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同步练习及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dòu fu shāo wēi huā lěi xiōng yǒng bīn kè

qín jiàn chú fáng líng lì chōu ti zhòu wén

xuán yá qiào bì bié chū xīn cái

二、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zhuài) 蜷n) 迂回(yū yú) 摇曳(yè缩(juǎn quá...i) 气氛n) 磅ng páng) 挨揍(āi á(fēn fè礴(bà...ng hōng) 弄巧成拙(zhuō zhuó) 一哄而散(hò..

三、 辨字组词。

虚(_________) 旋(_________) 媚(_________) 绊(_________) 虑(_________) 旅(_________) 眉(_________) 拌(_________)

四、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七(__)八 (__)水(__)山 居高(__)下 张灯(__)彩 四(__)(__)方 (__)徐上(__) 大江南(__) 热血沸(__) 1. 过年了!过年了!大街上(____),热闹非凡。 2.我们(____),把敌人的行踪看得一清二楚。

五、 表示“笑”的词语有很多,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括

1 / 4

号里。

狞笑 苦笑 嘲笑 冷笑 微笑 1.死亡在洪水的(_______)声中逼近。

2.发着高烧的他强打精神对着摄像机(________)了一下。

3.别人犯了错误,我们不能(________),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4.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幸福的(________)。

5.李班长(_______)着说:“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消息,没门儿!” 表示“笑”的词语还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他曾与苏轼齐名,世称__________。

2.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代 ,“清平乐”是______名。

3.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4.“春归何处?____________。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___________;后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之情。表现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5.“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诗中表达的是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上阕写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7.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2 / 4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4

1、豆腐 稍微 花蕾 汹涌 宾客 琴键 厨房 伶俐 抽屉 皱纹 悬崖峭壁 别出心裁 2、yū yè quán āi fēn páng zhuō hòng

3、空虚 旋转 妩媚 绊倒 考虑 旅游 眉毛 拌面

4、横 竖 万 千 临 结 面 八 徐 升 北 腾 张灯结彩 居高临下

5、狞笑 苦笑 嘲笑 微笑 冷笑 狂笑 傻笑 讥笑 奸笑

6、宋 黄庭坚 “苏黄” 宋 词牌 初夏 惜春 寂寞无行路 唤取归来同住 拟人 寂寞 对春天的喜爱 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春之无踪影可寻 寂寞无行路 除非问取黄鹂 因风飞过蔷薇 7、

1. 宋代 词牌 2. 初夏 惜春

3.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和追求

4.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同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