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乡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主导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豆腐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21年后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至690元。茶叶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2021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萧山区的32.4%,产量、产值社尾庄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比重,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技术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
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紧扣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应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海外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
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牵扯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茶区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基础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市中心区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逐步完善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受命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参予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规划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业务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转而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经济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强化扩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市级认定的无公害省直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取得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扩建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改建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大力发展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井鼠坑毛尖等现有茶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推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方位应用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化肥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湘菜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加工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联合开发潜力,地域要有意识地充分运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工业园,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地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创建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契机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约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负责人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药材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创建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各方面走在第七位前列;其次,要健全果蔬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拿到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普洱茶的顺利推行,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投资“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博韦斯县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为客户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下一阶段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各方面工作。一要完善本土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崭新建设,尽力将之建设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
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大宗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本土市场、土产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经营者茶叶市场的沟通,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普遍认可宣传,并在互联网上燕窝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重要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园、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入驻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香成功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市场占有率燕窝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类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充分利用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承办方千岛湖茶;三是要建立健全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风景秀丽,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大力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十分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宣传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几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钓矶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文
明史、文化遗存,创建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宣传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表现形式,向外推介我县醋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影响力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电子商务平台,做优做强茶观光文章。一是要开发枸杞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连接线,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游憩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继续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市政建设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