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考核标准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考核标准

来源:尚车旅游网


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标准

(必修课)

机电技术部

1

《机械识图》课程考核标准

一、考核目的

建立以测绘、绘图及读图技能考核为主线的过程的考核体系,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指导教师在下一个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履行教师的教学责任,依据课程建设规划,制定本考核方案。

二、考核原则 1、坚持能力本位原则。

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学生的能力,以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

2、全过程化考核原则。

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在学期学习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

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1、总评成绩采用终极考核与过程性考核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小组考核和个人表现考核两部分,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小组或个人在每个工作任务中的知识获取情况(知识获取方式、知识覆盖面等)、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团队分工合作、量具的正确使用等)及工作结果综合评定50%。 教学过程中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 一、 平面图形的抄绘 分值比例 10% 二、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10%

2

三、轴测图的绘制 四、机件的表达 五、机件内形的表达 六、常用件的表达 七、识读零件图、 八、识读装配图 15% 10% 10% 10% 20% 5% 3、终极考核: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图纸识读能力等情况综合评定占总分30%。完成教零件测绘工作,依据测量数据、图纸质量给予评定占总分20%。

《计算机绘图》课程考核标准

一、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满分为100分。

(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特别是基本操作技能,因此,需要通过上机实验考核,评定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期末考核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辅导教师负责上机实验考核并评定平时成绩。 (2)期末考试满分为100分,占期末考核总成绩的70%。 3. 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着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试按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学生应达到的考核标准。

三个层次的涵义如下:

“了解” 能正确表述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这是最低层

3

次要求。

“熟悉” 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正确理解和记忆。这是中层次要求。

“掌握”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能较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层次要求。

有关实验按“了解、熟悉、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5. 命题原则

(1)命题范围、考核深度应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不应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考试要求。 (2)考试命题应覆盖到章,并在此前提下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操作技能。

试卷应兼顾各能力层次,在每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比例约为:了解<10-15%、熟悉20%~30%、掌握55%~65%。试题安排应有合理的难易程度结构,试题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在每份试卷中,各种难易程度的试题分数所占比例约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6. 试题类型和结构 考题类型有:

 理论题,题型有(共40分):

判断题;

选择填空题(提供选择答案);

填空题(不提供选择答案);

简答题;

 实际操作题(60分) 。 7. 考核形式

4

本课程期末试行无纸化上机考试。

8. 答题时限

理论题50分钟,实际操作题70分钟,总计120分钟,所有考试内容都需在微机上完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考核标准

一、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满分为100分。

(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及装配成机器设备的工艺和制造的基础知识,从事机械和电子设备的制造生产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平时成绩占期末考核总成绩的50%,主要对学生的表现、完成课题技能操作薯片进行考核。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期末考试满分为100分,占期末考核总成绩的50%。 二、 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着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试按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学生应达到的考核标准。

三个层次的涵义如下:

“了解” 能正确表述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熟悉” 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正确理解和记忆。这是中层次要求。

“掌握”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能较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层次

5

要求。

有关实验按“了解、熟悉、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三. 理论命题原则

(1)命题范围、考核深度应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不应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考试要求。 (2)考试命题应覆盖到章,并在此前提下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操作技能。

试卷应兼顾各能力层次,在每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比例约为:了解<10-15%、熟悉20%~30%、掌握55%~65%。试题安排应有合理的难易程度结构,试题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在每份试卷中,各种难易程度的试题分数所占比例约为:易30%、较易40%、较难20%、难10%。 四、试题类型和结构

判断题; 选择填空题;

填空题;

简答题;

五、 考核形式

本课程期末闭卷考试。

六、答题时限:100分钟 七、教学内容复习要求

1.机械制造概述

了解 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简介,机械加工工种分类 机械制造工厂安全与环保常识,能识读机械图样。

2.钳工技术基础

6

了解钳工常用工具简介,钳工常用量具简介,钳工常用设备常识

能进行相关图样识读,掌握划线常识锯割、锉削、钻床操作,学会对孔的加工孔加工时刀具损坏及废品产生的原因和防止,能进行初步攻螺纹与套螺纹典型零件钳加工工艺分析。

3.车工技术基础

了解车削加工基本常识;掌握加工图样的相关技术要求及其测量常识;能进行轴类、套类、、螺纹与螺纹零件的车削加工、

4.铣削加工

了解铣工、铣刀基础常识,重点掌握铣削平面、斜面的铣削加工台阶面的铣削加工直角沟槽、燕尾槽、键槽、花键的铣削加工典型零件的铣削加工加工工艺特点和方法

5.其他机械加工常识

了解刨削、刨削加工常识,磨削加工常识 磨削加工技术常识;典型零件的刨削加工典型零件的磨削加工等工艺分析内容

6.机械装配常识

能进行简单装配图的识读,学会常用标准件的选用常识,了解装配中孔的配作简单机械装拆常识,了解典型装配工艺

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考核标准

一、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满分为100分。

(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数控机车床操作、编程和加工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

(2)终结成绩满分为100分,分别对照完成各个项目的任务情况

7

和平时表现综合考核。

二、各项目的占考核参加的权重:

项目1数控车床操作基础10%

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能说出数控车床的工作过程;能区分数控车床各功能模块,并说出其功用;会数控车床控制面板的操作,机床日常维护。数控车床刀具坐标系与对刀数控程序概述典型数控系统的程序输入与自动运行 项目2数控车削编程基础20%

理解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编制的方法;能说出常见数控程序指令的格式及其相关参数的含义;能运用仿真软件调试程序;初步学会编制数控加工程序。主要任务内容有:直线编程练习;圆弧编程练习;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练习;切槽编程练习;固定循环指令编程练习;螺纹编程练习;子程序练习等

项目3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20%

会分析数控车床的零件工艺分析,数控车床编程加工工艺处理,能正确的选择切削用量

项目4数控车床的操作40%

会手动操作数控车床,完成机床的启动、调速、换刀、对刀、关闭等操作,能在数控机床上完成程序的输入、编辑、检验、试运行等基本操作。了解轮廓精加工、轮廓粗加工编程方法,主要任务有: 任务1 外圆、端面的编程加工

理解数控车削外圆、端面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外圆和端面,并控制精度。

任务2 沟槽的编程加工

8

理解数控车削沟槽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沟槽,并控制精度。 任务3 内孔车削的编程加工

理解数控车削内孔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内孔,并控制精度。 任务4 螺纹车削的编程加工

理解数控车削螺纹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螺纹,并控制精度。 任务5 数控车床的综合训练

初步学会分析数控车削轴套类零件程序编制的工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编制相关的程序,并在数控车床上完成切削加工,达到数控车床操作工初级的要求。

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课程考核标准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为主占60%,期末考核占40%,满分为100分。

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数控铣床操作、编程和加工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

2.平时形成性成绩满分为100分,按60%计入总分,分别对照完成各个项目的任务情况和平时表现考核。各项目的占考核参加的权重:

项目1 数控铣床的认识与基本操作10%

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控制面板;能说出数控铣床的工作过程;能区分数控铣床各功能模块,并说出其功用;会建立数控铣床坐标系、手动操作、对刀和日常维护。

9

项目2 零件的工艺分析基本知识20%

理解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方法;能说出常见数控程序指令的格式及其相关参数的含义;能运用仿真软件调试程序;初步学会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会分析数控铣床的零件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装夹方法,能进行加工工艺处理分析,能正确的选择切削用量。

项目3 数控铣削程序编制 20%

掌握数控铣削编程的基本知识,坐标系相关指令,能熟练运用G指令、固定循环指令、简化编程指令进行程序编写。

项目4 程序的输入、编辑与校验20%

认识数控系统操作面板各区域的名称,并了解其功能,会进行程序的输入,掌握编辑流程,能对输入程序进行校验。

项目5 零件的加工、检测与装配30%

学会分析数控铣削零件程序编制的工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编制相关的程序,并在数控铣床上完成切削加工,进行检测。 3. 期末考核40%:典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20%,编写工艺路线和程序编写20%,完成加工6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

10

通过本课程电路基础、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三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岗位上有关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一般问题。

二、关于考核的有关说明

1.考核方式:期末考核分为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两部分。终结性考核一般为笔试,占70%;形成性考核主要检验学生的平时作业和实验,占30%,

2.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以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而编制的,本考核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3.考核要求:重点考核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考核分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对教学内容达到一般认知的要求。

理解: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达到领会的要求。

掌握: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以及技能达到运用的要求。 4、试题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

5.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PLC课程考核标准

一、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会在生产现场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运行、调试、监

11

控及维护可编程控制系统,具备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改造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能力。

二、关于考核的有关说明

1.考核方式:期末考核分为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两部分。终结性考核占70%分为笔试和操作两部分,分别占50%;形成性考核主要检验学生的平时作业和实践,占30%, 2.命题依据:以 “PLC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

3.笔试考核要求:题型选择、判断、简答、综合题;时间:100分钟;重点考核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考核分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对教学内容达到一般认知的要求。

理解: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达到领会的要求。

掌握: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以及技能达到运用的要求。

4、操作考核要求 完成一个PLC控制项目程序的编写、并且上机完成操作,时间:120分钟。

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考核标准

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占30%,期末考试占70%。 考试形式可以是考试,也可以完成论文形式。

一、课程的任务

通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产品制造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及机械生产现场的质量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考核的有关说明

12

1.考核方式:考核分为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两部分。终结性考核可以采用笔试,占70%;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占30%,

2.命题依据:以 “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教学大纲”为依据。 3.笔试考核要求:题型选择、判断、简答、综合题;时间:100分钟;重点考核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考核分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对教学内容达到一般认知的要求。

理解: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达到领会的要求。

掌握: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以及技能达到运用的要求。

4、也可以完成论文形式评定期末考核。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