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l卷第3期 2010年5月 云梦学刊 Journal ofYunmeng Vo1.31.No.3 Mav.2010 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谈问题少年的成因与转化 隋幸华 (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与法学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大量问题少年的出现已引起了社会广泛重视。通过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孙悟空 的成长经历可以对转化现代问题少年提供新的启示,找到新的途径。 关键词:孙悟空;问题少年;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0)03—0132-03 问题少年是指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有违法犯罪 倾向且经常实施不良行为或已经实施了违法犯罪 行为的少年。来自国家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 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 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 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成功转化问题少 遥的灵台方寸山拜师学艺,但在他学得一些本事 后.他又闯龙宫强夺如意金箍棒,入幽冥界强销名 号,最后在天界偷蟠桃、抢仙丹、大闹天宫,至此,他 成了一个三界之中劣迹斑斑、声名狼藉的问题少 年。同样,现代问题少年基本上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调查表明,问题少年大都出自家庭破裂型、父母不 和型、家长行为不良型、家长不管型、家境困难型、 暴力型、溺爱型等问题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教育大都先天不足,无法上学或学习 不好,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坏人的引诱,成为 问题少年。 (二)社会因素 年,对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青少年的健 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实际上,问题少年在我国古 代社会里就有。在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 空最初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少年.他保护唐僧西天 取经.而最终成了佛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问题少年 的转化过程。 一、问题少年的形成原因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的 各种正确或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青少年在同 (一)家庭因素 美国学者马丁・R・哈斯克尔和路易斯-隆斯基 雅布认为,对人们的影响最深远的社会组织是家 社会的交往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在学到不少 新知识的同时.也深受一些不良习气和行为的腐 蚀。花果山是孙悟空最早接触到的社会之一,正是 庭。父母的品德修养、言行举止、家庭环境以及家庭 教育的导向对孩子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家庭结 构残缺、家庭教育的缺失都会给青少年带来毁灭性 的不良影响。(r6游记》对孙悟空的出生是这样描写 的:“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大,因见风,化作 一因为他比其他的猴子们要多些本事才成为了花果 山的猴王。这对于涉世未深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孙 悟空来说就形成了他信奉成王败寇的实力主义的 观念,而这一观念的形成虽然曾使得他好学上进, 但更为他以后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奠定了 心理基础。天庭也是孙悟空最早接触到的社会之 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由此看来,孙悟空 是从石头里生出来的.无父无母也没有家,是一个 孤儿,从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爱照顾,亦没有得到 父母的良好教育。正因为如此,他自立自强,但行为 乖张,自负叛逆,我行我素,有较强的对抗情绪。在 他意识到自己没本事时.能历尽千辛万苦去万里之 收稿日期:2010—01—06 .而他被这个社会所认知却是因为他在龙宫和幽 冥界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对于他的这些行为,社会 本可以通过某种机制来约束他,也可以通过某种方 式来转化他。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天庭既无法用强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O8YBB244)。 作者简介:隋幸华(1977~),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与法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第3期 隋幸华: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谈问题少年的成因与转化 制力来约束他,也没有谁试图通过一个可行的方式 来转化他。虽然太白金星曾建议:“降一道招安圣 以此来逃避一个做老师的育人责任。在这样一个 重智轻德的老师教育下的孙悟空变成一个问题少 年也不足为奇。 二、对问题少年的转化方法 (一)承担相应的责任 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篆 拘束此间。”但他们给予孙悟空的却与他的期望值 相差太远,不仅没有达到约束他、转化他的目的,反 而让孙悟空认为天庭是戏弄于他,从而更加加重了 他对社会的对抗情绪,进一步推动了他变成一个问 问题少年往往缺乏责任感.在他们最初做出 一些小的不良行为时,成人(主要是家长)往往以 题少年。可见,不良的社会环境也是促成孙悟空变 他们年纪小、不懂事来为他们推脱责任,久而久 成问题少年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调查表明.城市 闲散未成年犯的居住地区中有歌舞厅的占72.2%。 有录象厅的占74.1%,有游戏厅的占83%.有台球 馆的占68%。生活在这种充斥着低层次文化娱乐场 所的环境中,每天接受着低级趣味的熏染.在辨别 是IIII力还不够强的少年时期,极易形成错误的是 非观念和对粗俗趣味的追求,从而沦为问题少年, 甚至直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教育因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真正意义上的教 育应该是教书与育人并重.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由于市场经 济和高考的影响。许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发生了 偏差,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升学率而忽视了对他们 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些学校在德育教育上缺乏一 致性和相对稳定性,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 理想和集体主义精神,而另一方面又把自私自利、 斤斤计较等不良习气带给学生;有些学校对学生中 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行为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杜绝,甚至出了问题还遮遮掩 掩.不及时上报处理:还有些学校甚至对某些问题 学生不闻不问,将其抛给家长或社会了事。学校的 这些不正确的行为都是产生问题少年的诱因。《西 游记》一书中描写的孙悟空最初受到的教育并不能 算是完整的教育.而他的老师菩提祖师也不能算是 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菩提祖师本领高强,学问高 深,而且也认识到了孙悟空的聪明好学,教了他许 多未曾教给其他弟子的本领,如长寿之诀、七十二 般变化、筋斗云等,从这方面说,他教书是不错的。 但同样他也认识到了孙悟空是一个问题少年.今后 可能会惹祸.却没有尽到一个老师育人的职责,从 未在品行上对他进行过教育.只是一句“你这去, 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 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 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之,形成了他们不负责任的心理,这很容易使他 们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笔者认为,青少年一定 要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责任。如果他们的不良 行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或者法律明文规定 可以免除处罚,则只需受到道德或校纪校规的约 束,由家长、老师、学校或者社区来进行转化教 育:若不良少年的某种行为一旦触犯了法律并且 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则本人必须在能力范 围之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西游记》中描写了 许多孙悟空的不良行为。其中尤其以大闹天宫为 甚,这些行为几乎都是性质严重的不良行为.当 然孙悟空也为他的不良行为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为了对他实施惩罚.如来佛祖“将五指化作金木 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 住”,“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 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孙悟空当时口能 言,身却不能动;饥了有铁丸子吃,渴了有铜汁 饮,但一定要等到灾愆满日才会有人救他。正因 为孙悟空为他的不良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 以,当观音菩萨来看他时,他说:“我已经知悔了, 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可见,对自己 的不良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是转化问题少年的 途径之一。 (二)发掘优势并用其所长 人各有所长。问题少年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 是许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有太多不良行为而让别人 忽略了他们的优势,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认为自 己一无是处,怠于转变。其实,青少年是表现欲最为 强烈的时期,他们乐于也善于表现自己的长处。如 果能够细心观察.发掘问题少年身上的闪光点并用 其所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 就感,这无疑对他们的转化能起到关键作用。孙悟 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有火眼金睛,会翻筋斗云,是个 很有内才的问题少年.而西天取经也是一项非常艰 难的任务,让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去取经,一路上要 云梦学刊 2010拄 降妖除魔,都需要孙悟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本 事实上,在以后的困难面前。孙悟空再也没打过退 领,这样,一路上孙悟空不断制服妖魔,他的人生价 堂鼓。而观音菩萨组建的这个取经的队伍也是一 值得到体现,他也就慢慢完成了一个由“问题少年” 个充满爱心的集体,特别是唐僧。他的一言一行无 到“优秀青年”的转化过程。 不体现了他对天下苍生的爱。在这样一个集体里 三)关爱与制约相结合 长期生活,孙悟空的转变也有了坚实的基础。在取 问题少年的形成往往与缺少关爱有关.笔者 经的过程中。也就是孙悟空转化的过程中,孙悟空 接触到问题少年不外乎家庭残缺不全、家庭不和 遇到了许多困难。观音菩萨都亲自帮忙解决,这些 睦或父母忙于工作而疏于关心教育的孩子。因此, 行为无不体现出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关爱,增强 在转化问题少年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爱心。同时, 了他转化的信心。同时观音菩萨也认识到孙悟空 转化问题少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转化过 性泼凶顽。在转化过程中肯定还会做出一些不良 程中.问题少年肯定还会做出一些不良行为,因 行为,如不加以管束,肯定又会走上歪道。于是,她 此,一定要宽严结合。《西游记》里塑造的观音菩萨 设计给孙悟空一个“金箍”,并授权每天陪在他身 是一个“教育家”的形象。当孙悟空正在接受处罚 边的师傅唐僧.只要他不服管教。就可以念动“紧 的时候,观音菩萨就“特留残步看你(孙悟空)”,并 箍咒”.借此来约束他。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观音菩 且到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叫他救你,使孙悟 萨的这一举措让孙悟空意识到了“规则”的存在及 空看到了转变的希望。但在孙悟空见到唐僧后,却 其重要性,从而使他明白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 打起了退堂鼓,“我回海上去也。”行者扯住菩萨不 事情不能做。观音菩萨的关爱使得孙悟空有了转 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 化的希望与信心,她的制约措施又使得孙悟空在 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 转化的过程中不至于偏离轨道,正是她的关爱与 命也难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 制约相结合的方法在转化孙悟空的过程中起了重 了!”这时,观音菩萨又开始了她的爱心教育,菩萨 要作用。 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 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 参考文献: 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 【l】吴承恩.西游记【M】.长沙:岳麓书社,1998. 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 【2】胡艳辉.“问题少年”矫治体系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阳永红.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思考们.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 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观音菩萨的一 (O9). 番慈母般的话语无疑坚定了孙悟空转化的决心. 【责任编辑、校对锤兴永】 ON THE CAUSE AND TRANSF0RMAT10N 0F PROBLEM几ⅣENILE THROUGH THE GR0Ⅵ H EXPERIENCE OF SUN、 厂I ONG SUI Xing-hua (College of Poliitcs and Law,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eyang 414006,China) Abstract:The number of problem juvenile has been rapidly increasing,which has aroused public aaention.It is discovered that some enlightenment and new ways to the cau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problem juvenile could be gained from hte study of hte growth experience of Sun Wu Kong in West Journey. Key words:Sun Wu Kong;problem juvenile;cause;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