有针对供应链金 融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2)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较大。随着供应 链业务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为商业银行贡献了较高的经 济收益,各家商业银行为了争抢市场份额,纷纷将供应链金 频、还款快”的特点,这就势必会通过量的积累增加商业 银行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商业银行收益来源的多 元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涉及的参与主体较多,在供 应链金融活动中会产生大量、多样化且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经 济收益。 融业务作为重要发展对象,因此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商业银 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人手, 在市场定位、产品渠道建设、产品设计、客户偏好、系统技 术等方面都基本相同,银行为了获取客户,在一定程度上依 靠低价竞争来争夺市场,而在供应链产品设计方面都缺乏产 品创新,银行间供应链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偏高。 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近年来,我 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国内许多企业并没有建 立、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而银行针对中小 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不能够对其做出科学、有效的信用评 (3)国内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互 ^^…r=Ir一/.2--,] 财政与金融 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供应链业务网络化进程,供 应链业务的网络化能够有效降低供应链业务的成本,增加供 应链主体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会提高供应链业务对金融信息 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要求。而目前国内金融信息与电 子商务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供应链 金融业务,而且国内商业银行并未普遍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 技术等与供应链金融进行有机整合,阻碍了国内商业银行供 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 中国市场2017年第4期(总第923期) 银行供应链金融规模化、跨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全 力推进供应链金融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扩大供应链业务的辐射范围,借助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建立虚拟的扩展供应链,构建内部网络运行系统与外部网络 运行系统,引入先进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营销策略与渠道通过 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资源,同时利用当前先进的RFID、 GPS、EDI等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以信息的 形式及时反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资金流动等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策略 (1)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风险防控措施。首先,认真 甄选并严格准入供应链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相 信息,使商业银行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其信息流、资金流、物 流的情况,实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三流合一”,有效 降低其供应链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的经济 收益。 关政策,在客户营销阶段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审 查,挑选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优、行业规模大、企业影响 力强的企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并对其上、下游企业进行 严格筛选与准人;其次,要充分重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 主导作用,利用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排他性优 惠策略,实现信用绑定,降低商业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再 次,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提高其风险防范意 识,同时加强对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防范措施,对融资企业 (3)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品牌宣传与产品创新。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 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加强品牌宣传力度,针对不同行业、 领域与规模的供应链业务,采取不同的品牌宣传策略,做到 精准营销,采用广告、新闻、报纸、杂志等渠道提升商业银 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 产品的创新,结合银行自身特点,谋求差异化竞争,避免供 应链金融服务的同质化,最终形成具有专业影响力、认知度 高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 贷前、贷中、贷后工作进行严格管理;最后,建立健全有效 的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利用该机制进行供应链金 融风险信号的检测诊断,通过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异常信 号,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大小及可能 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同时将采集的信号传输给供应链金融 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对各项风险指标分析与判断,对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田军,盛昌琴,王智超.网络环境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特 征与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11(12). [2]胡星,刘欣.探析商业银行推行供应链金融的问题与对策 [J].时代金融,2016(26). [作者简介]薛静(1982一),女,硕士,中国建设银行公司 部。研究方向:网络及供应链金融。 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 风险类别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将有可能发生的 损失降到最小。 . (2)推进供应链金融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实现商业 (上接P23)分配不平等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要素偏向性的技 [Jj.Review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16(3):516—536. 术进步。他通过比较封闭经济和自由贸易经济下的要素价格 变化,论证了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说明要素偏 向性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技能溢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 ̄IIIII并 非劳动密集型国家的贸易所致。林毅夫、刘培林(2003) 对我国的地区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认为造成我国地区收入 [6]杨小凯,张定胜.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和收人分配[J]. 世界经济,2004(9):3—12. [7]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J].世界经济研究, 2005(10):39—46. [8]J.Bhagwati, (5). N.Srinivasan.Trade and pove ̄y in the poor 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赶超发展战略,与 对外开放度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对外开放度只是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地区摆脱赶超战略的力度。 参考文献: [1]Adrian Wood.How trade hurt unskilled workers f 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1995(9):57—80.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Proceedings,2000 [9]徐水安.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收入分配的演变[J].世界经 济文汇,2003(4):44—53. [1O]袁冬梅,魏后凯,杨焕.对外开放、贸易商品结构与中 国城乡收入差距[J].科技与经济,2011(6). [11]何璋,覃东海.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以 中国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3(2):38—43. [12]胡超.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国的经验研究 [J].经济全球化问题,2008(3):22—27. [13]Paul Krugman.Growing world trad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f 2]Edward E.Lamer.What’S the use of factor contents?[J]. Journal of l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50):17—49. [3]乔万尼・A.科尼亚.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 和转型国家收入不平等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3). [4]Adams,S..Globaliz ̄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Implication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 30(2):725—735. [J].Brooking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1995(1):327—362. [14]Paul Krugman.Technology,trade and factor pric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50):51—71. [15]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J] 经济参考研究,2003(3). [5]Dresher and Gaston.Has globalization increased inequal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