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波诡云谲,要想安身立命,有必要学习一些谋略,学习一些处世哲学。“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只是形式上的“隐”,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在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野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心中有田园,举目无处不是田园。心若不定,就是住深山,也安稳不住。若真是个大隐人,无为而无不为。虽样样为,却忘记自己能为及所为。老子云:天门开合,能守雌呼?爱民治国能无知呼?你只要消灭了境界的差别,则一切如此。无有朝廷与市井及田园之分。
首先,何为“大隐”。必定有极为出色的才华,方能为“大”。有才能的人隐藏在普通人甚至低人一等“囚犯”中,不被人发现,所以才说是“隐”。但是,这些“大隐”又不想这样一生默默无闻,因此必定会适当地显示出自己的才能,希望有朝一日能被重视。像“商
山四皓”,一直到了七八十岁都不出仕,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名利吗?因此,此隐非真隐,而是为了使自己的“隐”名远扬。 有些隐士是为了躲避战乱。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就是因为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但是他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为成就一番事业。所谓时势造英雄,诸葛亮胸怀济世之才,怎么会甘心一世都去“躬耕”?于是后来才会去辅佐刘备,成就一番霸业。
有些隐士则是为了等待时机。姜子牙卖面刮大风,姜子牙靠树遇马蜂,姜子牙卖肉无人买,姜子牙弯腰遇蝎子精。不隐行吗?最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去寻找明主,一直没找到,于是在河边钓鱼,等待的就是钓文王这条“大鱼”。“隐”是暂时的,是为了等待机遇,一有机会就抓住它,成就一番事业。
有些隐士则是功成名就之后,隐世来逃避世间的纷争。曾帮助越王勾践成就一番霸业的范蠡,弃掉功名,下海经商,成为一方巨富。而与他齐名的文种,则被勾践猜忌,最后自杀。由此可见,隐有时是为了自保。
种种“隐”,或为名利,或为等待时机,或为自保,其实都说明了一点,所谓的“隐”,只是一种自我目的的掩饰,“醉翁之意不在酒”。
市是实现个人目的的最好场所。所谓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人很贤能,通过别人能很快地传播开来,以至于能传播到统治者耳中,然后就能出仕。而那些希望自保的隐士们,则可以通过“市”来隐藏自己。当年项梁和项羽隐藏在市中,就是待天下大变,乘机起义。此“隐”
非真隐,“市”则是“大隐“实现目的的场所。
信息时代的今天,更要学会隐忍,不要锋芒毕露,有才华的人更要谦虚谨慎,否则会被嫉妒你的人联合打垮,壮志未成身先死。 西汉名臣东方朔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人才,在伟大而专制的年代里,他学会了如何调节个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学会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用知识换取物质利益,并学会了用这些东西去换取其他方面的享受。因此,他看透了做官的虚妄,看透了金钱的虚妄,看透了知识的虚妄,看透了人生的虚妄,于是,他利用虚妄的知识,换取虚妄的官职,换取虚妄的金钱,再用金钱换取实实在在的肉体享受,以此度过虚妄的人生。
大隐隐于朝,这是后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对这话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也是东方朔,他将隐居行为结合社会现状做了现实意义上的延伸。东方朔习惯于以自己的奇怪的行为方式给大家惊喜。 由于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屡次赐给他绸绢,他都是肩挑手提地拿走。然后,他就用这些赐来的钱财绸绢,娶长安城中年轻漂亮的少女为妻。然而,他又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娶来的美女他最多保持一年的兴趣和“性“趣,之后就再娶,因此,他的钱财和精力都用的了物色小美女、迎娶大美女、抛弃老美女的工作上。弄得同僚们半是嘲弄半是嫉妒地称呼他为“疯子”。他却反唇相讥:“笨蛋,你们没有明白我这样的人是在朝廷里隐居吗?”
有一天,东方朔又在为自己的满腹才华自吹自擂,公开扬言在大
汉王朝,学问的前三名一定是东方、东方、东方!同僚一起发难:“你如果说苏秦、张仪水平高我们承认,因为他们偶然遇到了大国的君主,便能混个卿相。至于您,我们却不敢恭维,因为我们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您在朝廷里奋斗了数十年,官衔不过是个科级侍郎,这难道没有您自己的原因吗?”
东方朔回答:“不要乱说什么张仪、苏秦的往事,时代不同了,高低都一样。周朝十分衰败,诸侯王得到士人的帮助就能强大,失掉士人的帮助只能自取灭亡,所以士人可以身居高位,子孙长享荣华。那显然是非正常年代的非正常事件。在如今正常和谐的年代,贤与不贤,凭什么来辨别呢?古书上常说:‘天下无害灾,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我做小官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呢?”
这段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打击了他人,又抬高了自己,同时还拍了朝廷的马屁,这娇撒得绝对空前绝后,依仗自己的智力,东方朔成了隐居在朝廷中的撒娇派教主。弄得汉武帝一天不见东方,就会觉得哪里不舒服。面前无人撒娇岂不是空有江山?于是汉武帝也不时地给东方朔提供表演的舞台。
当今世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做人都要忍一忍,士农工商都要忍,忍一忍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谋略,也是中庸之道的延伸。忍到时机成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无往而不胜。如果不学会忍,遇事像点着了的火药,毫无回旋余地,后果可想而知。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小事不能忍让,就会破坏大
事情。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因一时的愤怒而忘记自身及其亲人,这不是太糊涂了吗?君子无所争,君子矜而不争,牙齿因为刚硬所以容易折断,舌头因为柔软所以易于保存。柔软必定胜过刚硬,弱小的东西也可以战胜强大的东西。喜好争斗必定要受到损伤,一味逞勇一定会导致灭亡。做各种事情的根本态度是:忍让是最好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至高无上的优良品德就像水一样,像水一样善良就有利于万物而不至于发生争斗。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不与别的事物争斗,却善于战胜它;不说话,却善于应对。隐忍是一种修为,谋略和智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谋定而后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