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 汇 200%.05 (上旬刊)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 探讨 口 刘 魏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重庆400015) 摘要 《西方经济学》是电大财经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今后各专业课程 的学习都极为重要。但是,由于课程中涉及纷繁复杂的概念原理及大量计算和图形分析,使得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电大 学生学习底子薄,又由于在职学习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在碰到理论性强、难度大的学科时,自然学习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学 生的自主性,以增强学习效果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电大教学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理论基 础,其课堂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直接影响 学生的专业素质。目前,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 已经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 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难度分析 (一)学科自身的特点 1.理论性强 凡是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纯 理论性学科,相对于其他经济类课程而言,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 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等章节。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这门功课非 常枯燥乏味的印象,从而使得他们在一开始就产生抵触情绪,或者 为了考试蒙混过关而勉强学习,或者由于畏难情绪干脆放弃学习。 2.内容庞杂 《西方经济学》内容庞大,头绪繁多是人所共知的。这门学科分 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由众多概念、理 论、模型、公式支撑着。 (二)电大学生的特点 电大学生以在职学习为主,这使得他们跟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有 很大不同。首先,他们的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如果上课时间跟工作发 生冲突他们通常选择后者。第二,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学习精力 不足。第三,学习底子薄。以我教的学生为例.他们大多只有初中,甚 至小学文化程度,这使得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非常吃力。 但是,电大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丰 富,如果这些经验能与所学知识结合,他们将学习热情高涨。并且很 多新鲜的想法和事洲还能反哺教学者,真正做到教学相 。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理念 我曾和其它老师探讨过怎样才能教好《西方经济学》。有的老 师建议我用平时作业“ ”学生,用考试“吓”学生。学生害怕西方 经济学的}t-算题,那么就在课堂上抽出大最的时间练习计算,同时 减少理论讲解的时间,从而强行增加对这门学科的印象。 这种方法好吗?我不敢苟同。给学生布置平时作业,他们可以借 同学的来抄,至于考试,实在过不了只会迫使他们铤而走险。我也曾 试图用做练习题的方式代替教学,当我讲过例题之后,部分领悟力 比较高的同学也能依葫芦 瓢做出来,但是不久就会忘记。其实也 正常,如果仅仅是如I晦摹般的学习知识,如果不能清晰的了解它的 前囚后果、来龙去脉,谁又能记得长久?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啊。 我始终认为考试和作业只是个手段,如果用它们做紧箍咒逼迫 学生学习一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外力没有办法改变人的行为和习 惯。除非学生自己要学,自己想学,否则老师只能干着急。作为老师, 要做的只是引导学生,使他乐于学习,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巾给予 必要的帮助和监督。仅此丽已。最终肯不肯学,要不要学,要怎么学, 要尽多大的力来学,决定权都在学生自己手里,而非老师。 那么,如何才能址学生乐于学习呢?我们认为主要在于兴趣,在 于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身边发生的经济现象,在于扎实的基础理论 功底和清晰的课程框架。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写下来与 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前期的沟通非常必要 教学过程并不单单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它还包含着教 师对学生的管理,包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教学互动等。 文章编号:1 672—7894(2008)05—050—01 因此,前期的沟通特别重要。 作为老师,第一节课不要忙着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建立起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先鼓励学生谈谈学习 的动机,对老师教学的要求等,以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之所以这么 做,是因为我发现学生们在前几节课都不敢发言,严重影响了课堂 讨论的效果,但是相互熟悉之后就能畅所欲言。因此,我们应当把熟 悉彼此的工作做在前面。 (二)定性分析远比定量分析重要 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应在清楚解释概念、原理的基础上, 对现实问题展开定性分析,而非定量分析。对于大量的模式、数理推 导等应当尽量弱化,或者直接省略。电大学生往往知识底子薄,很多 学生只有职高甚至初中文化水平,对于《西方经济学》中常常涉及 到的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通常知之甚少。而同时,他们又有着丰 富的实践经验,乐于参与到现实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应该避开其弱 势利用其优势。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认为,定性分析能使他们在知 识上、能力上都更有收获。 (三)基础知识与课程框架并重 ’ 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非常重要,必须让学 生打牢、吃透。很多人学不好往往是最基本的东西没有过关。同时, 整个课程的框架也很重要,在讲授完一个章节后要立即帮助学生将 零散的知识搭成有中心、有重点的框架,便于以后的深入学习与复 习。这两方面做好了,整个课程就能在学生心里“立”起来。而个别 不太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则不必逐一讲解。 (四)做题是理解难点的好方法 对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针对这 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练题。 (五)注意对比记忆 比如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中多个概念的对比记忆,比如消费者 行为理论里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及各自分析方法的比较,再 比如消费者行为理论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里的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比较等等。时时对比,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的 掌握知识。 (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促使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绝不是西方经 济学枯燥的公式和图形,而是这些看似枯燥的东西可以用来分析现 实问题之后的成就感。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也绝不是死记硬 背所得到的知识点,而是一次次理论运用于实践之后的所感所悟。 因此前面的知识点的积累仅仅是铺垫,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才是学习这门功课的灵魂。 所以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结合中央电视 台的“经济半小时”和“中国财经报道”等经济栏目所报道的经济问 题和经济现象开展案例教学;也可以作一些随堂讨论,如制定价格上 限和价格下限会造成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方法等。 实践表明,跟现实问题能够密切结合起来的知识点总是最受学 生欢迎的,他们愿意热烈讨论,贡献出自己的观点,这也充分显示了 电大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版社,2002. f2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觊皈社,2000. [3】郑金洲墩育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黄希庭.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版社,1997. 『5L乇广新,白成杰教师的网上引领行为与策略.中国远程教育月刊.mgs[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