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

来源:尚车旅游网
 定义:传播是人们通过信息的传递、接收与反馈,达到信息共享的互动活动。正确理解传播概念需把握以下几点:

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 传播是一种互动行为。

3. 传受双方拥有共同的符号系统。或者叫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这是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 4. 传播是一个系统。传播者、受传者、信息、通道(媒体)是构成传播系统的基本要素。 二、传播的类型 (一)人对人的传播 1.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的目的: (1)相互沟通; (2)认识自己。 2.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

目的:

(1)外部沟通 ;(2)内部协调; (3)指挥管理; (4)形成共识。

3. 大众传播

4.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社会上一般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5. 大众传播特点:

(1)传播者:专业化媒介组织;

(2)内容:专业人员设计的,非常丰富; (3)媒体:多样化; (4)受众:一般人; (5)反馈:比较慢;

(6)大众传播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

6.教育传播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的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人的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1.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内在传播由以下环节构成:

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传播——机体反应

2.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人的内在传播过程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3.从社会心理学讲 ,人的内在传播是主我(I 或者称为我A ,作为行为主体的我)与客我(Me 或我 B,作为社会期待的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4.从哲学上看,人的内在传播就是人的思想矛盾斗争的过程。

注意:

1.人的内在传播虽然是人体内信息处理过程,但它与外界环境有联系。 2.它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的内在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的基础。

7.有人按照传播规模划分:

社会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是传播学界的四分法,。 因为教育传播实质上是指根据传播的内容或对象来划分的。

教育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的功能

拉斯威尔(H.Lasswell)的三功能说

1.监视环境

2.应付环境(社会协调) 3.传递遗产(文化传承) 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施拉姆(宣韦伯)的三功能说

(四)对传播功能的概括:1。沟通2。协调3。教育4。娱乐5。经济

一、 教育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1.教育传播的特点;:

教育传播的突出特征体现在传播的内容上,是教育信息的传递。具体说来包括: 以培养人才为目的 内容有严格的规定性 传者与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对传播的效果要及时反馈与评价

2.教育传播系统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是传递教育信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系统 。 3.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

1.教育传播系统是 一个“人—机—人”系统。 2. 教育传播系统具有教育性。

3.控制信息的模糊性与多义性(与机器系统相比)。 4.对信息接收与理解的选择性。 5.人系统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 4.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 1。教师中心结构 2。学生中心结构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结构 五)教育传播系统的基本功能:

1。对教育者的发展功能 2。对受教育者的促进功能

3。对教育内容的传承与创新功能 4。对教育媒体的改进功能

5。对教育事业和人类社会的促进功能

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什么?

1.互联网改变了生产与传播方式 2.互联网改变了社会与组织结构 3.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场

2、Internet 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教育者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教育信息由单一的文字教材发展到多样化,信息的新鲜性与趣味性有所提升而其真实性与可信度则有所降低;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受教育者(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

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网络传播方式。 一、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形成原因:

首先,从社会需要来说,战争的需要促成了传播学的发展 。

其次,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相关学科(心理学、新闻学等)的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二、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 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宣伟伯) 4.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

提出了“有限效果论”的观点 。 开创了经验性传播学 研究传统。

5、施拉姆与传播科学的创立 1947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并开设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

6、香农的信息理论对传播学的直接贡献就是揭示了传播的普遍性:所谓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信息是普遍的,传播必然也是普遍的。香农的信息论还解决了信息的度量问题,为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7、二、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建立

1.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1982年,华南师大举办教育传播理论讲习班,邀请美国施拉姆博士和中文大学的余也鲁教授为我国300余名电教工作者讲授教育传播学。

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译编英国菲利普·西尔斯(P.Hills)著《传播过程与教学》 1988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举办教育传播学江西研讨班,邀请美德森(B.D.Anderson)博士讲授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 8、(一)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9、学科分类:五种科学/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学科 “科学”概念人言言殊。可以从人类的认识目的(态度)、认识方法、认识成果三方面来理解科学。有人认为关键是方法。只有方法科学才能科学;只有科学方法才能验证科学 。 科学研究“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研究“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文科通常分为人文学科(注意,不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不能称为“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也不等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讲实证的,有对错之分;人文学科只要自圆其说即可,属于价值论领域 。

人文学科,是指以人的情感、心态、理想、信仰、文化、价值等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大致可以包括语言学、历史学、文学、哲学、宗教学、艺术等大的学科。

也有人认为语言学、历史学、哲学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划分学科的依据。

10、 教育传播学就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

11、教育技术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个专业。还可以指课程、教材。学科主要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基础,专业以社会分工和需求为基础。

12、教育技术学是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绩效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13、教育传播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传播学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前者较宏观全面后者较具体。一个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一个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为中心。

在目的上,教育传播学与教育技术学总体目标都在于为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服务。媒体是二者共同的研究对象。 美国合称为:“教育传播与技术” ,20世纪70年代将该领域称为“教育技术”。 14、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促进教育科学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更深入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5、教育传播过程的含义

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16、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传播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受传者、噪声、反馈与效果等。

传播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受传者收到受噪声干扰的信号,并经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 一、编码与译码

传播过程中,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我们称这一过程为“编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则称为“译码”。

(二)反馈

反馈,指受传者(受教育者)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反作用。 (三)噪声

传播过程中噪声,是指对传播信息和信号的干扰和歪曲,噪声可以产生于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四)传播效果

传播所引起的变化称为传播的效果。可以表现为受传者知识信息的增加、态度行为的改变;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商品的流通等等。还可以表现为传播者的变化。 17、教育传播模

教育传播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与方法的综合体。 教育传播模式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它是对教育传播现象的概括和简明表述,是对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与关系的简化形式,反映了教育传播现象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

18、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2。现实性;3。简明性;4。操作性;5。创见性。 19、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1.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基本上是一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基本上是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扩大教育规模,但难以及时反馈。3.个人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 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但知识传授的效率较低。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 20、教育传播信息与符号: 信息的含义 :

(一)(生活中)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 1。信息是一种可传播的消息,也就是人们在传播时所要告诉对方的内容。

2。信息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从外部世界取得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归纳和处理,从而得到对外部世界的规律性认识,认识的不断积累与沉淀,便构成了“知识”。 21、信息与讯息、消息

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有一个论断:Media is message. 这句话有两种翻译,一个是:媒介就是讯息;一个是:媒介就是信息。前者应该是更恰当的,因为信息的英文应该是information,而message应该是译为讯息、消息。 22、信息与讯息

讯息是所有传到你这里的东西,无论对你是否有用;信息则是对你有意义的、有用的东西。因此,我们所说的消息是讯息而不是信息。

美国学者西奥多·罗昔扎克提出了“没有观念就没有信息”。即我们要做的不是不断接收各种讯息,而是用自己的思想、观念来整理、评价讯息,使讯息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23、信息与知识

从事物现象获得的信息还只是知识的毛坯,只有经过大脑的思维、科学与系统的加工,才能成为科学的知识。 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信息。

24、信息的本质定义 (三)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维纳指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人类在同外部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同时,还在交换着另一类内容——各种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规律的表征——信息。

消息、情况、知识等都是关于某种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