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二中学(056000)武海阳 1学习任务分析 生发现一般规律的能力,初步培养对单位制的认识。教师活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并伴随课件演示: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 动:学生分析讨论后,起来的重要规律,它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也是学习其它动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该怎样表述?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各 学规律的基础。本课以必修1教材为依据。 二定律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其中,力的单位 学案上的1、2、3题。教师活动: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 1.2学习的主要任务。本节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对牛顿第 “牛顿”是如何定义的?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做 上述规律又将如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及应用, 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1.4课时安排:1课时。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加速度与力、质量 的关系,知道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些都为本节学习 准备了知识基础;牛顿第二定理通过加速度把物体的运动和 受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是解决力学 问题的重要工具。应使学生明确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应深入理 解、全面掌握,即理解个物理量和公式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 课堂上要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 3教学目标分析 3.I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物理意义; ②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③会 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2过程与方法。①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 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②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I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② 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教学方法 4.1复习回顾,创设情景,归纳总结; 4.2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的意义。 5教学过程设计 5.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及现象分 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播放汽车启动、飞机起飞等录像资料。教师提出问 题,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速度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 些因素决定?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分小组讨论其可能性,派小 组代表发言。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复习回顾:①物体的 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②物体的加速 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分组思 考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教师活动:(进一步提出问题,完成牛顿 第二定律探究任务的引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 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活动:各小组讨论,并在教 师的引导下,初步讨论其规律。 5.2进行新课,共同探究①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意图:培养学 园~致盲观代化 何表述?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师生总结:物体的加 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 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②对牛 顿第二定律的几点理解。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牛顿第 二定律的了解。课件演示:讨论a和,合的关系,并判断下面 哪些说法不对?为什么?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 有加速度。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C、力随着时间 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 消失。E、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 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F、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一定受恒力作用。 5.3知识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学生 展示: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总结。教师活动:教师 引导学生总结所研究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概括了运动和力 的关系。 5.4随堂练习,巩固提高。学生展示:学生按能力层次不同, 分A、B、C组做学案上的题,分组回答。A、对牛顿第二定律的 理解: 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 解,正确的是:①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 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②由m=F/a可知,物体 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③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与其质量成反比;④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 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有关比例常数k的说法 正确的是:①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②七值是由质量、加速度 和力的大小决定的;③ 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的;④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5.5课堂小结,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点。 一、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及表达式。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同体性、瞬时性、矢量性。三、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步骤。 5.6课后作业。必做题:课本78页第3、4、5题,选做题:课时 训练第三节1、3、4题。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收获是:在学法 上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分析总结 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不足之处:①对于新课程的理念,在 有些地方体现的还不是很充分。②例题分析不够充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