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手册 2022-2022学年 第二期 公安小学 班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教师
乐山市金口河区教育科学局编制 2021年02月17日 教学计划
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32人,其中男生21名,女生11名。年龄在七半岁左右。主要来自共安乡的大板村、象鼻村、林丰村、文店村。百分之九十五的是彝族学生。掌握双基情况分析: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学生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针对这一现状,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分层次、分阶段教学,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让学在前面的孩子帮助学在后面的孩子,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册教材是新课标小学数学第四册,主要是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表内除法,加减混合运算及万以内数的认识。它是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混合运算,数学广角,克与千克,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混合运算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本册教材的知识点:1.数据收集整理,2表内除法,3图形运动,4混合运算,5有余数除法,6万以内数认识,7克和千克,8数学广角。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的调整意见:对本教材无任何调整意见。 本学期教材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 知识点:
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教学重难点:
对简单统计表有初步了解,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问题。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知识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口诀求商。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除法在特定情况下的意义以及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使用2-6个单词来决定业务。使学生根据划分的意义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困难: 正确区分平均除和包含除的含义。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知识点:
理解、翻译和旋转轴对称图形,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并会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四表内划分(2) 知识点:
使用7、8和9的乘法端口来确定商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运用乘法口决计算表内除法,并会运用“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五混合运算 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混合操作。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余数除法 知识点:
还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解决问题,小设计师。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学习列竖式计算除法;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字,理解每一个数字上数字的含义,能计算成百上千的加法和减法。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知识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初步确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根据具体对象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教学困难:
建立克的概念,应用估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九数学广角 知识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意义,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猜出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 教学计划
本学期培养学生“双基”的总体目标:1。让学生在特定情况下理解除法的含义,能够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个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关系,能熟练运用乘法公式计算商。让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自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使学生能够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并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翻译;初步渗透和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3.让学生亲身体验用7-9乘法公式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公式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乘除法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方法,让学生管理者进行计数,体验计数的过程和功能;有能力的人能在一万以内读写数字。他们知道这些数字由千、百、十和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文字描述一万以内的数字大小;能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并识别每个数字上数字的含义;结合实际材料,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理解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能够口头加减数百和数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具体的数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G和1kg的概念,知道1kg=1000g;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称量物体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树立质量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评价意识。7.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正确计算百位数和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估计,培养估计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8.了解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切等,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在现实生活中所学的数学知识,随时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9.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概念。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重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会敬老爱护他人,树立爱护环境、爱护花木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注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本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