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2012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2年第22期 国有企业“去垄断”对策分析 曲 丽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22) 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历经3O余年,从国企获利能力分析,其效益大幅提高,但经过总体分析发现大部分的利润是通 过垄断地位获得,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从国企垄断现状分析,认为国企垄断在效率、公平和创新方面存在垄断阻碍市场 机制的发挥,降低全民的福利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研究。 关键词:国企垄断;国企改革;行政垄断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2—0020—01 会资本无法进入、竞争机制无法构建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无 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的需要。虽然也在需 求高峰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火车电话订票和网上订票的 启动、公路节假日免收小客车过路费等措施,但也没根本上 1 国有企业垄断的现状分析 1.1 国企改革已显成效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经3O余年,经历了以放权让利 特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阶段,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 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阶段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 机制的改革阶段。已经逐步改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局 ,改革的成效也开始逐步日渐显现。从2003年,国有企 业实现利润总额约4800亿元,到2005年约实现利润为 9047亿元.再到2011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2556.8亿元,相 比2003年利润增长了近5倍。2011年中国央企全年累计 实现净利润9,1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 。但由于 行等,凭借政府资源和特许经营设置市场准入的门槛的行 受到整个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较2010年的42.8 增速 业;还有一种是经济垄断,由于技术进步、创新形成的市场 仍大幅下滑。从近9年的盈利的绝对数据和相对数据来 垄断。在对我国国有企业垄断分析的过程中,我国国企的 解决人们对出行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没有更多的竞 争者也就无从谈起如何提高企业的的竞争力,更谈不上企 业运作效率的提高。 我国的国企垄断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垄断,如高 速公路、铁路路网、输油管道等具有规模效应的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行业;一种是行政垄断,如烟草、石油、天然气、银 其次是自然垄断,经济性垄断 看,国有企业已摆脱了亏损的局面,并且连续多年实现了盈 垄断大部分属于行政性垄断,所占比重相对较少。 利的高速增长,单这一点看,国企改革初显成效。 1。2 国企垄断程度不断增加 2国企垄断的影响分析 在对国有企业目前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却发 2.1效率方面 现国企利润主要是由石油、烟草、交通、通讯、建材、天然气、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任何国家和企 有色金属等行业贡献,而这些行业的利润更多的是通过垄 业都应面对的根本问题,尤其对于发展中的我国而言,虽然 断地位获取的,而不是靠经营能力获得的。国有企业在“抓 某些资源在总量处在世界的前列,但毕竟中国人口众多,所 大放小”之后,资源不断集中,不同行业都出现了不同形式 以中国的企业更应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为广大人民谋福 的垄断。所以,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通过改革 利。而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性阻碍了资源配置有效的路 完全解决,而以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集中在竞争性的行 径,势必会造成大量资源不能更好的发挥其效益,最终损害 业中,垄断行业的改革从1994年的联通建立到今天也不过 的将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近18年的时间,大规模的改制始于新世纪以来的电信、电 2.2公平方面 力、民航分拆重组,部分垄断行业呈现了多家参与竞争的局 在公平方面体现最充分的就是工资,尤其在近几年对 面,但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 国有企业工资的曝光,相同的工作内容在国有企业可能一 般比非国有企业的工资高出2—3倍,而且其增长速度更是 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 惊人,更不用谈垄断国有企业的福利了。所以,行政性垄断 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此外,包 的存在严重影响其公平性,限制各主体参与市场的机会。 括炯草和水务等也大多由国有企业垄断,国有企业还提供 在垄断市场内,垄断国有企业通过其对垄断权力的行驶,限 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另外,国有及 制参与竞争的机会,提高进入者的壁垒,并且借助其垄断地 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公用事业、科技发展等方面也处于绝 位,对相关市场的参与者产生积压效应。垄断行业借助垄 对控制的地位。这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贡献了大部分利 断权获得大大高于市场竞争垄断利润,最终的影响结果就 润 从整个经济来看,中国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在急剧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被侵占。 向极少数中央企业集中,中国经济的垄断格局已经大致确 2.3创新方面 定 从部分垄断国企看,如铁道部。其掌握着全路的主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技 生产、经营、投资、分配权力,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监 术和自主知识的创新。我国的国有企业虽然在技术研发上 督管理权,又有资产经营权;既是行业法规、条例的制定者, 已增加了投入,但整体来看还是科研投人不足,和发达国家 又是这些法规和条例的执行者。由此造成的就是诸如服务 比差距很大。垄断国企严重阻碍了技术的进步,长远来看 质量下降、价格居高不下、路网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增多、社 势必将影响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一方面,由于垄断国企靠 从总体上看,中央企业80 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 作者简介:曲丽(1982一),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现代商贸工业 No.22,2012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Ol2年第27期 公司创业、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探讨 基于环境的调节作用 高 静夏忠慧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08) 摘 要:有很多学者已经证实了公司创业和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之间都存在着正向的关系,并且也有研究表明公司创 业与动态能力之间也存在着联系,但是对于两者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通过讨论,提出了在环境的调节作用 下,动态能力在公司创业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公司创业;动态能力;组织绩效;环境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2—002l—O2 1 引言 手段,可以使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顾客偏好的频繁变化以及新产 动态能力对于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非常重要。企 品开发周期的缩短,公司想通过某种产品或技术获得长久 业只有形成与提高动态能力,才能持续地获得竞争优势,使 的竞争优势几乎已经不可能,如何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 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学者在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研 优势已经成为了一项新的挑战。 究中,基于资源基础观和核心能力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基于 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始重新思考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动 不断动态变化的环境,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许多研究都 态能力理论和公司创业理论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前者是 指出,动态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是在动态市场 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后者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必要因素。 得以实现的过程和形式,两者都是关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由于动态能力和公司创业的出现都是为了应对不断变 的研究。 化的行业环境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两者之间存在着很 迄今为止,公司创业理论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多共同点。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动态能力和公司创业之阀 理论和实证研究不断增多。许多研究都指出,公司创业与 是存在着联系的。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两者对于绩效 公司绩效存在密切关系,公司创业作为创造价值和创新的 的研究也并非少数。两者在一定程度都被证实对企业的绩 的主要是垄断权力来获得高额收益,不用技术创新也可以 高于行业的利润水平的,这部分要与正常企业参与竞争获 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普遍缺乏创新动力;另一方面, 利区别开来,专门设立垄断利润的税率,保证此部分利润能 国有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企业家的长期化 真正用于提高全民的福祉,例如是否可以考虑把垄断获利 行为不能有效激励,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明显不 用于填补养老金的缺口。 足。这些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科研开发的投 3.3降低垄断行业的进入门槛 入,最终的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 分析我国的垄断行业,由于多是由政府权力限制的行 3 国有垄断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政性垄断,所以,作为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市场准入门槛,允 3.1逐步放开政策 许民营资本进入到例如电信、医疗等行业,通过竞争来发摊 垄断行业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一旦改革失败,造 市场的调节作用,但同时政府要加大监管的力度,保证服务 成的社会影响难以想象 所以,在对垄断国有企业改革的 的质量。同时作为银行要在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资金使 过程中,要对不同行业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比较,对其放开后 用上本着公平、公『E的原则进行贷款,保证非国有企业能任 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都有应急的解决措施.力保改革的 参与竞争上与国有企业有着统一的标准。 成功。“十二五”中对国有企业划分成两类,一类是公益性 3。4完善配套辅助措施 国有企业,另一类是竞争性国有企业。公益性国有企业不 改革势必要影响现有利益集团的利益损害,也会成为 仅要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还要兼顾社会服务。公益性质 改革的重大阻碍。但如果代价小于未来可能获得的利益, 的国有企业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 改革还是要进行下去,毕竟改革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仅晓得 在进行深化改革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保证公益性质的国有 利益团体获利,而是要实现全民利益的提高。所以,改革过 企业的正常运作,国家要从定价、市场监控、税收等方面保 程要一定程度的保证例如下岗工人的安置,建立健全的制 证公益性企业的全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对于竞争性的 度规避由于改革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国有企业近尽量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营资金的进人,通过 参考文献 市场的机制来完成改制。 3.2重点改革策略 [1]陈佳贵.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M3.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国有企业渗透在各行各业,我们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 社.2008. 要有的放矢,要平衡全局,抓住重点,尤其要在涉及民生的 [2]袁志刚,邵挺.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功能及其进一步改革[J].学 问题上进行体制上的深化改革,要对自然垄断的国有企业 术月刊.2OlO,(01). [3]王慧峰.国企垄断如何破:放宽准入给民营经济腾出空间[N].人 从全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改革,而不能仅仅是“保值增 民政协报,2012-03-13(A02). 值”。其次对于垄断行业的垄断利润的分配问题,以往这些 [4]戚聿东.不公正的发展:中国国企垄断现状[J].董事会,2olz, 利润没有单独进行核算和上缴,基本上留在企业进行再投 (02). 入进行扩大再生产,但是这部分利润是由于垄断带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