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伟涛
【摘 要】句式组合是多乐句音乐结构中常见的结构现象.为了进一步认识西方传统音乐主题中的句式组合问题,选取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主部主题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其句式组合的基础上,提炼出3种组合原则:“重复”,“混搭”,“重复+混搭”.并以此3种组合原则为蓝本,结合常见的句式,对西方传统器乐主题写作中可能出现的句式组合进行汇总.通过以上研究,认为西方传统器乐主题中句式组合的特点有三:句式的选择最为自由;不同的句式组合对句数各有规定;乐句句尾的和声语汇比较固定.最后,又从音乐语言“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结合原理出发,对莫扎特3种主题句式组合原则作进一步剖析和解码. 【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8)006 【总页数】9页(P82-90)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句式组合;重复;混搭;重复+混搭 【作 者】夏伟涛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624.1
句式是指乐句中乐节、乐逗等次级结构单位组合方式的不同形成的不同乐句式样,在多乐句的音乐结构当中,乐句之间的互相组合便形成多种多样的句式组合形态。
音乐作品中,主题乐段相对于具有过渡、展开性质的结构段落而言,其结构更为独立完整、句法更为明确清晰,因此,主题乐段的句式组合现象就显得更为突出。那么,在浩如烟海的西方音乐主题中,不同的句式究竟是如何进行组合的?是否存在着一些比较典型的组合手法?手法的背后是否蕴含着一些稳固的组合规律?为此,本文选取西方主调音乐作品中的典范——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其主部主题句式组合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组合原则,并以组合原则为指导,结合常见的句式,对西方传统音乐主题创作中可能出现的句式组合方式进行汇总,以此对西方传统音乐中的句式组合问题作初步探索。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乐段主要包括以下4种结构类型①本文中提到的各种乐段的命名均来源于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一个乐句结构的乐段”;“两个乐句结构的乐段”;“三个及三个以上乐句结构的乐段”;“复乐段”。其中,“一个乐句”乐段内部无法分句,因而也就不存在句式组合现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中经常出现的句式形态主要有6种②本文中提到的句式命名均来源于谷成志:《音乐句法结构分析》,北京:华乐出版社,1998年版。:(1)单结构句:指乐句内部无法进一步分割成次级结构单位(乐节)的句式形态;(2)对半句:指由两个长度相当的乐节组合而成的句式形态,其中,有的乐节可进一步分割成次级结构单位(乐逗),有的则不可分割;(3)短长句:指乐句前一部分结构长度较短,后一部分长度较长的句式形态;(4)长短句:指乐句前一部分结构长度较长,后一部分长度较短的句式形态;(5)分合句:指前两个结构长度相当,后一个结构较长的句式形态(曲式教材中亦称为“结构的综合”);(6)合分句:指前一个结构较长,后两个结构长度相当的句式形态(曲式教材中称为“结构的分解”)。
以上6种句式形态同时也是西方器乐作品中常见的句式形态。这些句式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句式组合类型。通过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各
种句式组合形态的梳理与研究,本文总结出以下3种组合原则。 (一)组合原则一——重复
重复原则是指以6种句式中的任何一种句式为基础进行连续重复的组合原则,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中,以两次重复居多,如例1以“对半句”为基础构成的“对半重复组合”。
例1: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1-I
该主题是一个由两个乐句组成的方整性、封闭型、平行乐段。乐句a句式为“对半句”,由乐节a和乐节b组成,结束在主和弦上。乐句b变化重复乐句a,在材料上形成“同头变尾”的形式。其中,乐节a′低八度重复乐节a,乐节c为新材料,用以配合终止的语气。乐句b句式同为“对半句”,结束在主和弦上。两个“对半句”的结合便形成“对半重复组合”。
遵循重复原则,结合6种常见句式形态,即可构成6种重复组合:“单结构重复组合”;“对半重复组合”;“短长重复组合”;“长短重复组合”;“分合重复组合”;“合分重复组合”。 (二)组合原则二——混搭
混搭原则是指以6种句式中的任意两种句式为素材进行混合搭配,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中,该原则多运用于两个乐句结构乐段。如例2。 例2:莫扎特《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I
上例主题结构为两个乐句组成的方整性、开放型、对比乐段。两个乐句采用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发展。乐句a句式为“对半句”,由乐节a与乐节b组成,该乐句通过和声的阻碍进行结束在VI和弦上。乐句 ①图中数字表示组合数量。
b的动机(第5小节)为新材料,之后是动机的模进,乐节c′是动机的变化发展,内部不能进行分割,乐句最后结束在属和声上,句式为“分合句”。该主题乐段句
式组合为“对半、分合混搭组合”。
遵循混搭原则,以6种常见句式为素材,可以构成30种顺、逆向混搭组合,如图1①图中数字表示组合数量。:
图1上半部分,如以单结构句为起点,可以与其他5种句式构成5种自由混搭组合,比如“单结构、对半混搭组合”“单结构、短长混搭组合”等;如以对半句为起点,则可与其他4种句式构成4种句式组合,如“对半、短长混搭组合”,“对半、长短混搭组合”等;余类推。如此,便构成15种混搭组合
(5+4+3+2+1=15)。这15种组合通过逆向搭配②以图1两端句式为例,顺向组合为“单结构、合分混搭组合”,逆向组合为“合分、单结构混搭组合”,余类推。(图1下半部分),又可形成另外15种混搭组合。 (三)组合原则三——重复+混搭
“重复+混搭”原则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句式组合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是“重复”与“混搭”两种组合原则的结合,最常见的有以下5种结合方式: 1.呼应混搭
呼应混搭是指在混搭的基础上再一次重复第一乐句句式以形成首尾呼应的句式组合,通常运用于3个乐句结构乐段。如例3。 例3: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0-I
该主题结构为3个乐句组成的非方整性、封闭型、对比乐段。3个乐句采用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发展,
句尾和声形成“下属—属—主”功能呼应。乐句a内部无法进行句逗分割,句式为“单结构句”。乐句b使用了新的材料,句式为“分合句”。乐句c在材料上变化重复了乐句b,具体表现为裁剪掉原第5~6小节的材料,留下7~9的材料作变奏。由于材料上的裁剪加工,乐句c的句式则转变为“单结构句”。该主题乐段句式组合为“单结构、分合、单结构混搭”。前后两句句式相同,形成首尾呼
应①同类例子还可见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V279)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根据呼应混搭手法,以6种常见句式为素材,同样可以构成30种顺、逆向组合②此处图例可参见“混搭”处图例。。 2.循环混搭
循环混搭是指以6种句式中任意一句式作为主要句式与其他句式进行间插式混合搭配的组合手法,其中,主要句式至少重复出现两次以上,通常运用于4个乐句结构乐段。如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4)第一乐章主部主题③该主部主题结构庞大,限于篇幅,此处不列谱例。,该主题由4个乐句组成。乐句a句式为“对半句”,乐句b句式为“分合句”,乐句c句式为“对半句”,乐句d句式为“单结构句”,如此,便构成“对半、分合、对半、单结构混搭”。 根据循环混搭手法,以四乐句乐段为结构背景,6种常见句式可以构成120种顺、逆向循环混搭组合。以“单结构句”为主要句式为例,它可与其他5种句式构成20种句式组合,如图2所示。
图2中,除去主要句式“单结构句”,其余5种句式作混搭,总共可以构成顺、逆向20种组合。如6种句式都各作为一次主要句式的话,总共可构成120种循环混搭组合。 3.重复在前、混搭在后
此种手法是指重复组合居前,混搭组合居后,既可用于3个乐句结构乐段,也可用于4个乐句结构乐段。如例4。
例4: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I
该主题结构为4个乐句组成的非方整性、封闭型、对比乐段,各乐句句尾和声形成“---”功能呼应。乐句a句式为“对半句”,乐句a′在材料上变化重复乐句a,句式不变,乐句b虽然采用了新的材料,但句式仍为“对半句”,乐句c再次使用了新材料,句式为“分合句”。此例“对半句”重复3次,随后,3个“对半重
复组合”与“分合句”进行混搭,形成“对半重复、分合混搭组合”。 4.混搭在前、重复在后
此种手法是指混搭组合居前,重复组合居后,如例5。 例5:莫扎特《G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3-I
该主题结构为3个乐句组成的非方整性、封闭型、平行乐段。3个乐句均由初始动机(第1小节)发展而成,并且都结束在主和弦上。乐句a句式为“对半句”,由乐节a和乐节a′组成,其中,乐节可进一步分
割为性格不同的动机a、b。第二乐句的动机由动机a、b重新整合而成,之后是这个动机的变化重复,形成乐节a′。乐节a′规模较大,是在第二乐句动机基础上的变化发展,中间无法进一步分割。因此,乐句a′的句式为“分合句”。乐句a′是a′的低八度重复,句式不变。如此,后两个乐句在句式上形成“分合重复”。该主部主题句式组合为“对半混搭、分合重复组合”①。
由此可见,“重复在前、混搭在后”与“混搭在前、重复在后”实际上是“重复+混搭”原则的顺、逆向分化。以3个乐句乐段为结构背景,6种常见句式共可构成60种组合。比如,以单结构句为重复组合基础,与其他5种句式进行混搭,可构成以下10种顺、逆向组合:
重复在前、混搭在后:混搭在前、重复在后:
如此,6种句式共可作60种组合。如果以4个乐句乐段为结构背景,组合数量则会更多。
5.两端重复、混搭居中
此种手法是指以6种句式中任意两种句式为基础,各句式在两端分别作重复组合,两端的结合处构成天然的混搭组合,主要运用于四乐句结构乐段及复乐段中。见例6。
例6: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V309-I
该主题结构为非方整性、封闭型、对比复乐段,各乐句句尾和声形成“I-IV6-I-I”功能呼应。乐段A是一个平行乐段(1~14),它由乐句a和乐句a′组成,乐句a由乐节a和乐节b组成,乐节a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结构乐节,长度为2小节。乐节b规模比较大,原因在于第三小节动机的模进展开造成了结构的扩充,由此,乐句a的句式为“短长句”。乐句a′是乐句a的变化重复,句式仍为“短长句”。乐段B(15~21)也是个平行乐段,它由乐句b和乐句b′组成。乐句b由乐节c和乐节d组成,两个乐节均为单结构,因此,乐句b的句式为“对半句”。乐句b′是乐句b的变化重复,句式不变。综上所述,该主部主题的句式组合为“短长重复、对半重复混搭组合”,两个重复组合中间形成天然的“短长句”和“对半句”的混搭。
根据“两端重复、混搭居中”手法,6种常用句式可以构成30种句式组合①“两端重复、混搭居中”和“混搭”两者可实现的具体句式组合数量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两种不同性质句式的各自重复,后者则是互相混搭。具体图示可参见前面“混搭”原则30种具体组合图例。。
以上,本文通过实例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的句式组合类型、组合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常见的6种句式为基础,按类别对主题写作中可能出现的句式组合进行了数量上的统计,现将主题句式组合中可采用的组合原则、句式、句数以及句尾和声相关内容汇总如表1。
通过表1可知,不同的句式组合对句数各有规定:重复、混搭组合可以在2个乐句、3个乐句,甚至4个乐句乐段中运用;呼应混搭组合只能在3个乐句乐段中使用;循环混搭组合,两端重复、混搭居中组合只能在4个乐句乐段中使用;重复在前、混搭在后组合,混搭在前、重复在后组合可以在3个或4个乐句乐段中使用,也就是说“重复+混搭”5种句式组合,如句数发生变化,句式的组合类型也就随之改变。此外,组合中各乐句句尾的和声语汇也相对固定,各乐句不是结束
在同一和弦上,就是形成和声上的功能呼应。相比之下,句式组合中句式的选择却非常自由,这正是西方传统音乐主题句式组合最显著的特点。
句式是音乐语言表现手段之一,在音乐创作(尤其是器乐)中,为了实现主题形象的成功塑造,句式组
合必须符合音乐语言的逻辑性要求。德国音乐理论家H·里曼在其《音乐美学要义》一书中提出:“对于主观性音乐(器乐音乐),听者必须敏锐地捕捉不断进行的音型,加以记忆和比较,且要留意乐曲结构的对称和均衡,把握上述种种要素,听者才能从中得到欣赏的愉悦。”[1]从里曼的话中可知,器乐音乐欣赏者能否产生审美愉悦取决于音乐能否被“加以记忆和比较”。勋伯格在其《作曲基本原理》一书中也谈到类似观点:“要创造可理解的曲式①此处“曲式”概念可与“音乐”等同。,主要的要求是‘逻辑性’。”[2]关于音乐的“逻辑性”,德国音乐理论家莱希滕特里特在其《论音乐中的逻辑与联系》一文中认为:“音乐的逻辑是从统一性、不变性、连续性、多样性和对比之间的调解中引申出来的。”[3]由此可见,音乐的“逻辑性”建立在音乐语言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结合之上,前者以“不变性”确保听众对音乐内容有所记忆,后者以“对比性”帮助听众对不同的音乐内容加以比较。
在本文所讨论的莫扎特各种主题句式组合原则中:“重复”原则体现的是音乐语言的“统一性”,它通过同一句式的不断强调使欣赏者产生深刻的音乐记忆;“混搭”原则体现的是音乐语言的“多样性”,它通过不同句式的连续对比,使欣赏者产生不断的新鲜感。但是,过多的重复势必会因为新鲜感的缺失造成单调的句法效果,遂引起欣赏者的厌恶;同理,过多的句式对比变化会使音乐句法缺乏联系、杂乱无章,从而使欣赏者难以理解。由此可见,“重复”和“混搭”两种组合原则不宜过度使用,这正是莫扎特多在两个乐句结构主题乐段中使用此二种组合原则的原因。 “重复+混搭”原则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句式组合中运用非常广泛,其原
因在于此种组合原则既能以句式的统一确保欣赏者的音乐记忆,又能通过句式的多样对比给欣赏者带来新鲜感:“呼应混搭组合”在通过中句与首尾句混搭确保句式组合“多样性”的同时又利用首尾相同句式的呼应重复实现“统一性”;“循环混搭组合”则在通过对比句式的穿插出现确保句式组合“多样性”的同时又以主要句式周期性重复实现“统一性”;“重复在前、混搭在后”先强调句式组合的“统一性”,后追求“多样性”;“混搭在前、重复在后”则反之;“两端重复、混搭居中”则是在结构的前后强调句式组合的“统一性”,中部追求“多样性”。多样的结合方式反映了莫扎特对“重复+混搭”原则的重视与喜爱。
音乐主题是作品形象塑造的核心,通过它的陈述能使欣赏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感知和理解作曲者的意图和乐思,进而为之后的音乐欣赏打下扎实的审美心理基础。这就要求作曲者在主题的创作过程中能够合理地利用各种音乐语言手段(比如旋律、和声、调性调式、句式、音色等等)来表现他的风格和乐思。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器乐音乐文献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它是主调音乐风格定型和完善的里程碑,通过对其主部主题句式组合的学习与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主调风格器乐音乐主题中出现的各种句式组合现象,同时,也能指导我们在音乐创作中更好地发挥句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
【相关文献】
[1]H·里曼.音乐美学要义[M].缪天瑞,冯长春,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08. [2]阿诺德·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M].吴佩华,顾连理,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2. [3]莱希滕特里特.论音乐中的逻辑与联系[J].顾耀明,译.音乐艺术,1986(2):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