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析(以黔南州为例)

来源:尚车旅游网
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析 (以黔南州为例) 马婵’余明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我国喀斯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和制 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石漠化严重、滥用 农药、有机化肥造成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加大石漠化 综合治理强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建立生态环境灾害的保护体 系l等.是保护和改善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关键调: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对策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类型之多、世界罕见。虽然碳酸盐岩 石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是桂、黔和滇地区分布最广。由于特殊 的地形地貌,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 失、石漠化问题突出,农民收入低,经济落后。喀斯特地区虽然资 源充足,但受恶劣的自然条件、边远封闭的区位因素及落后的农 业基础设施等影响,导致农业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农业环境 的治理,对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喀斯特地区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石漠化严重,土地利用率低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现象非常 严重,土地利用率低。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该地区喀斯特岩溶地 貌分布广泛,面积达21300平方公里,占该州面积26197平方公 里的81.30%,其中,石漠化面积为7717平方公里.占全州土面积 的29.45%。石漠化面积中,轻度石漠化面积4576平方公里.占全 州土面积17-47%;中度石漠化面积2098.90平方公里。占全州土 面积的3.24%;强度石漠化面积3715.41平方公里,极强度石漠化 面积194.48平方公里,占全州土面积的0.74%。[1_因此,黔南州是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重灾区”。尽管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了一些治 理措施,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石漠化治理强度缺乏监 督、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系统规划等。石漠化 地区的治理主要依靠政府的推进和管理,缺少足够的资金来源, 缺少社会资本注入,加上产业扶持、生态补偿等社会保障机制尚 未健全,导致石漠化治理资金缺口大,长效实施机制难以建立。黔 南州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农业人口占87%。圆 皿 山区群众生活艰苦,人地矛盾特别突出,毁林开荒、过度采伐、过 度放牧等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旧的石漠化没有治理完善,新的石 漠化又频繁产生,很难确保治理成果。 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来源。”一直以 来,由于受地形、气候、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喀斯特地区水土流 失越来越严重,导致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 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了 威胁,以黔南州为例,该州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落后,财力 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是贵州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伴随 着水土流失的危害加重,许多农作物受到灾害的影响,导致贫困 地区人不敷出,这些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和水污染严重 近年来,由于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使用 频繁,使得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许多土地和河流受到严重“损伤”。 喀斯特地区由于土层薄,土地净化能力差,已成为严重的土壤污 染地区。土壤肥力下降造成了粮食产量直线下降,土地的生产率 降低,同时,生物的多样性也遭到破坏,而且残留在食物、水、土壤 和空气中有毒物质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对土地资源的污染源中,工业污染占50%.农 业自身污染占40%,生活垃圾等污染占10%,l引这些污染将会使 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耕地土壤退化,保水性下降,土地性质恶化, 加大了农民的增收难度,也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不 科学、不合理地使用化肥。使各种有害物质在土壤中进行沉淀,并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水资源是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的 主要问题之一,受地质背景的制约。喀斯特地区成土过程缓慢,土 层较薄,地表水渗漏严重,蓄水十分困难,水资源的紧缺和贫水是 当前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瓶颈”因素。 4.科技、文化水平低 “一般来说,在技术上优越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的一个主要增 长源,就要考虑教育的重要性。” 喀斯特地区农业科技水平低, 生产力落后,交通闭塞,技术信息传播不畅,农民缺乏对先进技术 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二是将农村生态环境纳入环保系统, 的了解。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文化水平有了较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财政资金投人,加快农药、 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 化肥综合治理。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利用下乡推广,使科学使用农 民的文化水平整体依然偏低,少数民族聚居的喀斯特地区由于受 药、化肥普及到广大群众,以避免盲目、过量使用化肥带来的生态 自然因素的制约,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现象非常突出,农民的文 污染 化水平更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 5.人为滥砍滥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4.加大农业科技,文化投入强度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科技落后.文化水平低。针对这一 喀斯特大部分地区仍然很贫困,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为 问题,首先,应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以拓宽农业生产的推广强 摆脱贫困,解决眼前的经济问题,当地植物资源乱砍、乱伐现象相 度。其次,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 当严重,致使有一定价值的植物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和挖掘而灭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农村教育改革,制定农 绝,生物的多样性大幅度减少。许多喀斯特地区主要以燃烧柴火 为主,长期砍伐树木,造成森林减少,蓄水功能弱化。在传统农业 的生活方式下,农民人为破坏树木,以扩大耕地来解决问题,造成 森林覆盖率减少。生态功能弱化。森林的锐减形成了生态功能弱 化,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最终不仅使 得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弱,而且对可持续发展的限 制性越来越强,导致贫困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 续发展。 二、保护和改善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的具体对策 1.加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力度 一是加强预防和治理工作,推进植树造林生态工程。二是科 学管理,强化责任。应将石漠化预防纳入当地政府政务内容,实行 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科学 防治。推广先进技术,使农民提高技术,特别是基层的人员。四是 完善建设机制。坚持“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建立促进 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的长效机制。建 立稳定的石漠化防治生态补偿体制。 2.加大力度实施退耕还林 应进一步巩固好退耕还林工作.促进喀斯特地区人民脱贫致 富。要科学制定规划,加快退耕还林进度,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进 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农林牧有机结合;应增加对退耕还林地 区的财政投入,适当增加补贴森林管护费,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确 保退耕户真正享受到成果的政策;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退 耕的优惠政策遍及到户,从思想上让退耕户积极配合退耕工作, 完善退耕项目,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 提高广大农户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是提高喀斯特地区农业 经济效益、增加农户收入的经济手段之一。也是帮助喀斯特地区 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一是加快农 药、化肥的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管理。实施 村优惠政策,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5.发展生态型农业产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一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对生态农业理论知识和典 型经验开展广泛宣传,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喀斯 特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二要大力发展喀斯特 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提高人的素质。针对喀斯特地区信息相对闭 塞,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比较落后的情况,应加强对干部和群 众的科技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农业实用技术 运用水平。三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要有效推进生态农 业,重视科技的力量,对于一些关键技术难题,要组织科技人员攻 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水 平。 参考文献: 【11佚名.国家科技平台贵州石漠化治理工程科技服务现场工 作会在黔南召开【EB].黔南口1。,1林业信息网,http://qnzlyj.qi ̄nn.n. gov.cn.2015年8月16日. 【2]宋飞峰.绿宝石之乡的红色事业U].健康必读,2009,(3):12. [31万宝瑞.充分认识农业发展新阶段,实施我国跨世纪农业可 持续U】.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12(4):1. [4】[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7:142. 作者简介: 1马婵(1992-),女,彝族,责州毕节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 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生。 2余明友(1968-),男,汉族,贵州安顺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1 贵州省2013年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项目编号: 20134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