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龟鳖论文

龟鳖论文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龟鳖论文

——董慧 朝语三班 1060322

龟鳖是一种爬行动物,它出现在石炭纪,与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在白垩纪 末期,几乎使全部有生命的肌体,包括恐龙在内都灭绝了,而龟得以生存下来。在漫长的世纪更迭中,由于地壳运动以及气候变化,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龟,为了 生存的需要,有的迁入大海,有的深居内陆,有的栖居江湖中,经过漫长的自然 筛选,使得龟类家族繁衍成海龟、陆龟和水陆两栖龟。目前,世界上已知龟鳖的种类有240 余种。

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漫长进程里,饱含“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传统理 念的中国龟鳖文化很自然渗透到浩瀚的文学艺术宝库之中,尤其是对汉文字学、 传统人文科学和艺术等方面起到重要传播与丰富积淀作用。 一、龟文化: 龟和恐龙同属史前动物,但恐龙只留下了化石,可龟却顽强地生存至今,故 乌龟象征长寿。龟贵谐音,故又有富贵的寓意。所以,古代把龟作为图腾,足说 明对龟的崇拜程度之深了。 龟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已将龟视为护 身之宝。殷商时期,人们将占卦的内容刻于龟板上,从而留下“甲骨文”。迄今 历史学家还根据甲骨文来认识上古的故事。周代有一种叫做“龟人”的官,职责 就是掌管乌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战国时候,大将的旗帜以龟为饰, 是“前列先知”的意思,令中军也以龟为号,汉武帝时代钱币上铸有龟图案。唐 代五品以上的佩带“龟袋”,袋分金、银、铜三种。以金袋为最高贵。古时 不少诗人还以龟为名,作号。如李龟年、陆龟蒙、杨龟山。古人还把龟用于天文 记载,把天宫分成四个主要的宫,其中北宫玄武中“玄武”是北方一种神龟的名 称。 龟文化还渗透到古代哲学中,战国时期的五行说认为:龟代表“水”,表示 颜色中的“黑”,占卦方位的“北”,象征品质中的“智”,龟已成为先行先知 之灵物。 历代关于龟的作品也很多,魏武帝曹操的《龟虽寿》 ,即是中国古文学借龟 言志的典范之作。 古人对龟很崇拜, 从西安的碑林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 有不少著名的碑碣, 都是安在石刻龟背上,所谓「龟趺负穹石,浮语极褒侈」的出处就在这里,还依 照龟的形状筑龟城,如平遥、成都等,至于用龟来命名的山川地名,如龟山、龟 川、龟谷在各地都有,据统计全国有 24 座龟山。 翻开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与龟有关的神话故事比比皆是。如女娲补天神话中 “断龟足以立四极”;老幼皆知的大禹治水故事中“玄龟负青泥于后”;春秋左 丘明撰《国语?周语》曰:“我姬氏出自天鼋”;晋朝郭璞的《尔雅龟赞》曰: “天下神物,十朋之龟”等,不胜枚举。古人一向将麟、凤、龙、龟视为人间四 灵, 宋代的 《十三经注疏》 “象物, 载: 有象在天……麟、 龙、 凤、 龟谓之四灵。 ” 又《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 《洛阳记》载:“各 种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传说禹疏九河中, 惟惟河屡治不效,常常泛滥成灾,原来是水神在作梗,后来龟化作大山,镇住水 神,才使淮河驯服人入。可见龟鳖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中 已被神化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神物。

食用价值:乌龟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古人云:“龟身五花肉”。意即

龟 肉具有牛、羊、猪、鸡、鱼五种动物肉的韵味和营养。从古至今,人们都将龟作为高 级滋补品和防治疾病的食疗佳品。尤其是以龟肉为主料烹饪的食品,已成为高档 宴席上的时尚美味珍肴,诸如红烧龟肉、龟肉粥、清煨龟鸡、以及以龟肉与多种 中药配伍而烹制的杞龟汤、参龟汤、当归龟汤等药膳更是被人视为菜中珍品,其 菜和汤味美可口、鲜香至极,且老少皆宜。 药用价值:除食用外,乌龟最大的价值是药用。远在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 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即对龟的药用作了详细的记载。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 的《本草纲目》中写道:“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龟,介虫之灵长者也”。 “龟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他指出:“玳瑁 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其肉,味甘,咸平,性温,有强肾补心壮阳之功。主 治痨瘵骨蒸、久咳咯血、血痢、筋骨疼痛、病后阴虚血弱,尤其对小儿虚弱和妇 女产后体虚、子宫下垂及性功能低下等有较好的疗效。其甲,气腥、味咸、性寒, 其主要成分为骨胶原、蛋白质、脂肪、钙、磷、肽类和多种酶以及多种人体必需 的微量元素。具滋阴降火、潜阳退蒸、补肾健骨、养血补心等多种功效。据研究, 龟甲对肿瘤也有一定的作用。其血,可用于治疗脱肛、跌打损伤,与白糖冲酒服 能治气管炎、干咳和哮喘。科学研究表明,龟血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功能。其胆 汁,味苦、性寒。主治痘后目肿,月经不开等。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其对肉瘤 有抑制作用。其骨,主治久咳。其头,可以医治脑震荡后遗症、头昏、头痛等症。 其皮,主治血疾及解药毒等,古时还用于治疗刀箭毒。其尿,滴耳治聋,治成人中风、舌暗,小儿惊风不语,用龟尿少许点于舌下,神妙。

科研价值:如何使人类长寿,这是当代科研的重大课题,众人皆知龟类是长 寿之物。龟的寿命长达几百年,常言道“千年王八,万年龟”。龟不但有极强的 生命力,而且体内有长寿因子 一般而言, 死亡和心脏的停止跳动是密切相关的,而龟的心脏竟能在体外搏动很久,将龟头砍下,也可活数天。细胞研究发现,动 物的成纤细胞繁殖代数与动物寿命呈正比。 龟的成纤细胞体外培养高达 117 年代 数,而人只达 50 年代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龟是属于与恐龙同时代的一类古 老动物,但恐龙灭绝了,而龟生存下来了。因此,被美称为“活化石”、“万年 不老龟”。食用、药用龟肉能延年益寿,而且长寿龟体内的长寿因子能充分被人 吸收。科研人员还发现龟从不患癌症,因其体内含有抗癌物质。如果这些生灵的 奥秘运用到人类上来,那是多么美妙和重大的事件。运用乌龟精华,使人延年益 寿这一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目标,当前引人注目。

观赏价值:乌龟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动物。乌龟的体形独特、体态端庄、 行动悠然,室内养殖能有效点缀和美化环境、陶冶情趣、增添休闲雅兴。不少家 庭和寺庙都把它作为健康、长寿的吉祥物饲养,增强人们的长寿信心和满足避邪 意念。 在旅游胜地、 公园与娱乐场所, 将龟类动物作为观赏动物饲养也相当普遍, 往往令游人乐意而至。2000 多年前的孟轲、荀况和汉代末期的“礼记”中分别记述了鱼和甲鱼的重要, 并强调,不准捕捉幼甲鱼,以保护资源。秦汉三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等都有 鳖的记载。西晋陆机、潘尼写《鳖赋》之文,赋曰:“穹脊连胁,玄甲四周”; “尾不副首,足不运身”;“缩头于壳内”,“盘跚而雅步”。 公元 756-762 年,唐肃宗立“放生池”81 所,主要放生龟、鳖等水生动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是最早出现资源保护的国家之一。这足以说明鳖在我国历 史悠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