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来源:尚车旅游网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新规范与旧规范在试验这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新规范修改的内容大致有:

1. 增加了对再生粗集料、玄武岩纤维及合成纤维,硅酮及橡胶沥青填缝料、夹层与封层材料等的质量要求。

2. 增加了遂道、收费广场和服务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路缘石、路肩石、浅碟形排水沟、护栏的滑模铺筑的施工技术、质量和检验要求。 3. 增加了水泥混凝土砌块路面的施工技术、质量和检验要求。 4. 对部分工艺细节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5. 取消了目前不再使用的轨道摊铺机铺筑、真空吸水工艺等技术内容。 二、涉及试验方面的新规范与旧规范不同之处 1.原材料技术要求方面

1),增加了道路硅酸盐水泥以及高温期施工宜采用普通型水泥。

2),面层水泥混凝土所用水泥的技术要求除满足现行《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或《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外,对采用的水泥各龄期的实测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不区分道路交通等级,根据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分别提出不同龄期水泥实测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要求。

表1 新规范对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各龄期的实测强度值要求 混凝土设计弯拉强5.5 5.0 4.5 4.0 度标准值(MPa) 龄期(d) 水泥实测抗折强度5.0 8.0 4.5 7.5 4.0 7.0 3.0 6.5 (MPa)≥, 水泥实测抗压强度23.0 52.5 17.0 42.5 17.0 42.5 10.0 32.5 (MPa)≥, 表2 旧规范对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混凝土各龄期的实测强度值要求

交通等级 龄期(d) 水泥抗压强度25.5 57.5 22.0 52.5 16.0 42.5 (MPa),≥ 水泥抗折强度4.5 (MPa),≥ 3)对各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成份要求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4)对各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和物理指标要求同量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5)对散装水泥入罐的最高温度不宜高于65℃修改为不宜高于60℃. 6)对面层水泥混凝土使用掺合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规定。

7)对粗集料的压碎值、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吸水率、碱活性反应等指标的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吸水率、洛杉矶磨耗损失、磨光值等技术指标要求。

5.5 4.0 7.0 3.5 6.5 特重交通 3 28 重交通 3 28 中、轻交通 3 28 3 28 3 28 3 28 3 28 8)增加了再生材料使用规定和质量标准。

9)细集料对天然砂中泥块含量、氯离子含量、云母含量、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碱活性反应等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进行了修改,同时增加了海砂中贝壳类物质含量、吸水率结晶态二氧化硅含量等质量技术指标的要求。 10)对天然砂的推荐级配范围也进行一定的修改。

11)同时,对使用机制砂的质量标准,技术指标单独提出各项指标要求。 12)对混凝土使用水的质量标准和各项指标提出要求。

13)面层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质量标准一部分指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磨耗量指标,取消了原旧规范中的抗冻标号和对钢筋锈蚀作用指标。 14)提出了对使用纤维材料几何参数及形状精度要求等技术指标要求。 15)修改了胀缝板的质量标准要求。 二、配合比设计

1.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其抗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要求,兼顾经济性。

2.应选用符合《细则》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不同的原材料组合应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

3.各级公路面层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有正交试验法;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经验公式法。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和施工配合比设计两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应确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集料用量、水灰(胶)比、外加剂掺量,纤维混凝土还应确定纤维掺量。施工配合比设计应通过拌和楼试拌确定拌和参数。经批准的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调整。

5.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对混凝土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并规定施工配合比设计与目标配合比的允许偏差。目标配合比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根据原材料、路面结构及施工工艺要求,通过计算或正交试验拟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参数。

2)按拟定配合比进行试验室试拌,实测各项性能指标,选择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满足要求,且经济合理的配合比作为目标配合比。 3)根据拌和楼试拌情况,对试拌配合比进行性能检验和调整,直至符合目标本合比要求。

6.施工配合比应符合目标配合比的实测数据,并按下列要求进行: 1)施工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可根据拌和过程中的损耗情况,适当调整水泥用量。

2)根据目标配合比计算各种原材料用量,按实际生产要求进行试拌。 3)进行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检验,确定是否满足要求。 4)总结试验数据,提出施工配合比,确定设备参数,明确施工中根据集料实际含水率调整拌和楼上料参数和加水量的有关要求。 7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对保证率系数中的样本数(组)、样本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计算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参数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修改。 2) 对不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3) 对各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最大单位胶材总量适当修改。

4) 面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使用正交试验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可变因素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材料变化情况根据经验确定。水泥混凝土可选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或粗集料填充体积率3个因素;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可选用水量、基准胶材总量、粉煤灰掺量、粗集料填充体积率4个因素。每个因素应至少选定3个水平,并宜选用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及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考察指标应包括坍落度、弯拉强度、磨损量。有抗冰冻、抗盐冻要求的地区,还应包括抗冻等级、抗盐冻性。满足以上要求的正交配合比比,可确定为目标配合比。

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采用经验公式时,可按计算水灰(胶)比、根据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和粗集料种类选取砂率、根据粗集料的种类和坍落度要求计算单位用水量,计算单位水泥用量、集料用量可用密度法或体积法计算集料用量(用体积法计算时,应计入设计含气量)。经计算得到的松配合比,应验算粗集料填充体积率,粗集料填充体积率不宜小于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