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参加了北京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后,使我对数学这门课程的设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自己的数学教学的观念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信息,新的活力。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后,使我对这一点更加明确了。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经历了这几次学习后的一些体会。
一、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把生活还给学生,重建学生的课堂生活。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结果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差不多完全没有了产生与发展的痕迹。把这样的内容作为数学课堂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他们很难找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对数学的兴趣和
爱好也就成为了空谈。当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听了东城区和平里一小滕亚杰老师的有关“平均问题”的研究课后,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的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情感。一上课,老师带领学生分组(各组人数不同)开展钓鱼比赛,到底哪个组钓鱼的水平更高一些呢?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将学生引入了数学学习的殿堂。学生充满热情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他们找到了最恰当,也是最准确的方法,那就是计算出各组钓鱼的平均数。然后教师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打靶游戏,通过学生最关心的运动员姚明的赛场得分,通过学生最爱看的节目《欢乐总动员》
引导学生进一步练习求平均数,去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平均数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
这节课使我看到了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要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转向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由机械的决定性教学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学,它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一点将指导我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要适时、有效的帮助与引导,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
立自信。
昌平城关小学的柏继明老师有关“统计的初步认识”的研究课至今令我难忘。课上在学习整理数据这一环节时,老师并没有做任何的提示,而是让学生集体研究出在数据较多时最好的方法是分段整理,然后把问题落实给个人,你如何分段去整理。汇报时,老师充分肯定了每一个学生的做法,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完全打破了以往只局限于画正字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想出的方法各异,思维被打开了,创造性充分体现了出来,这不就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吗?
目睹了名师的课,听了李家骏、李烈等专家的报告,使我对自己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向已确立,不仅要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家骏老师在报告中曾说过一句:
教学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 教学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 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我将以这句话时刻衡量自己的教学,激励、鞭策自己的教学工作。
数学骨干班培训有感
丰台区 和 义 学 校
张 靖
微商货源网
http://www.dianzhu5.com
J6h7542yY4O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