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作者:李全武

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10期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有关,又与传统就业观念紧密联系。大学生应审时度势,树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理念:从发达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理念;从城市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理念,从国企到非公企就业的理念;从注重就业到积极创业的理念等。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生 就业观念 转变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106-03

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理论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又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判断及就业观念有关。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除政府和各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是要彻底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在市场经济中谋职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正视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前提

我国经济社会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但从目前看,经济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速度开始放缓,2009年经济增速确定为8%左右,这无疑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系数。正视和面对这一现实,才会使大学生做到理性就业。

1.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的冲击甚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扩大,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强,此次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面临比从前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出口增速明显下降;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境外投资业绩有所下滑;产品国内外销售市场萎缩,商品价格下跌等。这些影响表现在企业层面上:经营风险增大、产品销售不畅、生产开工不足、员工出现富余、企业对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以上海为例,除金融、保险、外贸、房地产等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缩减外,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交通运输及IT行业等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人需求缩减。这样以来,不少企业出现了职工休假、裁减员工、农民工返乡等现象,导致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整个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经济发展非均衡现象依然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性的现象。“虽然工业化解决了经济增长和效率问题,但未能解决不平衡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高居世界首位,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从2000年到2006年,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三省的生产总值分别从8544亿元、8338亿元、19741亿元增加到21548亿元、21847亿元、25969亿元;西部的青海、宁夏两省分别从264亿元、295亿元增加到641亿元、707亿元。由此看出,虽然各地经济总量增长都在加快,但相对差距明显却是不争的事实,带来的相应问题是,东部发达,人才集聚;西部仍较落后,尽管需要人才,但大学生仍有畏难情绪。人才供与求之间的不协调,将会为大学生就业累积诸多困难。

3.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尚且艰巨。基于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加快,但新兴产业形成的速度较慢,一些落后产业仍在艰难存活,其中不少企业经济效益差、难以为继。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产业为:信息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业、通讯器械生产业、通讯服务业等;经贸行业,包括国内贸易业、对外贸易业、物流业、广告业等;现代生活产品制造业,包括汽车、家用电器、时装服饰、家具等;建筑行业,包括居民住宅业、大型设施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建筑装饰行业、绿化园林业等。然而,基础产业、金融业、教育产业、社会服务业、医药行业、健康产业、文化与生活休闲业、老年产业等发展则较慢。这些发展较慢的产业,与目前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尤其是一些新专业的开设出现错位,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和领域,使大学生就业只好在原有的产业框架内有限竞争。

二、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1.收入差距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必然引起劳动者收入的不平衡,而大学生就业的诱因之一是不同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收入状况。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上学,主要是自己付费,而且学杂费较高,加之上大学之前的各种经济投入,使不少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使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产生了急于求钱的愿望,将就业的视野瞄向收入丰厚的地域。事实上,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不仅收入高,信息丰富,而且能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上乘。相反,生活在小城镇和农村的人收入低,生活条件差,生存环境与城市更是相去甚远。明显的地区收入和生存环境差距,不能不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选择,因此“以收入决定就业”的观念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且普遍。

2.体制障碍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落后僵化的体制既会对经济发展形成阻碍,也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不存在户籍和人事等体制性障碍,大学生可能会选择到小城镇或农村基层就业,以后待有机会再进入大中城市发展。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户籍和人事等体制改革至今并未完全到位,即便到位在实际运作中也很不顺畅,导致大学生工作流动困难重当,使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们一旦选择了小城镇或农村基层,其档案和户籍关系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化”了,即使有流动的机会,也要付出高昂的转换成本。由于心存后顾之忧,不少大学生固守“以地域选择就业”的传统观念,对小城镇和农村基层则望而却步。

3.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经济发展必然引起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引起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具有周期长、对人才需求预测难等特点,难免会出现人才培养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学生学非所用的现象。比如,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某些新兴产业未来可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高等教育对此却往往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专业设置和调整不能及时跟进,即使有所判断,对其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正是由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供给的弹性不足,无法快速适应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的变化,所设专业与人才需求发生脱节,所以学生只好抱着过时的专业去挑战瞬息万变的人才市场,这就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同时给家庭、政府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三、树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观念是实现就业的根本

1.树立从发达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理念。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期,人才需求的市场空间很大。据统计,2006年中西部的安徽、陕西和贵州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排到了前10位,分别是144822、121889和97461,三省合计364172名,占需求的22%;同时西部的甘肃、青海等地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也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近几年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数量又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而且,中西部地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扶持下,生存环境、工作条件、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对到这些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国家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诸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就业,既可以为自己赢得成就事业的机会,也可以为中西部的建设发展贡献才智。 2.树立从城市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理念。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受二元结构的束缚,缺文化、缺信息、缺技术,尤其缺高素质人才。”为改变这种现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我国从2008年开始,在坚持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去建功立业、成长成才,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此项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也相继出台。以北京市为例,2008年13个郊区县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录用3000名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实现了每村有两名大学生的计划。另外,还继续选聘700名高校毕业生到京郊农村中小学开展支教工作。可见,我国农村人才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既是对自己意志的一种磨炼,更是人生一笔难得的财富,只要能安下身子、勤于奋斗,就一定会有所建树,实现自身的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树立从国企到非公企就业的理念。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体制机制灵活、发展空间广阔、人才吸纳众多等特点,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我国将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作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已有70%以上的大学生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学生“名企”、“国企”意识十分浓厚,找关系、走后门,想方设法到名企和国企中求职。可事实上,国有企业由于目前的改制尚未到位,一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对人才需求非常有限,而非公有制企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急需大学生加盟,以求更大的发展,何况不少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员工的收入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因此,大学生在国企、名企和非公企上不必过分看重,应更多地从企业发展的实力、前景以及自身潜力的发挥上去思考,相信企业性质、名气大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只要自己充分发挥才能,同样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4.树立从就业到自主创业的理念。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当前和今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是一项事业、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社会进步的形态、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大学生只有与时俱进,树立创业精神,才会把它作为一生事业的精神追求。自主创业对于改变国民的理念、创业者年龄层次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视野。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就是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单位的观念,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将完全依靠工作单位实现人生价值转变为敢于选择创业、成就事业的理念,将创业与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专业特长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与社会价值。大学生要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必然会充满坎坷与艰辛。对此,一要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准备,视其为自己人生的精神追求,对于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在所不辞;二要有灵活的市场经营头脑;三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际关系;四要有敢为人先的信心和勇气,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一席之地,赢得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栋生,王崇举,廖元和.区域协调发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百问[M].学习出版社,2007 3.万瑜.大学生干部应尽快适应农村工作[J].党建研究,2009(1)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经管系 陕西宝鸡 721013) (责编:贾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