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的研究发展
摘要: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虽然当今治疗癌症的水平与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着,但是距离人们的预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论是原有的技术,还是新的发现,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深化和发展。本文作者以癌细胞为中心,对最新成果、目前现状、未来展望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癌细胞、发展、综述
1.癌细胞的特点:
1.1癌细胞从整体上看的特点:无限增殖: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接触抑制现象丧失。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易于被凝集素凝集。粘壁性下降。细胞骨架结构紊乱。产生新的膜抗原。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等等。
1.2单个癌细胞的特征:癌细胞核可比正常大1-5倍。核大小不等。核畸形核膜增厚。核深染。核质比例失常。癌细胞具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癌细胞的细胞活动
2.1癌变
癌变是癌变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细胞基因组发生了突变,继而出现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异常,并将有缺陷的遗传物质传递下去,直至癌组织的出现。
癌细胞也有可能是由于致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具体来说,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致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随着细胞分裂,一代一代传下去,致癌基因处于抑制状态。一旦细胞的正常调节过程受到阻碍,就可能使致癌基因转变成激活状态,这个细胞转化成为癌细胞。
2.2增殖
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为不受控制的快速有丝分裂。在增殖过程中,癌细胞癌细胞分泌特殊物质,溶解及破坏周围组织,提供空间。据 Sun RC 2014 年 2 月 7 日[Cell Metabol,2014,19(2):285-292.]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癌细胞在氧气含量较低(缺氧状况)的肿瘤组织中依然存活生长,这对于开发逆转缺氧相关路径从而来抑制肿瘤生长的新型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2.3转移
人们普遍相信,片状伪足在驱动癌细胞迁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它通过附着在基底膜上而产生拉动细胞体向前的力量.近来的研究证明,切丝蛋白是癌细胞运动和迁移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切丝蛋白的局部激活可以诱导片状伪足的形成,并设定细胞运动的方向。【2】
3.近年来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
3.1手术治疗
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
3.2化学治疗
是用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治疗癌症。由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快速的细胞分裂及生长,所以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借由干扰细胞分裂的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譬如抑制DNA复制或是阻止染色体分离。
3.3放射线治疗
也称放疗、辐射疗法,是使用辐射线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放射治疗可经由体外放射治疗或体内接近放射治疗,
3.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从90 年代后期开始在治疗某些类型癌症上得到明显的效果,与化疗一样可以有效治疗癌症,但是副作用与化疗相较之下减少许多。在目前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这项治疗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异性对抗癌细胞的不正常或失调蛋白质的小分子,疗效显著,但耐药基因的出现是目前阻碍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障碍。
4.对抗癌细胞最新的技术
4.1CXCR4 在胃癌高转移细胞系中表达水平较高,其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 作用于高转移潜能细胞后,该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并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blot 检测其VEGF 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VEGF 表达水平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也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以上结果说明CXCR4 拮抗剂AMD3100 能够控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与下调了VEGF 的表达相关。【1】
4.2清华大学在2014年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
示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癌细胞要生存,需要依赖葡萄糖作为其“口粮”,而由于癌细胞消化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不到普通细胞的15%,所以癌细胞就需要比正常细胞摄入更多的葡萄糖,也就需要通过负载更多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完成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因此,如能研究清楚转运蛋白GLUT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就有可能通过调控它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既可以增加正常细胞内葡萄糖供应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又可能通过特异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标。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1问题
治疗效果的传统判断指标对肿瘤侵袭的评估意义不大。治疗非常早期的癌症,抑制细胞运动可能是有用的策略.但是,如果诊断时就已出现微转移,那么抑制癌细胞的运动对于防止进一步的转移可能是远远不够的.在发展抗侵袭策略中,主要的实际问题是评估它们在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治疗效果的传统判断指标如肿瘤大小、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标志物等对肿瘤侵袭的评估意义不大.因为在病人身上不能直接测量癌细胞的运动,从组织学分析推断出的运动也不是太可靠,疾病的转移型演进常常是细胞侵袭非常间接的判断。【2】
5.2展望
虽然当今治疗癌症的水平与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着,但是距离人们的预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论是原有的技术,还是新的发现,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深化和发展。全方位的去观察癌细胞,可能会有新的视角。相信必有一天,更完善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会出现在大众眼前。
参考文献:
【1】作者: 刘丽娟, 关国锋, 王小娟, 薛琳, 李亚妮, 王飙落, 梁树辉, 丁杰,
2015 《AMD3100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及其机制研究》
【2】彭亦良, 梁后杰 2006 癌细胞运动与迁移的分子机制
【3】 吴兴, 陈峥嵘 2003 硒诱导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4】 黎建军,陈诗萍,古模发,等 2012 NK 细胞对不同人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
【5】反义MUC2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2005 张晓艳,易永芬,肖春卫
【6】胡德红 蔡林涛 等人 2015 纳米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和展望
【7】李玲 2013 CREB在前列腺癌细胞DU145中的表达机制及抗癌功能分析
【8】《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4年02期 癌细胞如何在缺氧环境下继续疯狂生长
【9】《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S1期 检测癌细胞新方法:让纳米粒子进入体内
【10】张有民 徐淑惠 王永潮 1981 癌细胞的热化学研究
【11】刘军锋 邢娟 李向民 秦丹 李金莲 2015磁性纳米粒子作用于肝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