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

浅谈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5年3月教育教学论坛Mar.2015第12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12【科学管理】

浅谈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崔燕(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多校区办学给高校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增加了高校本身竞争力,但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也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中一个新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构建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关键词: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0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各自的需求特点。由于新校区藏书不够,进而导致学变,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生失落感普遍增加,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求知欲大,高等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望。新校区往往体育娱乐设施不足,例如羽毛球场、体合并重组,很多高校出现多校区办学新形式“,一校多育馆、游泳池没有或者正在建设中,室外相应的大众区”的办学实践越来越普遍。多校区办学以提高办学健身器材还未进行配套建设,或存在场地不到位或者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将教育资源的不足进行了弥补,没有得到最佳利用的现象。相应医疗设施和条件缺教育结构进行了优化,教育发展空间进行了拓宽,更乏,与校本部相比,后勤保障相关设施不齐全,一旦遇有利于高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于此同时也给高校到学生急诊或大病,交通不便、缺乏必要医疗设备等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如资源不等、校园文化、管理问题可能会延误学生接受及时诊断治疗。由于新校区模式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当前多校区高校亟待解决远离市区,家教这种在校本部非常普遍的勤工助学方如何有效建立多校区学生管理模式、如何更好的服务式在新校区几乎没有,因此不能够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学生成才成长等难题。实际问题。一、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特点2.新校区周边设施不完善。新校区交通、餐饮、文(一)新老校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导致学生分布具化、卫生、娱乐等社会配套设施滞后,周边设施建设不有复杂性全面、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周边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高校多校区办学具有校区增多,区位分散、地理状况差强人意,给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一位置分布等特点。学校拥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相隔一定程度的不便。周边村民紧抓高校学生密集的商机,定距离且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校区。高校往往以院系、摆放各种非法小摊、开设不规范超市和网吧及一些非年级、专业、办学层次等不同进行空间布局,或按照教法的娱乐休闲场所等,这些成为引发学生安全问题的学、科学研究、实习时间等差别对校区进行功能定位。重大隐患。这就增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责任,一旦发这就导致了学院在不同校区、一些学生需要在不同校生意外事故,很容易造成与周边群众的法律纠纷,严区间奔波、由一些相对独立校区而导致的与主校区缺重影响高校在师生和公众中的形象,这些问题成为新乏融合等局面。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困难和挑战。新校区由于刚开始招生,往往缺少高年级学生向(三)新校区校园文化承袭不足低年级传递经验、宣传专业、学院和学校优势与特色校园文化综合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关等的帮助,同时,也缺少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在系、价值取向、物质形态等内容。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一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带头作用,缺少对新生在生活学习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大学生拥有归属感和自和工作适应方面的指导。豪感的精神支撑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根基、血脉。学生(二)新校区教育资源及周边配套设施不足,阻碍通过参加到各种活动中,不断提高、实现自身价值。在了学生充分享受大学阶段应有的条件和机遇校园文化方面,新老校区存在较大差异。多校区高校1.校内设施缺乏。新校区图书馆图书资料科类不的校本部文化历史积淀较强,新校区建设时间短、地全、数量较少,与校本部相比,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理位置与主校区较远;在硬件设施方面,不同校区间知需求。而对于图书资料的需求,不同专业学生又有举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存在差异较大。在校本部举行作者简介:崔燕(1982-),女(汉族),山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

-9-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5年3月教育教学论坛Mar.2015第12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12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数量多,且活动质量高,而新校工作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充分调区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数量较少,且活动质量低,这就动各校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学造成了同一所高校的学生没有均等的机会参与校园生管理规章制度,确定学院、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活动等现象。另外新校区对于大学文化本身的承袭更职责,明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人员配置、是差强人意。当新生进人新校区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岗位职责和权限,将学生管理的职能和权限延伸至学很难形成具有新校区特点的校园文化,缺乏校园文化院,要避由于事务处理程序责任不明造成的管理重叠的氛围和积淀,这就使得各校区之间的文化建设存在现象,以提高工作效率。显著的差异性。高校多校区所面临的诸多管理问题,使得规范多(四)新校区生活单一,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校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城市规划等各种原新校区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学生教育管理教师因,往往建在偏僻的地方或者郊区,这就导致了信息的教育和管理行为,例如要挂牌办公,做到通讯畅通,交流的不畅通,使得新校区成为一座“孤岛”,甚至成时刻注意为人师表;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积极推动学为一个“小社会”;而新校区校园文化的缺乏,娱乐设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施的不健全,及学生校园生活的枯燥,使学生更加容感,建立完善相关规则制度。易产生消极情绪,例如孤独、寂寞等,随之产生的学生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重点。能一味移植或复制校本部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以顺(五)新校区任课教师流动性强,师生交流不够应新校区发展的形势。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发挥师生的当前,大部分多校区高校教师往往居住在市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为目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原心,而学生则大多居住在新校区并且远离市中心,造则,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开展切成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校区进行。很多合师生生活的活动,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老师在新老两个校区兼课,轮流穿梭在2个校区之间,此外,需要保证各校区校园文化的统一,以保证上课结束后忙于赶班车,教师与学生间的课外交流很学生能够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同时深入理解和适应学少。另外,同一门课程可能存在老师轮流任课的情况,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可以适当举办一些跨校区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系统学习,与任课教师缺乏更多的的活动,比如体育比赛、学术交流以及文艺汇演等,以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进而造成教学任务重、困难大,增强各校区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建立各校区统一的而学生工作人员又难以弥补这些问题。校园网站及微信、微博平台,以便对各个校区的学生(六)新校区缺乏学生管理服务人员,工作效率待统一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建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提高样、交流畅通无限的网上思想教育系统,使得校园文新老校区相距较远,往返一次需要几个小时时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发展。间;教师宿舍也在建设过程中,教师来回奔走,要花大3.建立心理咨询室,解决心理障碍,培养积极向上量的时间在主校区和分校区的往返路程上,严重耽误心理。伴随着多校区办学的产生,校区地处偏远所造了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教学成本增加。加之新成的生活枯燥感、高校融合所带来的自卑心理、校区校区的办公条件滞后,导致教师的工作精力不济、对归属感等心理问题随之涌现出来,这就使得多校区高新校区的归属感缺乏。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寻求新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在新校区必须建立方法来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咨询室,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心新校区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内容烦琐,理障碍等问题进行解答和帮助。同时,可以通过多种部分建制不完善,所承担的责任重大。工作内容庞大,渠道,如网站、热线电话、心理辅导交流讲座等,帮助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学习、就业、创业等各学生解决各项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甚至包括澡堂位置、公交路线等生活问题,导致4.利用网络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新校区网络覆本应由多部门相互协调完成的工作需要由辅导员独盖面广,有较多的在校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因此,网络自承担。与单校区学生工作相比,在多校区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建立、下,学生工作人员将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工作,工健全校园网络系统,通过QQ、微博、微信、E-mail、校园作形势严峻、压力大、任务杂,时间精力透支。同时,新bbs等方式,搭建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帮助学生有效解校区辅导员常驻新校区,与各院系、学校行政部门人决思想问题,对学生网络舆论加以引导,对学生网络员联系较少,不能及时获取各种信息,限制了辅导员动态进行随时关注,对学生教育管理进行不断创新。的个人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学生工作人员改变工作方参考文献:

式,由应付式到主动学习,进行角色转变。[1]孙冠一,张远峰,

张媛媛.多校区办学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二、解决多校区高校学生工作的措施工作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3,(12):12.1.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规范、完善新校区管[2]刘光林,李磊.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理工作。多校区高校往往校区分散,且规模比较庞大,究[J].陕西教育,2014,(6):54.

科学的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需要根据各校[3]赵旖旎.多校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社科纵横,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特点,制订高度统一学生管理2013,(12):296-297.

-10-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