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伟 刘卫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4期
摘要 介绍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效益。 关键词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河南商丘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19-01近年来,商丘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化协调,粮为基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加快现代农业种植小区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产业优势、农业效益、示范带动,力求在新、特、名、优上有所突破,努力打造商丘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以柘城县三樱椒、夏邑县食用菌、宁陵县金顶谢花酥梨、虞城县红富士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 1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1.1 现代农业种植小区发展迅猛,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7年商丘市现代农业种植小区开始建设以来,规模效益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特色产业基地。如夏邑县车站镇的食用菌,睢阳区李口镇、虞城大杨集的西瓜,柘城县胡襄镇,宁陵县孔集乡的三樱椒,宁陵程楼乡的温棚黄瓜,睢县城郊乡的芹菜,民权县花园乡的花菜,睢阳区郭村镇的脱毒马铃薯等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种植小区总数已由2007年的40个发展到现在的100个,总规模达到8万hm2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3 hm2。
1.2 特色农产品花色品种增加,品牌认证实现突破
通过一引二繁三推广,全市的名、特、优、新品种更加丰富,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品牌不断增多。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7个,面积17万hm2;无公害产品119个,年产量100万t;绿色食品16个,年产量13万t。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被河南省农业厅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达0.3万hm2;注册生产的“龙雨”粉丝、“梁苑”番茄、“代庄”草莓、“故道情”牌香蒜等10个产品被评为“河南名牌农产品”。
1.3 区域特色初步显现,农业产业化集群稳步推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开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不断发展壮大,生产由原来零星的插花分布,向跨行政区域的片状、带状发展,形成各具优势的农业产业化带和产业群,一些主导产业已呈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如夏邑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以食用菌、果蔬产业化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以中州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河南金之荣食品有限公司等为支撑,以车站镇程大庄为核心基地,覆盖车站、王集、李集等乡镇的食用菌产业化集群。
1.4 产、供、销体系逐步健全,产业效应日趋明显
全市已初步形成以蔬菜、瓜果、食用菌及后续产品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目前,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84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企业57家,涵盖了粮、棉、油、菜、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年产值逾200亿元,带动生产基地逾200个、农户逾130万户从事规模生产,占全市总农户的22.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的18%以上来源于产业化经营,优质特色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1-2]。 2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土地经营规模小,抗灾能力弱
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布局分散、规模小,主导产业不突出,没有形成区域种植;基础设施不配套,基地缺乏必要的水利、交通、用电等基础条件,特别是设施特色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改善[3]。 2.2 政策扶持力度小,服务水平不高
商丘市是农业大市,国家、省和市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政策、资金扶持上都比较到位。但对特色农业扶持范围较小,扶持力度不够,资金少且分散。金融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和资金安全因素考虑,对企业和产业大户的信贷支持往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科技支撑力不强,部分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受资金、技术的影响,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机制不健全,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弱。技术服务也往往注重产中,而对产前、产后服务缺少思路和办法,领域延伸、空间拓展不够,致使一些特色农产品关键技术到位率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贮藏加工应用率低,特色产业产量、质量、效益不高[4]。 3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3.1 加快推进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扩大产业基地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借鉴商丘市农村土地“小块并块大块”互换流转成功经验做法,在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两不变”原则(即保留原有分地人口不变,保留原有耕地面积不变)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小并大”工作。注意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吸引外来工商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生产。 3.2 扶持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利用现有龙头企业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有优 (下转第321页) (上接第319页)
势明显、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使之发挥大的带动力,推动商丘市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对特色明显、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有发展潜力的小规模加工企业,帮助企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深度加工、发展水平和带动作用。 3.3 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
立足现有品牌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业品牌。一方面加快建立、完善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作为标准化生产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继续推进品种、技术、知识3项更新,引导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评奖、评优,提高产品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完善现有质量监督、监测体系和控制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保护名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3.4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
着力抓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新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鼓励农技人员采取离岗、兼职等形式创办或以技术入股领办农业示范基地,加强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户的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培训等惠民工程,重点提高规模化基地种植大户的科技素质,培养一批骨干农民。 3.5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支持
加大对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强政策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领,统筹协调;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发展项目,整合各类惠农支农资金,加大对特色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和财政担保中心、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解决特色农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参考文献
[1] 全胜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1(8):192-194.
[2] 袁久和,祁春节.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成长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60-66.
[3] 蔡守琴.绿色农业视角下青海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及对策[J].攀登,2011,30(4):90-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